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猎人通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猎人通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梁从政看着被带到自己面前,已经洗漱了一遍,还换上了一套新衣服的少女。

即使他是内臣,纵然他之前,已经看过少女的容貌。

可依旧惊讶的赞了一句:“果真美人也!”

我见犹怜的典故,从梁从政心头闪过,让他有种历史照进现实之感。

实在是眼前的少女,过于惊艳!

尽管脸上,还有着些许的淤伤,哪怕她的年纪还小,看着最多也就十四岁左右,身材也稍微有些瘦弱。

但……

梁从政仔细端详着,面前的少女。

她有着一张虽然稚嫩,但却精致的都有些妖艳的小脸。

皮肤细腻而白皙,如同羊脂,叫人瞧着,忍不住赞叹。

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带着柔弱与不安的神色,瞧着就叫人心生怜爱。

薄薄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小巧的鼻翼,在忐忑不安中抖动着。

她似乎是第一次见到梁从政这样的高品内臣,声音带着震颤,柔柔糯糯的:“奴刘氏,见过押班,押班万福!”

梁从政轻笑着:“刘氏,不必紧张!”

他的眼睛瞥向跪在门口瑟瑟发抖的典制王氏,以及那两个老宫女。

“蠢货!”他在心中暗骂:“这样的美人,竟也敢刻薄、霸陵……”

“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

正常情况,这宫中的女官、宫女,若遇到刘氏这样的美人,该是处处维护,曲意巴结才是。

因为,这皇城大内的所有女官,在理论上,都可能一朝获宠,从而飞上枝头,获封妃嫔。

一旦如此,就是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不过,梁从政也懂。

这宫里面的人,就没几个正常的。

理性这种东西,更是不存在。

入宫三十余年,从小黄门爬到今天的位置,梁从政遇到过太多太多心理癫狂的疯婆子。

在这宫中,百分之九十的女官死亡、残疾,都是其他女官、宫女所致。

年纪越小,长的越漂亮的,越容易招来祸事。

是的!

梁从政已经查清楚了,刘氏被那两个老宫女霸陵的原因——自然,是妒恨!

典制王氏,妒恨刘氏年轻、貌美,又欺她年纪小,家里没有背景——只是区区的主薄(录事参军)之女。

于是,自刘氏去年被调到这司制司做事后,王氏就时常指使人打骂于她。

这在宫中非常正常。

刘氏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因为容貌而被人排挤、霸陵、殴打的。

甚至,梁从政还知道,刘氏并不是来司制司后,才被人排挤、霸陵的。

很可能,她在入宫后不久,就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打压、霸陵。

不然,她怎么来的司制司?

不过,这些事情,既然刘氏不说,梁从政自然不管。

他只是对着门外的王氏道:“王典制啊……”

“永裕陵那边,还缺一个服侍先帝神灵的女官……”

“典制为人勤勉,做事妥帖,咱家看就很合适!”

“且收拾一下,即日去永裕陵服侍先帝吧!”

王氏听着全身发抖,还想说点求饶的话。

梁从政已经挥手:“典制,且给自己留些体面!不要为难下面的人!”

王氏听到这里,面如死灰,只得顿首谢道:“妾身知道了……”

作为女官,她很清楚——她若不体面,就会有人来给她体面。

到时候,下场反而更惨!

“来人!带典制下去!”

“诺!”当即就有着两个内臣上前,架着已经瘫软的王氏向外走去。

“至于你们……”梁从政扫视着那两个老宫女:“且都下去吧!”

两个老宫女顿时如释重负的拜谢:“多谢押班!押班圣眷永浓!”

“去休!去休!”梁从政不耐烦的摆手。

等那两个老宫女千恩万谢的离去。

梁从政才将视线,回到面前的少女,然后说了一句话:“刘氏啊!”

“咱家是特意将这三人,给汝留下的!”

少女抬起头,眸子闪过一丝异色,弱弱的道:“押班大恩,奴永世不忘!”

梁从政笑了,但也没有谦辞,只是说道:“且收拾一下,随咱家走吧!”

“押班要带奴去何处?”

梁从政嘿嘿一笑,道:“当然是皇太妃娘娘的太妃殿!”

虽然,官家没有说叫他找到刘氏后,应该怎么办?

但梁从政的进步之心,却无比积极。

所以,在见到刘氏的美貌后,他就已经有主意了——庆寿宫、保慈宫当然不能送。

送过去的话,且不说三位县君如何看这个事情?

单单就是两宫慈圣身边,已有三位县君和十余位入宫的勋贵外戚家的

女儿这一点,就让梁从政打消了念头。

而皇太妃娘娘,就不一样了。

这位官家的生母的身边,可是一直都没有美人。

这个时候,他把刘氏送到太妃娘娘处教导。

将来刘氏有宠后,刘氏也好,太妃娘娘也罢,都会记他的情分。

就这样,梁从政领着小名盈盈的少女,到了皇太妃朱氏的殿中。

将刘氏献给朱氏,当然,梁从政没说,此女是官家点名了的事情。

只将刘氏在司制司被人霸凌的事情说了。

至于他?

自然是因为心善,见不得良善受欺,便自作主张救了下来。

然后,他就想起了皇太妃娘娘素有慈名,便斗胆带着刘氏,来求太妃娘娘开恩收留。

朱氏在宫中待了十几年,如何听不懂梁从政的话术?

无外乎是,这内臣见了刘氏貌美,就献到她面前来巴结了。

这很正常!

先帝的时候,包括她在内的御侍们,都是被内臣们发现了美貌,于是送到慈圣光献或者当朝太皇太后身边。

在娘娘们调教后,再寻个合适机会,让美人出现在先帝面前。

先帝若喜欢,自然会给个名分。

这是帝王家的日常。

所以,朱氏听完梁从政的话,顿时就欢喜起来了。

她也一直愁着,怎么寻几个美人,给官家预备着,以此来维系母子情感呢!

便对梁从政道:“若依押班所言,倒是个可怜的女子!”

“也罢!也罢!”

“本宫前些时日,礼佛之时,曾向佛祖发愿,当行善事,积善德,以换官家龙体安康,平日喜乐!”

梁从政笑道:“娘娘仁爱,定能感动神佛!”

朱氏笑了笑,便看向那一直低着头,跪伏于自己面前的少女,轻声道:“刘氏,且抬起头来,让本宫看看……”

“诺!”少女盈盈一拜,小心翼翼的慢慢抬起头。

一张精致的,都有些犯规的小脸,映入朱氏眼中。

朱氏见着,眼睛都呆住了。

如此美人!

“吾当为官家养之!”她喃喃说着。

在这宫中,哪怕是亲生母子,也需要有着其他纽带,来维系感情。

先帝为何侍慈圣光献如亲祖母?

还不是因为,慈圣光献不止一直支持先帝,鼓励先帝。

更一直在给先帝选美人,调教好后再送到先帝面前?!

她,还有陈美人、邢贵妃、李贤妃等先帝妃嫔,皆是慈圣光献身边走出去的。

便学着当年慈圣光献,对她说过的话,对刘氏柔声道:“好孩子,且到本宫面前来,让本宫好生瞧瞧……”

“奴谨遵娘娘令旨!”少女盈盈一福,然后怯生生的,踱着莲步,弓着身子,来到朱氏面前。

一如几近二十年前的那个下午,她被人领着,到了庆寿宫的慈圣光献面前一样。

朱氏回忆着往事,便拉着面前少女的小手,柔声道:“好孩子!”

“往后就跟着本宫吧!”

“奴谢娘娘大恩!”

……

“大家……”童贯悄悄的来到赵煦身旁,压低了声音,禀报着:“臣听说,昨日太妃娘娘,领了一个未请出受官身人,到了保慈宫,求了太后娘娘慈旨恩典……”

“哦!”赵煦放下手中的书册,回头看着童贯:“说说看,怎么回事?”

童贯原原本本的将事情,给赵煦禀报一次。

当然,内容是梁从政告诉皇太妃朱氏,朱氏又上禀向太后,然后从向太后宫中传出来的N手消息。

很多情况,都已经失真。

甚至,唯一可信的内容,可能就是梁从政献了个小美人给皇太妃,皇太妃甚爱,于是到保慈宫中,求了太后慈旨,给那美人要了个霞披。

有霞披,就是命妇。

宫中的命妇,自然就是未来的妃嫔。

赵煦听完,在心中暗道:“这梁从政,倒是动作蛮快的!”

“就是……”

他看向皇太妃殿所在方向:“姐姐,能降得住刘氏吗?”

他感觉很悬。

因为,在他的上上辈子,朱氏就没有降住刘氏。

当然,这也和刘氏的出身有关!

赵煦抿了抿嘴唇,记忆里,和刘氏的初遇在脑海中浮现。

那是元佑六年的事情了。

那时候的赵煦,已经长大了。

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已经成年。

但他一直很好的掩饰着自己,沉默寡言,静静的观察着身边的一切。

无论是谁,不管是什么事情,他都不干涉、不评论、不发表意见。

到了朝堂,就装哑巴,到了经筵,就装聋子。

然而,庆寿宫的老祖母,却还是不肯放过他,还是要试探他

于是,就有元佑六年的皇后人选博弈。

孟卿卿,几乎就是庆寿宫强按着他的头,让他接受的。

而他别无选择,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某个下午,赵煦和往常一样,走在福宁殿外的御道的时候。

一个穿着淡青色衣裙的少女,闯入了他的视线。

只一眼,赵煦就被她的美貌所俘虏。

对皇帝来说,既然看上了一个女人,那么,立刻带回宫中宠幸,完全合情合理。

即使,这个皇帝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帝王。、

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礼法、制度限制。

只要他愿意,可以践踏一切制度、规矩和纲纪!

于是,那一天之后,少年皇帝身边多了一个御侍,宫中少了一个女官。

回忆着此事,赵煦就笑了:“盈盈,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经过现代的洗礼后,如今的赵煦,哪里不知道,刘盈盈在一开始,就是特意出现在他面前,她一早就知道了,赵煦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

正所谓最好的猎人,通常都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

上上辈子的赵煦,还太年轻,还不懂这个道理。

所以,他一直以为,是自己猎获了一位美人。

殊不知,很可能在一开始,他就是刘盈盈陷阱中的猎物!

不过……

赵煦想了想,他好像也没吃亏!

于是,就不再去想这些事情。

这都是小事!

就先叫姐姐管教着吧!

……

元佑三年三月癸酉(26)

登州治所,蓬莱。

如今的蓬莱城,已是今非昔比。

不止城中,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往来频繁。

就连城外原本的村庄与农田,此时也已经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连绵起伏,延伸到城墙三里之外的屋舍聚落。

在这些屋舍聚落之间,操着各种各样口音的商贾,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客商,讨价换价。

走在其中,能明显闻到浓郁的鱼腥味。

几乎所有的屋舍瓦檐下,都挂着一串串晒干的鱼干。

鱼干身上,沾满着粗盐。

一个个院子里,蒸汽升腾,炭火燃烧。

一口又一口大锅,被人煮的

沸腾。

赤膊的男子,拿着搅拌的大棍,搅动着锅中的盐卤。

煮好的豆浆,被人慢慢的滴入锅中。

分离着海盐中的杂质与有毒物质。

几次三番之后,雪白的海盐,就结晶析出。

这些院子外,来自五湖四海,特别是原来河北、京东、淮南的盐枭们,都在挥舞着自己手里的交子。

或买海盐,或买鱼干。

如今,朝廷驰盐法,各地官府不再管制私盐。

于是,所有人都在忙着,从这块肥肉上,咬下一口。

何况,如今这买卖,可不仅仅是大宋商贾在做。

海对面的辽人、高丽人,也都在跨海而来。

廉价的盐和鱼干,对他们同样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尤其是,现在的辽军正在征讨日本。

登州的盐和鱼干,成了辽军的军需。

每次辽商入境,都是大肆采购。

交子如流水一样,涌入登州。

这一切的一切,使得现在的登州,成为了京东路经济第一,人口第一,税收第一。

于是,一座规模堪比泉州港的港口,正在兴建。

和往常一样,苏轼坐在蓬莱县城的城楼里,看着眼前的人间烟火与鼎沸人声。

这位大文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兴奋。

这是他如今养成的习惯——只要没事,他就会登上城墙,俯瞰着蓬莱内外的繁华。

偶尔诗兴大发,就挥毫泼墨,留下一首足以传世的经典。

此刻,苏轼的文采,在他的胸中酝酿着。

灵感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他已想好了要写的词牌——临江仙。

他被贬黄州的时候,也曾写过这个词牌。

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至今传唱天下。

但,到底是贬嫡时所写。

太丧了!

也太没有追求了!

怎么能这样颓废呢?

大丈夫在世,功名自取,功业自成!

于是,苏轼提笔,在纸上写下了标题:临江仙——颂元佑盛世兼怀子由。

是的!

如此豪情壮志,在苏轼看来,他必须和弟弟分享,绝不能把弟弟拉下!

苏轼写下标题,正酝酿着情绪。

楼下,却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大人……”

苏迈急切的呼唤声传入耳中。

苏轼放下笔,皱起眉头,看向气喘吁吁的来到他面前的儿子苏迈。

“何事?”苏轼没好气的问道。

“汴京急报……”

“官家因孔伯父之死震怒,欲罪伯父全族!”

苏轼张大了嘴巴,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胸中的豪情壮志,更是瞬间消散的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