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多尔衮的诘问,范文程沉吟片刻,朗声道:“摄政王,奴才觉得一切从无到有都是打出来的。”

范文程直视众人,“老汗起兵时只有十三副铠甲,数千部众。再看看现在,兵卒不下二十万,铠甲齐备,武器精良,已是这天下最强的存在。为何?”

“因为敢打。”

“敢打便能以弱胜强,打赢便能引得无数人前来主动投靠。这天下,莫不如此,因为没人愿意和失败者现在一起。”

范文程指向地图,“从徐州、睢阳向南,有大量属于明廷的土地,可以铸就属于我大清的无数胜利。这些胜利会引得无数人前来投靠。”

“这些人有对崇祯皇帝不满的江南士绅,有不受重用的武将,有谋求更好前途,明晰天下走向的文官。这些人会给我们带来船只,兵卒,让我们夺取整个天下。”

范文程深深一揖,“摄政王,奴才亦不觉得此时是进攻江南的最好时机,但机会是等不来的。只有先打下去,才能阻断明廷的进取之路,才能看到源源不断的机会。”

多尔衮眉头紧蹙,“你是把一切寄托于将来?”

范文程重重的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这已不是什么策略问题,而是赌上了自己的一切。若将来出现任何问题,这锅就是他范文程的。

这是孤注一掷,也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其他人认为自己可能是崇祯皇帝细作的谣言。

也是为大清争取一条尽快夺取天下的道路。

这时,洪承畴击掌而起,抱拳向多尔衮道:“摄政王,学生支持范大学士。”

多尔衮从范文程话语中的震惊回过神来,转向洪承畴,“洪先生觉得范大学士说的是对的?”

洪承畴点了点头,“摄政王,中原人口百倍于我大清,若给其时间和机会,将来情势将很难预料。所以,得打,必须打。但……”

洪承畴顿了一下,好似在犹豫,“但因为李自成实力强劲,而鲁东和开封亦有大量明军。学生觉得这打的规模和方式或许可以有所不同。”

多尔衮来了精神,“细说。”

洪承畴点了点头,说道:“此刻的天下就像三国鼎力,三方势力便是大清、明廷,还有李自成。其中,大清军力最强,也最为团结。明廷占据正统,地盘最大,也极易得到士绅、读书人的支持。而李自成,以流贼起家,兵卒多,而且得到了下层百姓,尤其那些活不下去的流民的支持。”

“可以说,三方势力各有所长。任何一方都不具备完全压倒其他两方的实力。若同时与之交战,这对我大清是极其不利的。”

洪承畴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望向坐立的宁完我道:“宁学士,你负责与李自成联系,他那边的情况你最为清晰?我想问你,若我军夺了江南,李自成会如何反应?”

宁完我眉头高高蹙起,沉默了良久,最终沉声道:“恐怕,恐怕会立即进攻我军。”

看所有人都看向自己,宁完我连忙解释道:“从奴才和李自成的数次见面来看,奴才感觉此人是有几分英雄气的。他目前之所以放任我军拿下鲁西和豫东的大片土地,在奴才看来有两个原因。”

“一、利用我军牵制明军,削弱我军和明军的实力,以便他拿下京师,掌控整个北地。”

“二、由于我军的故意诱导,以及牛金星等人的吹捧。李自成对我军实力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说极度轻视。他觉得我军就是闯军可以随意拿捏的存在,因而放任我军获取大片土地。”

“但若我军拿下江南,甚至不待我军拿下江南,而只是展现出能夺取江南的实力,李自成就会有所行动。”

宁完我微微叹了一口气,“在中原,任何一个有志向的君王的最终目标都是夺取整座天下。李自成也是有此雄心壮志之人,他不可能坐视我军夺取江南,拥有和他分庭抗礼之势。”

洪承畴轻轻点头,面向多尔衮抱拳道:“摄政王,学生最大的忧虑便在此。若同时面对两个敌人,我军即使胜,也会是惨胜。要知道……”

洪承畴叹了一口气,“要知道,因为不愿过早与李自成为敌,我军尽量控制所夺取的领地。从天津到济南,再到徐州,都只是一片狭长的地域,缺乏纵深。若李自成倾力来攻,很容易拦腰截断我军粮道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不得不使人忧虑啊!”

范文程听出了洪承畴的意思,“洪先生,你是不是说我军还是应该首先攻破李自成,再南下江南?”

洪承畴轻轻点头,“不错,这正是我的想法。”

洪承畴盯着范文程,缓声道:“范大学士,夺取江南可以给我军带来巨大利益,但也容易引来强敌。尤其这个敌人还位于我军的后方。一旦失利,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若彻底击败李自成,那整个北方就是我大清的。最差的情况也是与明廷划江而治。甚至我军可以将李自成赶到南方,让他他们继续内斗。”

这时,多铎突然道:“李自成攻打京师失利,损兵折将,但其实力尚在。此时与之交战,那是蠢货所为。”

洪承畴笑道:“豫亲王说的是,现在肯定不能与李自成相战。要等到其筋疲力尽,或者京师破城在即,那时才是给予其雷霆一击的最好时刻。而前提是,我军到那时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完全碾压李自成的闯军。”

“而要做到这点,我军就不能在和明军的战斗中损失太多兵力。”

多尔衮满脸疑惑,“刚才你不是支持攻打江南,不给明廷发展机会吗?”

洪承畴点头道:“是。所以学生说攻打江南要讲究规模和方式。这规模不宜太大,不宜和明廷硬拼。

“而方式,学生以为应该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以有限的进攻引诱江南对崇祯皇帝不满的将军和文官来投靠,增其内乱。甚至我们还可以与崇祯皇帝达成协议,让他准许划江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