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监们打着灯笼在前面引路,朱由哲坐在步辇上,翻看着锦衣卫不断送来的抄家信息,心中越来越有底。

江南的富裕,官员的贪墨严重情况都令他无比吃惊。

他们是真有钱啊!

仅是动了这其中一小块,就获得了这么多。若是全动,大明数年的军费恐怕都不用愁了。

但是朱由哲知道,此事只能到此为止了。

这次之所以能成功,是在于自己的突然袭击,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若是等他们反应过来,自己手下的那点兵力完全不够看。在实力不足时,只有继续隐忍。

况且,自己接下来的最要做的是应对外敌。

江南不能乱,这是朱由哲,他相信也是大多数江南官吏的共识。

政治就是妥协,达到自己和对方都能接受的临界点。

当然,当自己实力足够强时,那便是另一种做法了。

不远处走来一队人,朱由哲认出了领头的两人,一个是李国辅,另一个是他很久没见的姚启圣。

“放下步辇。”朱由哲下令。

两人上前行礼,“拜见陛下!”

朱由哲点了点头,“李国辅,你去忙你的吧!”

李国辅抱拳行礼,带上其他人离开。

朱由哲挥手,让所有人远离,笑着道:“姚启圣,好久不见了,一切还好?”

姚启圣笑了笑,“不负陛下所托,一切还算顺利。总共募得两百二十六人,名单在此,请陛下过目。”

朱由哲接过姚启圣递来的名册,翻看着。

姓名:张彻。

籍贯:宣府大宁卫。

年龄:三十二岁。

职位:大宁卫守城千户。

经历:崇祯二年,继任父职为大宁卫总旗。崇祯五年,建虏入关,负责守城。杀敌二人,俘敌一人,升百户。崇祯九年,奉命出关打探情报,枭敌首五颗,并成功返回,立有大功。

崇祯十一年,崇祯十五年,皆在受奖名单之列。

崇祯十六年,得大宁卫指挥使薛举赏识升为千户。

崇祯十七年,随薛举一起增援宣府。宣府城破,薛举死于乱军之中,他侥幸逃脱,携家人南渡。

姓名:王威。

籍贯:北直隶,保定府,蠡县。

年纪:三十六岁。

职位:蠡县县尉。

经历:自衙役做起,擅长缉捕和查案,屡立大功,崇祯十五年升为蠡县县尉。崇祯十七年,闯贼入京畿,县令降贼,他带领属下吏员及家人二十余口南下。

……

朱由哲翻看了好几页,每个人的信息都记载的十分详尽,姓名、籍贯、年龄,经历,还有他们擅长的。

姚启圣道:“陛下,这二百二十六人中,有军籍者高达一百三十五人,其他有为官者,有为民者,还有一些曾是地方豪强,甚至绿林好汉。但有一点,他们都不愿降贼,都选择冒险南渡。”

朱由哲有些好奇,“姚启圣,按说朕给你的时间并不多,你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找到这么多人的?”

姚启圣笑了笑,“陛下,臣最擅长的就是与人交往。况且,能南下的地点就那么几个。只要待在那里,每天都能遇到很多。要是条件放宽松点,即使人数翻倍,臣也能完成。但臣觉得宁缺毋滥,宁可人数少一点,也一定要保证质量。毕竟,这是陛下交给臣的任务。”

朱由哲看了一眼姚启圣,这个不过二十出头的青年,总是给自己很多的惊喜。

初见其时,还是在山东。

当时清军刚入关,姚启圣奉命去招揽山东当地土寇。

其中一伙土寇明面上归附大明,但暗地里却与清军私通。他们囚禁了姚启圣,并打算用他的人头去给清军纳个投名状。

姚启圣却以重金和高官为诱,说服了山寨的三当家。最后山寨三当家杀了大当家,二当家又杀了三当家。

山寨爆发大规模火并,最后十不存一。

而姚启圣却趁机逃下山去,顺便拐走了二当家的女儿。

那操作,任何人见了都称神奇。

后来,清军占了鲁西,将鲁东明军和开封明军的联系隔断。姚启圣冒险居中联络、奔走,从无出错。

唐王朱聿键看重姚启圣才能,曾想让他到自己身边效力,但朱由哲没答应,最后也只能作罢。

朱由哲本以为姚启圣是一个帅才,曾想让他统军这条路。但后来发现,他对此意愿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他性情洒脱,军队的严苛让他倍感约束,而且不能发挥他的才学。

恰在此时,朱由哲听闻了骆养性与赵之龙暗中打算拥立定王的事情。

骆养性当锦衣卫指挥使多年,根基深厚。即使清除了他,也不能保证剩下的锦衣卫仍旧可信。

因而,朱由哲在前往南京的同时去信给姚启圣,并派人送去了三百两黄金,让他从南渡人群中选择合适人选,重组锦衣卫。

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否则此刻已经把锦衣卫指挥使当成囊中之物的马吉祥也不会那么卖力。

朱由哲问道:“这些人现在何处?”

姚启圣道:“大部分都分散于南京城中,其他如扬州,淮安也留了部分人,配合堵大帅和路巡抚行事。”

朱由哲点了点头,“很好。南京城内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了。现在你们分散前往南直隶各处卫所,若其有异动,立即汇报。”

姚启圣抱拳道:“是!”

朱由哲看着带着笑意,却不离开的姚启圣,“还有事?”

姚启圣笑着道:“陛下,臣虽向手下那些人说臣是奉皇命招募他们的,但口说无凭啊!臣希望陛下能亲自出面见他们一面。同时,也希望陛下能多给点银子。毕竟他们这些人不少都是拖家带口南下的,总得需要一些安家费啊!”

朱由哲想了想道:“安家费倒是好说。但是目前朕太显眼,很多人都盯着朕呢!而朕又不想太快把你们放在明面上。这个比较困难。”

姚启圣连忙道:“陛下不亲自出面也行,但至少派个信任之人前往,以让他们相信的确是为陛下做事的。等这边的事情了了,陛下再见他们也不迟。陛下,臣说句实话,我们可以生活在暗中,但必须知道我们是心向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