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御史言官们上奏,李世民在翠微宫的时候搁置下来,如今侯君集回长安,在西州的事情处置的极为妥当,李世民也很满意,自然不会去找侯君集的事。

不仅不找,还要赏赐他立下的功劳。

灭国之功。

侯家与东宫之间的亲事,也要定下来。

九月份的长安城无疑是热闹的,西州都护府的设立,让长安城的百姓们津津乐道,就在这个话题都要被讨论过去的时候,侯君集带着鞠文泰父子,回到了长安。

大唐的百姓对于在外打了胜仗的将军无疑是崇敬的。

朱雀大街两侧被百姓们围的水泄不通,大家都翘首以盼。

午时刚过,远处传来了低沉悠长的嚎叫声,整齐划一的马蹄声,脚步声,来了!

大唐旌旗率先入城门,玄黑色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晃动,金色的唐字和各式军徽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紧接着便是侯君集所率领的精锐骑兵,他们身着明光铠,头盔上的红缨如同跳动的火焰,刀枪林立,甲胄鲜明。

他们个个挺直了腰板,神情肃穆而骄傲,透着一股百战精锐的煞气。

马蹄踏在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发出雷鸣般的轰响,震得人心头发颤。

“大唐威武!”

人群中,不知道谁带头喊了一句,紧接着,周围的呼喊便如同山崩海啸一般。

“大唐威武!!!”

“大唐威武!!!唐军威武!!!”

百姓们高高举起紧握拳头的右手,为得胜而归的将士们高呼着。

老翁颤巍巍举起酒碗,妇人将新采的菊花抛向军阵,少年们攥紧拳头,眼中有火在烧。

鞠文泰父子虽然被侯君集带来了长安,可毕竟这父子俩是开城投降,因此,侯君集也并未羞辱他们,让他们如同颉利一样,乘坐者囚车进入长安。

只是队伍之中,一辆朴素的马车混在当中,这里面坐着的,便是带着脚镣的鞠文泰父子。

此时的父子两人,早就没有了往日身为高昌王,王太子的半点威仪,坐在马车之中,透过车窗帘的缝隙看着朱雀大街两侧的百姓,听着山呼海啸般的呼声,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萎靡不振。

鞠文泰垂眸。

曾几何时,他步入长安城,在太极宫见识到了北胡南越各国使臣齐聚一堂,歌舞演乐,那是何等的盛景.......

“父王......”鞠智盛嗓音干涩,脸上的表情依旧灰败。

鞠文泰则是摇了摇手。

“高昌已经没有了,咱们父子,也不是高昌王,高昌王太子了。”鞠文泰叹息一声:“上一次我来长安城,长安城还未曾这般热闹,现如今,人更多了。”

侯君集坐在马背上,走在队伍中央,接受着来自道路两旁如同潮水般的欢呼,神色冷峻,目视前方。

心里再高兴,这会儿也要装一装。

这叫威严。

微微扬起的下巴和眼底深处那一丝难以掩饰的得意,还是透露着几分志得意满。

灭国擒王,献俘阙下!

队伍浩浩荡荡穿过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尽头,承天门巍然矗立,门楼之上,明黄华盖迎风招展,左右文武分列。

中间一人,冕服威严,负手而立。

虽与城墙下相隔甚远,却能令人仰望其睥睨天下之姿。

队伍停下,欢呼声停止。

侯君集翻身下马,单膝及地:“臣侯君集,不辱使命!”

李世民垂眸看着下方的侯君集。

“免礼,上来回话。”

“是!”侯君集应声。

侯君集登上城楼,来到李世民面前,再次躬身拱手行礼。

李世民伸手扶了一把侯君集。

“西域门户凿通,你为首功。”

旋即,李世民转身面向在城墙下的兵士们。

“大唐将士何在!”

“在!在!在!”

三声怒吼穿云裂石。

“朕已着人备下美酒,庆贺我大唐将士,凯旋而归!”

“陛下万年!大唐万年!大唐万胜!!!”

就在此时,李世民的目光略过下方那辆青篷马车。

“陛下,鞠文泰父子便在其中。”侯君集解释:“当时臣领兵围了可汗浮图城,此父子二人开门献降,因此,臣就让他们乘坐马车来长安了。”

如果是破城被抓,那鞠文泰父子一定是会坐着侯君集为他们打造的囚车来到长安,走一遍朱雀大街,让全城的百姓看着曾经的高昌王,高昌王太子如今已经沦为大唐的阶下囚。

就如同曾经草原上自诩无敌的颉利可汗一样。

但是父子二人够识趣,主动投降,侯君集便给他们留了几分体面。

李世民微微颔首。

侯君集此举并无不妥。

鞠文泰父子在马车中,静静的等候着天可汗对他们的审判,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外传来宫中内侍的声音。

“陛下有旨,鞠文泰,鞠智盛父子暂居鸿胪客馆,三日后太极殿朝见。\"

没有囚笼游街,没有枷锁示众。鞠文泰掀开马车门帘怔怔看着官员离去。

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暮色渐合,长安灯火次第亮起,如星河落于人间。

虽然住在鸿胪客馆,但是院子里依旧有唐军岗哨把守,父子二人的脚镣即便是被去掉,也逃不出唐军的掌控。

“曾经住在这里,这时候住在这里,当真是......令人唏嘘啊。”鞠文泰看着窗外的夜景,不住的感慨。

原以为,西域艰苦,有大漠黄沙阻隔,大唐断然不会费这么大的力气攻打高昌。

而他们,主需要上书天可汗请罪,待打完了焉耆,恢复贡道便是了。

结果天兵朝发夕至,如疾风一样,横扫过高昌......

三日之后,太极殿。

辰时光景穿透九重绡纱,在蟠龙金柱间投下交错光痕。

李世民并未端坐在座位上,而是负手站在台阶之上。

鞠文泰父子一身素服被内侍领入太极殿。

殿内琵琶声铮铮。

“此处的琵琶师,可比高昌乐伎?\"

鞠文泰伏地行稽首礼:\"高昌小邦之乐,不过学得长安雅乐皮毛。\"

鞠智盛跟随父亲一同,跪伏在地上。

这是他第一次来长安。

\"起来说话。\"

李世民垂眸看向殿中父子两人。

“朕记得高昌有种冰窖之法,能在三伏天存住雪山寒冰。”

\"是...\"鞠文泰喉结滚动:“以.......”

话未说完便被内侍端上的琉璃盏打断。盏中紫红液体浮着细碎冰晶,正是高昌王室秘制的葡萄醴。李世民执盏轻晃:\"三日前侯将军说,你在可汗浮图城地窖存了三千斛这样的佳酿。\"

\"大唐不缺美酒。\"

“西域的商人,甚至对大唐的美酒求而不得。”

“朕一直希望,西域三十六国佳酿能够自由流入长安。”

“鞠文泰,你是个识时务的人,当初你来长安的时候,朕对你印象颇深。”李世民笑道:“你们归附大唐,想要大唐治理你们的国家,但是朕拒绝了,让你们自己治理自己的邦国。”

“但是,鞠文泰,你让朕失望了。”

“臣,有罪。”鞠文泰叹息。

“曾经的高昌,是大唐的藩国,焉耆,也是大唐的藩国。”

“你与焉耆王,都是朕的臣子。”

“想想你做的事吧.......”

李世民叹息。

“长安从来不怕异族之音,只怕...”

\"只怕驼铃不再响彻玉门关。\"

“朕已下旨,高昌故地,设西州都护府。”李世民沉声说道:“长安已经有官员前往西州,管理那片土地,但是那片土地的情况,你们父子最是熟悉,那里的地,那里的百姓,想想他们。”

“鞠文泰,朕是否可以再相信你一回。”李世民目光深沉,紧盯着鞠文泰。

李世民敢将颉利放在草原边境,又怎会没有信心将鞠文泰放在西州?

只要能让西州大治。

鞠文泰跪在地上,额角抵着冰凉的金砖。

\"臣...\"

“叩谢天可汗!愿为天可汗效死命。”

李世民微微颔首,走下台阶,亲手将鞠文泰扶起来。

“鞠文泰,朕要的不是跪伏的奴仆。”

“那西域三十六国的使臣,他们每个人眼里,都是欲望,是盼望与大唐共荣的欲望。”

“朕要让长安小儿能尝到于阗的葡萄,让扬州绣娘用上疏勒的彩线,让安西老兵听着龟兹琵琶安度晚年!”

“这盛世不该独属中原,该属于所有向往长安的人!”

“即日起,你为西州长史,掌安西都护府印信。\"

“务必全力协助,治理西州。”李世民说道:“三日之后,你带着商队和护卫回到西州,朕要见到西州城头飘起大唐丝绸做的旌旗。\"

鞠文泰躬身应声。

“臣愿为陛下守西州!让丝路驼铃日夜不绝,让大唐旌旗永耀天山!\"

哪怕为一小吏!

安顿好了鞠文泰的去处,李世民回到两仪殿,在内殿看着西州的舆图。

鞠文泰留在长安没有什么用处,让他回西州,协助治理。

至于鞠智盛,留在长安,许一个官职。

他们父子两人精通西域文字,都能用的上。

鞠智盛在长安也不会闲着,就协助长安的官员,整理西域的文书资料,也算是重用。

鞠家世代,未必不能成为大唐在西州的一大助力。

而这个助力,需要在长安好好磨一磨,需要朝廷自行来培养。

房玄龄坐在软垫上,将一些奏章整理好,看着李世民注视舆图的背影。

\"鞠文泰熟知高昌故地人情,其子通晓三十六国文字,父子并用,正合分化制衡之道。\"

李世民用朱笔在龟兹与于阗之间画了道弧线:\"朕要的不是制衡。\"

“大唐的文化习俗对他们的浸润远比刀剑更锋利。让鞠智盛去弘文馆,参与编纂《西域风物志》。”

“等事情做成了,算是立下了功劳。”

“鞠文泰就安安心心的在西州做事吧。”

“他儿子在长安,会很有出息。”

李世民心里还是那个想法,西域要掌控,也要治理,既然要治理了,那就需要足够了解西域的人,虽然要用大唐的文化习俗去影响他们,教化他们,但是西域的文化典籍,也要做留存。

若是就此灭绝,倒也可惜,哪怕通译之后,束之高阁,比起彻底断绝,也好的多。

所以,让鞠智盛在长安,负责这一块,一来是给他找点事情做,二来,为大唐的书籍知识府库,存下更多东西。

可以不研究,不关注,甚至是不学。

但是不能没有。

一个地方的文化,文字,书籍,这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李世民想起了泾阳县的书院,书院里有图书馆供学生借阅图书,还有一藏书楼。

当初可是从宫中抄录了不少珍贵典籍。

既然书院都有藏书楼,那宫中的藏书楼,更是要收集留存更多书籍。

北胡南越西域.......

盛世修文,莫过于此。

若是将来国力有余,即便在长安城中寻一处地方,修建一处大唐图书馆,又如何?

供天下读书人借阅书籍.......

李世民的思绪已经飘到了这上面去。

庄子上,李复也收到了长安城送来的消息。

主要是从东宫那边送来的。

鞠文泰已经离开了长安,往西州去了。

李复看到这个消息,哈哈一笑。

无他,就是觉得有趣。

顺带着,觉得李世民这人,很有自信。

这也是太原公子,天策上将李二凤的个人魅力所在。

侯君集灭了高昌,大老远的把鞠文泰鞠智盛父子带到长安,没几天,李世民又让鞠文泰回去了。

不过这次回去,跟以前可就不一样了。

以前是高昌王。

现在是西州都护府长史。

身份发生了转变。

让鞠文泰协助治理西州,也是把鞠文泰当牛使唤了。

不愧是李二凤,逮只蛤蟆攥出尿来的人。

“郎君,怎么这么开心?”小桃进来添茶,看见自家郎君脸上的表情很是高兴。

李复哈哈一笑,将事情简单一说。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小桃愣了一下,有些不解。

“侯将军辛苦打下高昌,陛下转手就让亡国之君回去当官.......这好吗?”

李复笑着解释。

“当官也不是主官,只是个长史罢了,上头还有都督呢,军政都轮不到鞠文泰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