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韶低低惊呼一声,下意识地环住李复的脖颈,脸颊瞬间布满红霞。
“夫君.......”
烛火在李复的行走带起的微风中不安地摇曳。
帐幔被一只大手挥落,掩去一室春光,只余下一盏孤灯。
灯光摇曳,帷幔上的身影,缠绵悱恻。
幔帐之内,细碎的低语、压抑的喘息与衣衫摩挲的窸窣声都在诉说着离别后的思念。
小别胜新婚。
天光大亮,柔和的晨曦透过窗棂上糊着的明瓦,悄悄漫进内室。
外间,小桃和翠竹早已安静地候着了。
两人相视一眼,脸上都带着心照不宣的浅浅笑意。
内室,锦帐之内。
李复先醒了过来,下意识的觉得自己依旧在外面餐风露宿,但周身被熟悉的暖香和温软包围,让他瞬间松弛下来。
侧过头,看着枕畔之人仍旧在熟睡,青丝铺了满枕,脸颊上还残留着一抹未曾褪尽的绯红,窗外虽是寒冬,但身侧佳人如同春日初绽的桃花,眉眼间带着一丝慵懒与餍足,睡得格外沉静香甜。
李复心中一片柔软,忍不住伸出手指,极轻地拂开她颊边一缕发丝。
回想起昨夜的痴缠与热烈,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或许是目光太过专注,又或许是轻柔的触碰惊扰了睡梦,李韶浓密的睫毛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了眼。
初醒的眸子带着几分迷蒙,对上了自家夫君含笑的视线。
昨夜的记忆回笼,她的脸颊瞬间又飞起红云,下意识地想往被子里缩,却被李复长臂一伸,连人带被地揽进了怀里。
大清早的,心性可不稳。
又是一番折腾。
过后,两人都未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相拥。
直到两人的肚子不争气的发出一声轻微的“咕噜”声,打破了这片静谧。
先是一愣,随即两人都低声笑了出来。
“咱们该起了。”李韶说抬眸看着自家夫君。
李复微微颔首,扬声询问。
“外面谁在?”
“郎君,夫人,奴婢在。”小桃和翠竹的声音立刻恭敬地传来,显然已等候多时。
“准备热水洗漱,再传早膳吧。”
“是。”
帐内的李复松开手臂,两人坐起身来,穿了里衣。
李复率先撩开帐幔,下了床榻,随手拾起掉落在地的寝衣披上,又回身,极其自然地伸出手。
李韶将手搭在他的掌心,借着他的力道轻盈地站起。
小桃和翠竹适时地捧着今日要穿的干净衣裳进来,低眉顺眼地伺候两人更衣。
两人收拾妥当,来到厅中用饭。
桌上摆着清粥小菜和几样精致的点心,便是这般简单的饭菜,李复也有很长时间没有享用过了。
在外面赈灾的日子,就是在吃苦。
从上到下,一起吃苦。
不然百姓们每天吃不饱,当官的在营帐里大鱼大肉,人心可凝聚不起来。
一边吃早饭,一边说起了昨日在宫中的事情。
“陛下就没有再多留你两天,毕竟做了这样大的一件事,总要有个详细的汇报吧?”李韶好奇。
“有高明在呢,二哥想要问什么,直接问高明不就是了,况且,这一次赈灾,是太子统领,主导赈灾事宜,接下来宫中的,朝堂上的这些问题,都留给高明去应对吧。”李复笑道:“我就不去喧宾夺主了。”
李韶微微颔首。
“这次事情做的很好,剩下的就是出风头了,就让高明去体会吧,他这般年岁,正是需要旁人肯定他的时候。”
李韶是聪慧之人,也明白这番话里的深意。
“如此也好,夫君考虑的很周全了,这样一来,夫君也能在庄子上好好歇歇了。”
李韶倒是不似其他长安城的贵妇人那样,日日都盼望着自家夫君高升,能够得权得势。
都已经是皇室宗亲,爵封郡王,官拜太子少傅了,还要如何高升?
至于什么得权得势?
眼下就已经很好了。
再往前走,那就危险了,可不能拎不清。
李复挑眉,脸上露出惬意的笑容。
“接下来这段时间,若无大事,我可要好好在庄子上歇歇,陪陪你和孩子,这趟出去,可是把你夫君我累坏了,得好好补回来。”
李韶忍不住掩唇轻笑:“好,都依你。”
吃饱喝足,两人移步到院子里。
冬日暖阳正好,李睿正在乳母的看护下在院子里玩耍。
见到父母过来,张开小手就要扑过来,李韶连忙上前,温柔的扶着他,细心为他整理方才玩闹时弄皱的小衣裳。
李复看着妻儿,心中满是宁静,忽然想起一事,随口问道:“我不在庄子上的这段时间,书院那边一切都还顺利吧?”
“书院一切如常,诸位博士都尽心尽力。”李韶一边逗弄着儿子,一边像是想起什么有趣的事,抬头笑道:“不过,今年新入学的这一批学生里,倒是有个让我意想不到的人。”
“哦?谁啊?”
被李韶这么一说,李复也好奇了。
“秦家的小公爷,秦怀道。”
“啊?”李复惊讶的瞪大了双眼。
他对这孩子印象颇深。去年过年时,秦怀道曾亲自登门送来年礼,年纪虽小,却举止得体,言谈沉稳。
程家和尉迟家将自家孩子送到书院来,李复能理解。
这两家,孩子多。
以程咬金的心眼,是办的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事的。
至于尉迟家,想不明白就不想,知道程咬金聪明就够了,学着老程办事,准没错。
但是,秦琼就这一个儿子,翼国公府的嫡长子。
以秦家皇帝心里的地位,秦怀道完全可以像其他功勋之后一样,选择进入弘文馆或国子监这类更“正统”的学府,或者将来直接荫庇入仕。
怎么会想到来庄子上的书院呢?
“正是他。”李韶肯定地点点头,“妾身初时得知也颇为惊讶,还特意询问过。据说是秦小公爷自己执意要求的,这两年,翼国公的身体也比以往好了几分,至少今年秋天,都能出门了,秦家小公爷到书院来入学,还是翼国公两口子亲自来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