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仅仅只是上三年学堂,若不是天赋异禀,几乎是不可能考上秀才就从此之后走上科举之路,但是三年的时间能识文断字,还能学一些数算,那以后能干的活儿就多了,没准还能做个账房先生呢!
账房先生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就是顶顶好的伙计,十里八乡的说出去也算得上有头有脸。一时间抗戎商会人满为患,都是问询的百姓。
比如怎么报名,报名之后这一百个名额是怎么发放,是哪里的学堂,是只管束修还是笔墨纸砚也提供。
慕震调来了五个伙计,在门前支起摊子来应付前来咨询的百姓。
虽然名额很少,但是百姓们依然热情不减,万一就是自家呢?
抗戎商会门前再次热闹非凡,甚至整条街都发生了拥堵,一连几日,都是如此。
慕震从早到晚就在接待百姓,说话说的口干舌燥,嗓子都沙哑了。
他的记忆里,自从成为家主之后,就没有这样劳累过。
慕家交到慕震手上的时候,便已经是江南前几名的商户,他费心思的时候不少,但是纯出力的时候却是不多。
即便是待人接物,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像这几日这样,直接跟百姓们交流,重复着一样的话,还是年少的时候被父亲扔到家中的铺子做伙计历练。
尽管如此,但是慕震心头却踏实了不少。
他不怕劳累,就怕不累,他们真金白银的砸,响动自然是越大越好,现在这个响动足够大。
会长说得对,世家大族轻飘飘的几句话,哪里比得过他们真金白银的往里砸,老百姓最看重的就是眼前的利益,谁能让他们得到好处,他们就跟谁走。
他的心终于能放进肚子里了。
甚至民间涌起了一股参军的热潮,家里符合征兵条件的,都想去参军打北戎。
顺德帝龙颜大悦,直接给了慕震封了个乡君。
虽然只有一个封号,既无封地也无实权,但是有了名声,这恰恰是他们最缺的东西。
顺德帝这一举动超出窦苗儿的预期,她清楚封号不是牌匾和减免赋税这种恩赐,表面看是个没什么用的封号,但是往大了说是入仕的口子。
乡君没有职权,但是可领七品官的俸禄,在朝廷有备案,在民间这个名头拿出去比县太爷还顶用,就是知府也要给几分面子。
顺德帝给了一个乡君,比她当初想的国子监的名额还好,毕竟国子监那种地方,就算进去了,但是商户能不能待得住也不一定,要知道那里的孩子都是世家子。
可是乡君的封号是直接落在了慕震的头上,他得到的实惠更大不说,最重要的是给他一个台阶,脱离商籍之后,向下施恩百姓、向上面对士族的台阶。
皇帝亲自封的乡君,只要大宁还在,他这个身份在哪里行走都不必低人一等,也没人敢明目张胆的折辱他。
慕震从未想过,自己的腰杆子能挺得这么直。
获封乡君的圣旨被慕震连夜送回了江南老宅,他这回倒是要看看,谁还敢反对他搞抗戎商会!
其余四家也是激动不已,虽然只赏了慕震,但是仗不是还没打起来呢嘛,陛下的意思肯定是想打,他们努努力,未必没有机会。
而且就算打不起来,慕震拉他们入伙,慕震现在得了天大的好处,若是日后拉他们一把,其实也不算亏,毕竟几十万两白银,他们这几家拿出来虽然有些肉疼,但是也算不上伤筋动骨。
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一个个的干劲儿更足了,巴不得明天就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