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孟若水带着二哥一路跑到养殖场,里头魏会计正在和他们说大队的规矩。

“魏叔,焦知青!”

魏会计见着来人惊讶不已,“三花呀,这么晚了怎么还过来了?是你爹找我有事还是来接你大哥?”

“不是不是,是我爹说新来了个小娃娃,让我和二哥带回家去,怕新来的同志找借口逃避劳动。”

墙边的老两口顿时如临大敌,连声保证,“不会!我们不会的!”

说着,还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

焦景然怕他们冲动,赶紧插话道,“孟支书真不愧是咱们大队的领头羊,为了大队连小家都奉献出来了。”

孟若水配合着摆摆手,“嗨!我爹是大队长,把大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他的职责,而且托儿所也快开了,到时候白天也有人轮流带,忙不到多少的。对了焦知青,我把你名字也报到候补名单里了,若是人手不够,你可不能不来。”

焦景然笑笑,“一定来,为人民服务嘛,况且我也喜欢教孩子们学习。”

他没报名,是没想到自家外甥有资格去托儿所,既然孟家这么表态了,那外甥能进托儿所的事就是板上钉钉了。他自然要去,还好善解人意的孟同志替他报了名。

焦景然此刻真的觉得,他的家人被放到了汾川村,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里的人做事循规蹈矩,却都很有人情味。

魏会计听着焦景然的话,又看他小心地抱着孩子到现在,感觉他也并没有视坏分子为洪水猛兽啊,那刚刚为什么不直接和他们交代工作……

楚家老夫妻,和焦家夫妻收到了焦景然言语中的提醒,心里已经接受了把孩子送给别人养的事实。

至少不用跟着他们挨饿。

可面上不敢放松,一个劲儿地保证,“我们会好好劳动的,一定好好劳动……”

孟若水一本正经说道,“大队长说了,你们只需要服从管理就行,好好对待大队交给你们的任务,孩子是不会成为你们逃避的借口的,所以大队会另行安排,至于怎么安排,就与你们无关了。”

四人唯唯诺诺的,好似无奈只能接受现实一般点着头。

魏会计自然乐观其成,孟家的品性,他放一百个心,也知道三花机灵,这才故意说的这番话。

出门后偷偷对孟若水说了一句,“我明天拿些奶粉过去,你和你爹打个招呼。”

他知道几人都是知识分子,看了他们的档案,也猜到十有八九是无妄之灾,明面上不能关照,但私底下救济一点也无妨。

他和老孟这么多年合作无间,一直是这么行事的。

世道不公,他们也只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良心告诉他们该做的事。

焦景然和魏会计和孟家三兄妹一起出了养殖场,以防万一,又回了一趟知青点,待了一会儿,才折返回茅草屋。

进了门就扑通跪下了。

“爸妈!外公外婆!”

“这孩子,快起来!快起来!”

一家几口人终于忍不住抱成一团哭出了声。

好半晌才歇了低声的呜咽。

“我给你们准备了吃的,都饿了吧,赶紧吃一点。”

他把馒头和菜米粥拿出来,还拿了一壶热水,让几个人赶紧坐到稻草上。

看着眼前苍老憔悴的长辈,焦景然心里万分不是滋味。

“这一路……”

焦爸爸出声打断了他,“别问,景然,我们都好好地活着,活着看到你了,就是最好的了。”

焦景然重重点头,不再问他们经历了什么。

都过去了。

最难的一步已经过去了。

焦妈妈扶着儿子的肩膀,“孩子,你怎么样?在这儿还好吗?”

儿子如今又黑又瘦,和在家时完全不是一个模样,也不知道独自一人吃了多少苦,担了多少心,每每想到这儿,她都心疼不已。

再看看自己和父母,还有生死未卜的女儿、女婿……

好好的一家人,怎么会到了如此境地?

焦景然扯出一个笑容,“我很好,下地干活虽然累,但是以后我就分在养殖场了,每天能见到你们的。养殖场的负责人姓周,很照顾我的。我们大队人都很好,村民很淳朴,知青也好相处,最主要的,这边靠山靠河,收成好,一年四季自己都能摸到吃的,我不会让你们饿肚子的。”

“那就好,那就好。你顾好自己,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先顾好自己。”

孟妈妈反复叮嘱,其余几人也在一旁附和。

就怕他为了他们几个老的冲动行事。

孩子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现在虽然累点,但好在没被牵连。

焦景然接着说,“我都知道的。对了,你们也别担心小宝,孟家是很好的人家,大队长是个讲道理的人,听说以前是当兵的,人很有原则,也很有正义感。我会多去看小宝的,也会想办法抱他过来给你们看看。”

焦外公拒绝道,“别,既然你说了好,那我们就信,不见就不见吧,不见更妥当。好不容易你安全脱身,干干净净的,别为了我们再把你自己搭进去,不值当。”

只要俩孩子好好的,他们这把岁数了,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见不见的有什么要紧。

焦景然又抹了一把泪,“这粥我白天熬了不少时候的,刚又温了一下,你们一定很久没好好吃过东西了,这边和家里不一样,米好弄,面反而少,正好,适合你们现在吃。”

焦妈妈问,“你自己可有粮?够吃吗?”

这年头有几个人吃得饱,都给了他们,孩子怎么办?

焦景然答道,“有,我把工作给钧子以后,他给了我一千五,其实那个岗位行情也就八九百,我当时的情况,五百也得出手,他就是知道着急非多给的。我下乡以后给他寄过一些这儿的粮食,他知道了我的地址,隔一段时间就给我寄个大包裹,所以我吃的用的都不缺。而且,你们给我的我都藏着,这么多年的工资我也没动。”

焦妈妈欣慰道,“钧子是个好的,咱家阿然有福气,交的都是真心朋友。”

以至于哪怕家里出了事,大家也愿意帮他一把。

这种情分,在如今的世道,分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