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潮流就是一种轮回。以后也难保这类出场即龙傲天的又大受欢迎,只是当下的时段,太多人扎堆的搞登场即巅峰的设定,却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兜住人设,导致这类题材失去吸引力。

之前射雕三部曲刚火的时候,从小到大的这个桥段也在影视剧领域广泛运用很多次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故事讲得好。

三集连播的《庆余年》,将小范闲在儋州的故事讲得足够圆满,其中也逐渐的把该剧的一些调性立起来。

譬如对待范闲,如同见到陌生人一样的范老夫人,她对于范闲最起码在明面上没有任何的偏袒,范府里的管家时常刁难范闲。

他明面上的身份就是“私生子”,户部侍郎范建的私生子,而范建已经在京都有新夫人。

表面上看就是范闲不得宠,可仔细想想又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小范闲,内心异常的坚韧,这既是有着前世成熟的思维,同时也是他看透一些规则背后隐藏的信息,他并不为这样的成长环境苦恼,相反的特别乐在其中。

等到武道和用毒的手段都已经小有所成,府邸里的恶奴,是他施展手段的试验品。

当然,如果只是用武力这些非常规手段还不够,这些手段只是用来出出气的,真正要摧毁一个人,得用他最在意的方式和东西,将他彻底的击垮。

这个过程中,京都的范建把自己的长女范若若送回儋州,表面上说是想为女儿,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远离京都复杂的环境。

实际上范建是为了培养家庭里和谐的氛围,将只有五岁的范若若送来,在府上她是最得宠的人,而她最初对范闲也没什么好的印象,毕竟私生子这种名号,放在封建社会怎么看都不是会受待见的人设。

但范闲用自己的学识和魅力,将范若若收为自己的头号粉丝,也正是因为这段一起在儋州生活的经历,导致范闲在进入京都之前,如果要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人,除了五竹叔,就是范若若。

这个时间点哪怕是师父费介,他都没有完全相信,毕竟他是被人从京都委派而来,得到后面他逐渐长大成人,才能理解自己这位老师的良苦用心。

范若若之后回到京都,也没有断了跟范闲的书信往来,也透过她了解了京都范家的大致情况,待范闲进京之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家庭。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范老夫人这么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对于这位孙子不冷不热的。

很简单,就是装出来的。

这一点上范老夫人和范闲都是知道的,等到范闲即将进京都时,他一口气将范府所有的钉子眼线连根拔起,这个时候范闲和范老夫人,浓浓的亲情才彻底展现出来。

为什么要如此小心谨慎,人前要装得不熟悉,这些都是埋好了伏笔。

范闲被鉴察院派来的人刺杀,由此引出一连串的阴谋。

这让最开始单纯看爽剧的观众,仿佛有了额外的惊喜,越琢磨这剧越值得反复观看。

……………………………………………………………………

叶桓丘这会儿,忙活的头等大事,是应允赵大爷的那个承诺。实际上回家前,他从【星芒】解开的权限里,将那部经典中的经典《落叶归根》翻出来。

这部片子作为文艺片都是相当能打的作品,但它能不能成功商业化这是一个问题。

文艺片想要斩获高票房是非常困难的,哪怕它的剧情再深刻,仿佛有一种天然隔绝票房的能力。

不过话说回来,当年它的票房没能突破3000万,这是时代背景的制约,同时也是当时的环境下,进行电影市场摸索的阶段里,很多优秀的电影并不能保证票房的收益。

如果只是纯粹的为了票房的高与低去纠结,反倒是丧失了电影这门艺术存在的意义。

说句风凉话就是,叶桓丘目前不缺票房来给自己的名气添砖加瓦,他一向不怎么碰文艺片这块领域,他当初嫌弃的是,钱少事还多。

今时不同往日,这会儿重拾《落叶归根》时,这样的公路电影,相反的是目前地星电影领域上的缺憾。

只是这个时候拍摄,里边很多人物,可能得重新筛选。

同时一些不太符合的内容,该进行修正的也得做出改变。

保留《落叶归根》的主流,避免改出一些无病呻吟的桥段。

文艺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顾着脑海里那点文艺私货,完全没把电影往正道上引。

那些专攻于文艺片的一些原本水平也还不错的导演,你会发现早期的作品还比较正常,越往后面他们的电影,带着一股浓浓的异味。

这其实就是文艺入脑以后,创作艺术片这块,容易把做人的根本的东西遗忘,转而去捏造出一些,完全脱离实际的内容。

近几年就更能发现影视圈子有这个趋势。

一言以蔽之,这类作品表达的共同点就是“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将一切的恶归因于对方所处的社会底层位置,并且无底线的去臆造出一些事情,来把这种观念坐实。

叶桓丘也不想重蹈覆辙,要真活成那些电影导演、编剧那种样子的话,他大概率也可以选择隐退了吧。

《庆余年》的火热程度,叶桓丘没怎么关注,只会偶尔在群里看一眼,看到在庆祝收视率突破后,他就顺手发一大串的红包出来,人人都有份。

对于《庆余年》好评度上涨的第一波高峰,源自于藤子荆的牺牲,这一点上叶桓丘没有做出改变,藤子荆用自己的命,给范闲好好的上了一课,同时也激起他最纯粹的愤怒。

范闲没有母亲叶轻眉那种天下大同的志向,但看到自己认下的兄弟,仅仅是因为他是个小小的跟班护卫而请示他的性命,这是范闲所无法容忍的,这里突出的是人性和情感。

至于所谓的现代人不适应尊卑这块就拉倒吧,看看大学的学生会,走入社会里一个个不大不小,手头上但凡有点权力的人,那种想要把人踩在脚底下,面对富贵者谄媚,对贫穷者的羞辱。

现代人去古代不适应这些礼节?

这些封建礼节只是换个包装植入到生活里,真回到古代封建王朝,绝大部分人是无缝接入的。

不探讨一些假大空,就从实际的友情方面出发,反而会让范闲更加的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