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负有心人,秦弦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成功获得了金城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她自幼在工人家庭长大,没有依靠和背景,却从不稀罕他人的同情,仅靠着一股 “不撞南墙不回头” 的坚韧劲儿奋勇前行。
秦弦确实是个读书的苗子,她记性极佳,能够背诵整本字典,学习起来比任何人都更加勤奋刻苦。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毕业考试时,她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戴着大红花时,校长看她的眼神充满了慈爱,仿佛她就是自己的女儿一般。
如此优秀的学生,学校自然舍不得放走。校领导赶忙向文教局提交报告,最终将秦弦留任为学校的教师。
巧合的是,袁圆也考上了医专,开始了她的医学学习之旅。更令人惊讶的是,太平镇原本最为调皮捣蛋的青年党然,在柳青青的耐心劝导下,竟然被水区师专新闻系录取,消息传开后,镇上的老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么多的喜事齐聚一堂,自然需要摆桌庆祝。酒桌上,杯盏交错,酒香四溢,热闹非凡,如同过年一般。
秦弦眼眶泛红,端着酒杯的手微微颤抖,她快步走到柳青青面前,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青青哥,这大半年来真是多亏了您!您给的复习提纲精准地把握了重点,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她吸了吸鼻子,接着说道:“可是您呢?明明体检已经通过,最后却被别人顶替,我们都为您感到委屈。那个举报的人实在是太过分了!”
党然猛地一拍桌子,咬牙切齿地说:“除了贾仁慈,还有谁能做出这种缺德事?他的心肠太坏了!”
秦弦擦了擦眼泪,继续说道:“这次太平公社考上了七个大中专生,我们大队就占了三个,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可谁又知道,这背后全是青青哥的功劳……”
她停顿了一下,眼神明亮起来:“经过这件事我才明白,白雪姐为什么一直对您死心塌地 —— 您身上那股不服输的精神,还有总是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让人怎能不动心呢?”
话音刚落,只听 “咚” 的一声闷响,柳青青毫无预兆地突然晕倒在地。
满桌的人顿时愣住了,筷子停在半空中,气氛紧张得仿佛能听到心跳声。还是同桌的支书吴奉民反应迅速,立刻抓住柳青青的胳膊,大声对党然喊道:“快!把青青抬到凉椅上!”
大家这才回过神来,七手八脚地将柳青青抬到凉椅上。秦弦焦急地眼泪直流,拉着竹青的手问道:“青青哥这是怎么了?怎么好端端的就倒下了?”
竹青的眼圈也红了,她哽咽着说:“你不该提及白雪的事情,他本来就身体不好,心里又一直压抑着这件事。白雪走之前,她父亲寄来了两张录取通知书,其中一张是青青的,但他看都没看就烧掉了……”
秦弦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满脸 disbelief:“青青哥怎么能这么做呢?这么好的机会,就这样放弃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竹青摇摇头,眼神中既有理解又有心疼:“你不了解他,他心里的想法,不是我们能够轻易理解的。”
此时,吴奉民正在用力掐柳青青的人中,额头上满是汗水。好在没过多久,柳青青缓缓睁开了眼睛,他撑着坐起来,勉强笑了笑:“大家都围着我干什么?我只是太高兴了,一时头晕才晕倒的,没事没事,大家都回座继续喝酒吧!”
他挣扎着坐回座位,脚步还有些不稳。吴奉民赶紧打圆场:“你们不是一直都想感谢青青吗?现在就多敬他几杯酒吧!”
大家这才陆续坐下,端着酒杯轮流向柳青青敬酒。
几杯酒下肚,柳青青长舒一口气,声音中带着一丝沧桑却又透着豁达:“你们不必为我感到不值,这或许就是命运吧。但我并不后悔,我努力过、拼搏过,高考成绩全县第二,这已经证明了我自己的能力。”
他停顿了一下,眼睛亮了起来:“毛主席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上大学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一样能够有所成就!”
柳青青拿起酒瓶,为每个人都斟满了酒,大声说道:“来,我敬大家!”
他仰头一饮而尽,眼神坚定地看着大家:“刚才秦弦说我是在为你们做嫁衣,这句话不对。我是真心希望你们都能过得好,都能有所出息。”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人。这种精神,比什么都更加珍贵!”
袁圆激动地一拍桌子,眼睛亮晶晶的:“能够认识青青哥,是我这辈子的荣幸!”
她说完便一饮而尽,其他人也纷纷站起来,酒杯碰撞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太平镇。吴诗文的父亲吴亦高沉冤二十年,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恢复了党员身份,过去的种种委屈也都随之消散。吴诗文作为革命后代,也回到了太平乡联合诊所,重新从事医疗工作。
当年吴家的 “香茗楼”,如今已成为联合诊所,政府评估后给予了吴诗文一万五千元的补偿。此外,还以诊所的名义为他分配了一间街房,位置极佳,正对着贾仁慈的家。
党然学习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却被分配到太平乡小学教授初中语文,这与他原本的期望有所差距,但他也只能无奈接受。
巧合的是,当时太平乡正在组建文学创作组和通讯报道组,柳青青作为创作组的副组长,第一个就想到了党然。他认为党然新闻专业知识扎实,写作能力一定不错,于是将他拉进了创作组。
吴诗文高中毕业,从小受父亲吴亦高的影响,笔杆子非常硬,他写的杂文针砭时弊,犀利深刻,很快就在报纸上发表,太平镇的人都称他为 “刀如笔”,后来干脆叫他 “刀先生”,这个名号比他的本名还要响亮。
在柳青青的带领下,文学创作组的成员们热情高涨,灵感源源不断,他们的作品在省内各大报刊上频繁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城县文化馆的文艺报还专门做了专题报道,太平乡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因此声名远扬,甚至惊动了地区文联,决定在此召开现场会。
党然在通讯报道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于诗词散文的创作却有些犯难。柳青青便主动担任起了义务编辑的角色,尤其是对党然的稿子,更是精心修改,从用词到结构,都进行了细致的斟酌。
久而久之,柳青青自己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少,而党然的名字却逐渐在省内各大刊物上崭露头角,县委宣传部和文教局也开始关注到他。
白雪离开后,医疗站的工作就全落在了柳青青一个人肩上,他白天背着药箱下队,忙于防病、计划生育等工作,晚上还要复习功课。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帮助党然他们备考,每天都会在医疗站组织夜校,一直学习到半夜十二点。
经过两百多个日夜的努力,那十几本复习提纲被大家翻得卷了边,上面的内容也都烂熟于心。
上考场前一晚,柳青青他们几个人聚在一起,满怀豪情地喊出了一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