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孙无忌匆忙换上衣服,入宫面圣。

他要确保,高桓权和朴满城的这封信,能够送到高建武手中而不被盖苏文中途截下。

所谓放出风去与盖苏文接触,也不过是吓唬朴满城,给他们两人施压罢了。

盖苏文在高句丽已经权势滔天。

一边倒的优势,这可不是大唐需要的。

大唐要的,是高建武和盖苏文的势均力敌。

两者要斗上一斗。

等到时机成熟,大唐也腾出手来,兵精粮足的时候。

到那会儿,不管是谁赢了,都没关系。

当然,最后最好还是盖苏文能够斗倒高建武。

毕竟如果高建武赢了,他还是大唐的辽东郡王.......有这样一个名头在,大唐就师出无名了。

甘露殿偏殿,李世民招呼长孙无忌坐下说话,吩咐内侍上茶。

他知道长孙无忌来,所为何事。

“陛下,高桓权打算八百里加急,将臣拟定的条款送到高建武手中。”

“此事,咱们得帮帮他。”

“当然,明面上不能出面。”

“可暗中相助。”

“听闻高句丽王庭,几乎被盖苏文把控,臣担心,高桓权的信,在送到高建武那里之前,先过了盖苏文的眼,这对咱们来说,不是好事啊。”

李世民一边听,一边颔首。

他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

要让高句丽继续内斗下去。

如果高桓权的信落在了盖苏文的手里,那高建武想要干什么,盖苏文就不用猜测了,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了。

如此一来,盖苏文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就不会再等待,干脆直接跟高建武撕破脸皮。

那高建武可就危险了。

若高建武迅速败亡,盖苏文一举掌控高句丽全境,整合力量,其势更难遏制。

至于留在长安的使节团。

虽然不能说全然没有价值,但是却是大打折扣。

毕竟想要拿好处,就要真刀实枪了。

大唐这边能握住的,便是高桓权这个世子,当然,正义的名头依旧在大唐手里。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阔水那边的事情刚刚平复下来,党项部也安抚明白了,李绩还在回长安的路上。

至于阔水那边,依旧要驻兵。

长孙无忌入宫面圣,为的是要求助百骑司的力量,让这封信,顺利到达高建武手中。

当然,除却信件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消息。

长孙无忌将自己的想法仔细说了说。

“高桓权与朴满城不会跟高建武说,他们在长安城犯下了什么事情,信中只会提我大唐条件苛刻,对其自身丑事及不敬之罪则讳莫如深,如此一来,决策之责与高句丽国内怒火,则尽数引向大唐。”

李世民闻言,眼中寒光一闪,冷哼一声:“倒是打得好算盘!”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

“毕竟,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哪怕是高建武,也要煎熬挣扎一番。”

“此等反应,亦在预料之中。”

“臣想着,高桓权和朴满城在长安城的作为,不妨也让高建武知道。”长孙无忌说道:“如此一来,高建武再看大唐开出的条件,就不无道理了。”

“大唐并没有趁人之危,也并没有狮子大开口,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责任在使节团。”

“甚至,朴满城所为,风声也不妨透漏给盖苏文。”

“至于高桓权的事情嘛,还是要瞒一下的,不然事情让那边知道了,高桓权的世子之位,就难说了。”

“如今,咱们还需要作为高句丽世子的高桓权.........”

他的身份,可不能丢。

一旦高建武在高句丽完蛋,那朝廷能够直接册封在长安城的王世子高桓权,为新的辽东郡王。

消息就是要真真假假,让对方捉摸不透。

“而盖苏文知道了这消息之后,他自己势必也会猜想使者团鱼高建武的意图。”

“如此,一来能给高建武施压,让他同意给大唐的好处。”

“二来,大唐继续扶持高建武,尽量让他们两人势均力敌,相互撕咬,彼此消耗!让他们斗,狠狠地斗上一场!”

“越乱越好。”

长孙无忌的眼中闪烁着老辣谋臣的精光。

“无论届时是高建武惨胜,还是盖苏文最终得势……一个经过内乱重创、元气大伤的高句丽,才是我大唐最容易收拾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臣甚至更希望……最终的赢家是那盖苏文。”

李世民目光一凝,嘴角泛起了笑意。

长孙无忌的脸上,也挂上了笑容。

“收复辽东,指日可待。”

盖苏文斗倒了高建武,那便是篡权谋逆,大唐便可高举“讨逆”大旗,以堂堂正正之师,吊民伐罪。

这比现在去逼迫一个名义上还属于“自己人”的藩王割地赔款,在道义上要站得住脚得多。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越笑越放肆。

“好,此事便这般定下了,你全权负责,朕会让百骑司暗中相助,那封信,也会安安稳稳的送到高建武的面前。”

“臣,遵旨!”长孙无忌躬身领命。

长孙无忌不仅要帮高桓权把信送到高建武手中,还要堂堂正正的帮高桓权。

让高桓权对他感恩戴德。

因此,长孙无忌出宫之后,便吩咐下人,驾车前往鸿胪驿馆。

鸿胪驿馆中,司空亲临,朴满城和高桓权都不敢怠慢,即便是心中有刺,但是脸上依旧要维持体面,恭敬相迎。

“不知司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朴满城抢先一步深深作揖。高桓权也跟在后面,勉强拱手,脸色依旧有些不自然的苍白。

长孙无忌笑容和煦,虚扶一下,语气温和:“二位不必多礼,老夫也是刚巧路过,想起一事,特来告知。”

长孙无忌这番作态,反而让朴满和高桓权更加忐忑不安。

屏退左右后,长孙无忌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带着几分郑重,低声道:“世子,朴使者,你们今日派出的信使,可是要往国内送信?”

朴满城和高桓权心中猛地一紧,脸色微变。

看到他们的反应,长孙无忌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一副“我为你们操心”的神色,叹息道:“唉,你们啊,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

“信使我已经让人追回来了,现在返回鸿胪驿馆。”长孙无忌说道:“你们二人也不要着急反驳,听我跟你细说,等说完了,这封信是否依旧要这样送出去,还是由你们决定。”

朴满城与高桓权面面相觑,不知道长孙无忌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依你们所说,那盖苏文在高句丽权势熏天,党羽遍布朝野,军中更是根基深厚。”

“各处关隘、驿站,难保没有他的眼线。”

“你们这封信,若是寻常送去,十有八九,根本到不了辽东郡王手中,半路就会被那盖苏文截下!”

“先过谁的眼,都说不定啊。”

这话如同惊雷,炸得高桓权和朴满城头皮发麻。

之前只想着甩锅回国,却完全忽略了盖苏文可能拦截消息。

如果让盖苏文提前知道大唐开出的条件,那.........

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时之间,两人也愣住了。

长孙无忌的话,也是点到为止,至于后果嘛,这不,这两人已经想到了。

“毕竟,此事关乎高句丽国本,也关乎世子您的安危与前程。老夫既然收了你们东西,也是要为你们着想的,岂能眼睁睁看着那乱臣贼子从中作梗?”

高桓权此刻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一方面,他对长孙无忌和大唐的条款恨之入骨,另一方面,对方此刻的“援手”,又确实像是雪中送炭。

“那,司空大人的意思呢?”高桓权心惊胆战的问着。

“这........世子倒也不必惊慌,信使还在驿馆,此事既然我想到了,来提醒二位,便也不能坐视不理了,我会动用一些关系,派遣一些可靠之人,扮成商队,信使会混在商队之中,如此,进入高句丽,万无一失。”

“只是,商队进入高句丽,还需两位出些力气。”

长孙无忌也没有大包大揽,否则,岂不是引人怀疑。

“另外,大唐朝廷也会派遣使者,前往高句丽去见辽东郡王,以此来引开盖苏文的注意力,另外,此举也能明确告知盖苏文,朝廷,依旧挂念着辽东郡王,如此一来,盖苏文短时间内,也不敢轻举妄动。”

“司空……司空大恩!外臣……外臣……”

朴满城激动的拱手行礼,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隐约觉得这恐怕又是长孙无忌的算计,但他们此刻,除了紧紧抓住这根看似唯一的“救命稻草”,还能有什么办法?

长孙无忌再次伸手,将人扶起。

“只望辽东郡王能明察时局,做出……明智的决断。你们也好,高句丽也罢,才能有一条生路啊。”

朴满城与高桓权两人连连应声。

长孙无忌安排好了鸿胪驿馆中的事情,心满意足的回到了司空府。

此番若是能够成功分化高句丽,那他们长孙家的威名........

思及此,心情甚好。

李五到了泾阳王府,这件事到了这个地步,在泾阳王这里,也算是有了交代。

李复听完之后,差点没笑出声。

长孙无忌........

哎呀,有意思啊,跟长孙无忌打交道,即便是沾亲带故,都得万分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他绕进去。

高桓权,朴满城,这俩也是实在人啊。

“既然后续无事,那我也就不再插手后续了。”李复笑道:“在长安城待了这么久,差不多也该回庄子上去了。”

“庄子上还有一堆事要忙呢。”

李五拱手告辞。

什么和亲,什么公主人选,消息甚至都没有露到李丽质跟前,就被悉数挡了回去。

至于李承乾,他知道王叔和舅舅在忙活什么,因此,他就端坐在东宫,扮演一位大唐和蔼可亲的仁义太子,番邦使臣,不管是谁来面见,都是一套官话,无可挑剔。

长安城的风云诡谲、番邦使团的焦头烂额,仿佛都成了遥远的背景音。

庄子上依旧是春风和煦,一家三口回到了泾阳县的宅子里。

老赵早就听从李复的吩咐,将事情操持好了。

无他,挑了个好日子,李睿和赵硕要拜师了。

老赵对这件事十分上心,凡事都是带着人亲力亲为。

颜相时也到了庄子上,与他的老父亲做了邻居,一同住在了书院隔壁的宅子里,做足了准备,要在这庄子上,和父亲一样,教书育人了。

今日的宅邸,比往日日更添了几分庄重与喜庆,正厅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香案早已设好,上面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香烟袅袅。

房间里,李睿穿着一身新制的学子衣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脸绷得紧紧的。

“翠竹姐姐,我,我紧张。”

翠竹看着小郎君这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忍俊不禁,用帕子轻轻擦了擦他其实并没有汗的额头,柔声安慰道:“小郎君,莫要紧张,您是去拜师的,是好事,颜先生是位和蔼的师长,不是去打仗的。”

李睿的小脸露出复杂的表情。

不懂.......

在他小小的认知里,要跪拜,要磕头,要奉茶,还要记住那么多规矩,这阵仗,好像比翠竹姐姐说的打仗,也轻松不到哪儿去。

与此同时,隔壁房间里,赵硕也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他更加的局促不安,要跟小郎君一同拜师,一块学习。

老赵看着眼前的老来得子,脸上既是欣慰,又是激动,也带着感激。

一遍遍的叮嘱儿子。

“狗儿,待会儿一定要跟紧小郎君,他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千万不能出错,不能给小郎君和主君丢人,知道吗?”

赵硕用力地点着头,小脸涨得通红。

这件事,在家里的时候,从过年前,娘亲就一直在念叨,在叮嘱。

这是很大的事。

“往后,陪着小郎君好好读书学习,他是主,你是仆,你要多努力。”

“若非主君和小郎君,咱们家是没有这样的福分,能够请颜相时先生来为你启蒙的。”

“等到将来你长大了,就会慢慢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