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道气数动荡,由此而生诸多异状,不过两日,便接连传来坏消息。

先是太子李承乾忽的缠绵病榻,太宗心中急切,见药石罔效,只得遍寻长安城中高道名僧。

众僧道见了,却只是三缄其口,半点实话也不敢透。

还是被授太子太师的魏征开了口,在三皇将李承乾自气运天柱中剥离,这擅于风水堪舆之道的术士便已有所察觉。

只他已经脱不开身,思量一夜,还是将实情告知,当即受气运反噬,一道真灵魂归缈缈。

虽一世功果苦修付诸流水,却也拼着受反噬了了这段因果,救下太子承乾,干干净净脱身,不至绝了求道修行的指望。

太宗听闻其中隐秘,只觉如遭雷击,哀恸不已。

他心知自己即便再如何不愿,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要被撤了。

太宗为魏征举行了一场庄严而隆重的葬礼,命朝廷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全部去给魏徵送行,并赐“羽葆鼓吹,陪葬昭陵”的待遇,可谓是极尽哀荣。

一事未了,又生一事。

刚安排好魏征的身后事,一个个坏消息又接踵而至。

先是鄠县县尉游文芝密告代州都督刘兰成谋反,巡抚暗暗查访,果真抓住刘兰成谋反的确凿证据!太宗大怒,命人处以腰斩之刑!

紧接着,新任洛州都督张亮入宫觐见时,居然也向太宗告密,言道陈国公侯君集谋反!

这侯君集是何人物?少入秦王府,累从征伐;助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与长孙无忌等五人并论功第一,授右卫大将军,封国公,累任兵部、吏部尚书!

这是开国功臣!太宗甚是倚重!

可张亮言之凿凿,一口咬定侯君集有不臣之心!他乃秦王府车骑将军出身,也是股肱大臣,既出此言,定不是空穴来风!

太宗却又被勾起心中旧事。

这侯君集曾出任西征统帅,率部平定了高昌,于是就有些居功自傲,公然侵吞高昌王室的大量珍宝。

上梁不正下梁歪,其部众看见主帅带头贪墨,哪里还收得住手。侯君集害怕自己做的丑事被揭发,不敢治罪,只得睁一眼闭一眼,任手下人尽情哄抢战利品。

班师回朝后,司法官将侯君集下狱,但中书郎岑文本以为侯君集是功臣大将,不能轻加屈辱,于是上书太宗请求将侯君集释放。

太宗虽松口将侯君集放出了诏狱,可他平定高昌的功勋也从此一笔勾销。

君臣二人自此离心,侯君集志殊怏怏,也因此日渐失势,故在与张亮私下相见时口出怨怼之言,攘袂曰:“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

太宗良久无言,念在侯君集昔日的功勋,只将此事按住不发。

这也为太宗提了醒,太宗命人绘制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画像,悬挂于太极宫三清殿旁边的凌烟阁,以示自己待旧臣之心一如往常。

却不知这只是开始。

他化自在天主一早设下的乱局借着气运天柱动荡之势开启,阴妃所出第五子--齐王李佑造反了!

阴妃之父阴世师阻李渊于长安城外,杀李渊之子李智云,掘李家祖坟。李渊入城之后,将阴家女眷没入掖庭,阴氏后有宠于秦王,生皇五子李佑,晋封德妃。

李氏于阴妃而言有杀父破家之仇,他化自在天主只略施小计,便引动她心内不甘怨怼,埋下一枚钉子。

接连三拨驿使来报,此事千真万确!

李佑的舅父阴弘智因妹妹的缘故脱了籍,任尚乘直长,是一个管理御马的七品小官,仕途很不得意。

正是阴弘智撺掇齐王李佑谋反,一来这外甥取了天子宝座,一干外戚也能跟着鸡犬升天;二来便是为报旧仇了。

齐王授齐州都督,乃是一方封疆大吏,暗中招募兵丁积蓄力量,谁又能说成不了事?

又有世家大族在背后推波助澜,竟真的让齐王李佑收拢了一批死士!

太宗怒极,召诸臣道:“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或以勇力,或以辩口,或以谄谀,或以奸诈,或以嗜欲,辐凑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宠禄。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则危亡随之,此其所以难也。”

诸大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只得请陛下息怒。

此事既已泄密,便断断成不了,太宗痛心疾首,却也不知该如何处罚这逆子!

如此一来,这国事便成了家事,外人实在不好开口。

见诸公皆是顾左右而言他,太宗颓然无言,只命人拟旨申斥齐王,以观后效。

却不料齐王察觉身边有人泄密,惊怒之下射杀泄密者--太宗亲任的辅臣权万纪,如此便也彻底没了转圜的指望。

极乐殿,忘忧海畔。

玉池中彩雾渐歇,诸多景象也随之淡去。

‘他化自在天主’笑道:“时日不早,你若再于此处盘桓,恐有肉身僵死之厄,平白丢了性命,不若归去罢。”

说罢,一顿手中碧玉雕琢的长生草,只见缕缕金丝拂过,眼前饮馔声色之幻尽皆如烟云四散。

临去时,周浑见太宗挥泪拟诏:“吾常诫汝勿近小人,正为此也。汝素乖诚德,重惑邪言,自延伊祸以取覆灭。痛哉,何愚之甚也!遂乃为枭为獍,忘孝忘忠,扰乱齐郊,诛夷无罪。去维城之固,就积薪之危;坏磐石之亲,为寻戈之衅。且夫背礼违义,天地所不容;弃父逃君,人神所共怒。”

书至此处,太宗悲从中来,泫然泣下。

不知是否想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事,太宗痛心疾首之余又生出惭悚惊疚,甩下朱笔仰天高呼高祖之名,惹的群臣不敢出一言。

周浑悠悠转醒之际,惊觉四肢百骸僵硬如朽木,略一活动便酸麻非常。

抬头一望,却见画上又生出变化,画中人不知何时已至月中,正与诸人宴饮于极乐殿忘愁海。

那中年文士与昔日同门正襟危坐,同崔谢二人争论些什么,面目神态栩栩如生。

周浑只略一走神,再看时,画中众人又换了一副姿态,凝神听座上天主讲法。

他不敢再看,忙将古画卷起收入匣中,急急出门去寻坊口张贴的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