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如同纷飞的秋叶,迅速翻过一九九四年的尾声,裹挟着凛冽的寒风迈入了一九九五年。
自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以来,这股新风便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全国。田埂间的收音机持续播报着特区的新鲜事物,供销社柜台前的群众也热议纷纷,都在谈论着哪位个体经营者成为了万元户。
全国上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股改革浪潮亦未忽略偏远的太平镇,使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太平镇,青石板路边骑楼里的电灯早已取代了煤油灯,商铺鳞次栉比,身着喇叭裤、高跟鞋的时尚男女随处可见。
从镇下场口的粮站出发,沿公路向东前行约二里地,钢筋水泥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短短数年,路边便矗立起多栋高楼,玻璃幕墙倒映着蓝天白云,铝合金门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条繁华的街道,被命名为 “太平镇新街”。
每至夜晚,霓虹灯闪烁,“发廊”“卡拉 oK” 的招牌在风中摇曳。新街的居民多为村里率先富裕起来的人,有的通过经营木材发家,有的依靠承包砖窑致富。
他们纷纷聘请省城的设计师,在镇边建造带有罗马柱的洋房。大理石台阶上拴着凶猛的藏獒,水晶吊灯下传出麻将声与欢笑声,人们都期盼着财富能够不断积累。
回溯历史,解放前的太平镇在一九五八年更名为 “太平公社”。彼时,晒谷场的高音喇叭时常播放 “鼓足干劲” 的口号,生产队仓库中储存的公粮混杂着沙石,“公社” 一词难免给人以贫瘠之感。
一九八四年,“太平公社” 更名为太平乡。后来,随着伟人南巡,金城县积极响应,推行撤区并乡政策,太平乡恢复为太平镇,并将伏龙乡划归其管辖,辖区范围大幅扩大。
镇政府墙上的地图上,新用红笔勾勒的边界线清晰可见,彰显出其发展扩张的态势。
在太平镇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贾仁慈的仕途也颇为顺遂。数年间,他从太平大队二队长逐步晋升,最终担任太平村党支部书记。
他上任当日,村委会门口的老槐树下聚集了众多议论的村民,有人称其通过向公社干部赠送腊肉打通关系,也有人提及他当年在批斗亲生父亲时表现 “积极” 而受到关注。然而,木已成舟,即便众人对其不甚认可,也只能接受他担任村书记这一事实。
除贾仁慈升迁外,昔日不受重视的刁小三也成为了太平镇的治安员。他身形瘦削,却总爱佩戴电警棍在镇上巡查,摆摊的小贩见了他便纷纷躲避。
数年前兽药厂解散时,柳青青心存疑虑,便与游小冬一同展开调查。两人翻阅了兽药厂的全部账本,并在供销社的旧仓库中发现了几箱未开封的兽药。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他们从一名推销员偶然提及的电话号码中,察觉到贾仁慈收钱的线索。但当他们再次寻找该推销员时,其居住的小屋已人去楼空,桌上的茶杯里还残留着半杯凉茶,此事遂成一桩悬案。
由于缺乏证人,即便柳青青知晓贾仁慈与刁小三的不法行为,也无可奈何。从当年二人执意关闭兽药厂,到后来花费数万元为自己谋求前程 —— 一人担任村书记,一人成为治安员,其手段可谓十分隐蔽。
农忙的五月转瞬即逝,进入六月,人们稍得闲暇,太平镇的集市愈发热闹。挑着竹筐的老农高声售卖刚采摘的李子,卖冰棍的小贩推着叮当作响的三轮车穿梭于人群中。一辆从县城驶来的客车,艰难地穿过拥挤的人群,在下场口停下。车门打开,热浪夹杂着汗味扑面而来。
车内走下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面色青黑,眼球深陷,身着白衬衫配黑西裤,背着一个不小的牛仔包,手中捧着两个大镜框,头发梳理得十分整齐,抹着发胶。此人正是被称为 “太平镇城防司令” 的太平村村支书贾仁慈。
他站在路口扫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整个太平镇都在其掌控之中。
贾仁慈刚下车,太平村村长江志云便迅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江志云深知,贾书记昨日上午便已散会,但他了解贾书记的习惯 —— 每次前往金城县开完会后,总要在县城的酒吧、发廊停留半天一夜。
为了迎接贾书记,江志云特意换上崭新的确良衬衫,在领口喷洒了花露水以掩盖汗味,早早地在公路边等候,不时踮脚张望,生怕错过贾书记。
村长江志云年仅二十三四岁,四年前高中毕业便被贾仁慈提拔。他先入党担任村文书,一年前又在贾仁慈的扶持下成为村长。
江志云最大的特点便是听话,尤其对贾仁慈的指令言听计从。他将贾书记的照片挂在卧室墙上,把贾书记的话语抄在笔记本首页,时刻提醒自己要紧跟贾书记的步伐。
“贾书记,您回来了!” 江志云迅速接过贾仁慈身上的牛仔包,随口问道:“咦,怎么这么沉?里面装的是什么?”
“给乐镇长带了一副大麻将,给裘公安准备了些果子和影碟,此外还有两张裱好的奖状。” 贾仁慈拍了拍江志云的肩膀,语气中透着得意。
“贾书记凯旋…… 此次获得的是什么奖项?” 江志云仰着头,眼中满是崇拜。
“一个是优秀党员,一个是先进支部。” 贾仁慈挺直腰板,神情自豪。
“书记,您太厉害了!又为咱们太平村争光了!” 江志云夸张地竖起大拇指,声音之大让周围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好了好了,又不是第一次获奖,瞧你这模样,还自夸起来了。即便获得了先进,也不能骄傲,我们仍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贾仁慈特意提高了音量,确保周围的人都能听到他获奖的消息。这一声果然起了作用,不少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也有人不屑地撇嘴后悄然离开。
“走,到我家详谈。” 贾仁慈捧着大镜框,江志云提着牛仔包,两人沿着十九级石梯向上走,转弯便到了贾仁慈家。
贾仁慈一进门,他的妻子江志英便赶忙上前接过他手中的东西,关切地说:“哎呀,看你累的,满身灰尘和汗水。” 她伸手想为丈夫掸去身上的灰尘,却被贾仁慈不耐烦地避开。
“这天气热得像火炉,车上人又多,挤得我喘不过气来。” 贾仁慈嘟囔着,一屁股坐在客厅中央那半月形的黑皮沙发上。
江志英放好东西后,立刻从冰箱里拿出两瓶矿泉水,分别递给贾仁慈和江志云。这台新买的雪花牌冰箱,银色外壳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江志云连忙摆手:“哎呀,姐,我不喝了!”
贾仁慈开口道:“喝吧,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在自己姐姐家,不必如此见外。” 江志云这才接过矿泉水。
贾仁慈脱下白衬衫,露出里面一件香港产的纯棉背心,领口绣着金色字母,这是他上次去深圳出差时特意购买的,颇为显眼。
他蹬掉凉皮鞋,将穿着白丝袜的脚搭在茶几上,又从裤兜里掏出一包红塔山香烟,递给江志云一支。江志云连忙拿出打火机为贾仁慈点烟,火苗在贾仁慈得意的脸上跳动。
妻子江志英见状,赶紧打开落地风扇。这台摇头扇的叶片上贴着 “威力” 的商标,是镇上较早使用的家电,十分时尚。贾仁慈闭上眼睛,缓缓说道:“开低档。” 他享受着风扇送来的微风,脸上露出惬意的神情。
江志英立刻按下另一个按钮,轻声问道:“这样可以吗?”
贾仁慈只吐出一个字:“茶!” 语气中带着几分命令的意味。
江志英连忙取出杯子,为贾仁慈沏茶。贾仁慈使用的杯子被称为 “老板杯”,价值一百多元,杯身印有金色龙纹,杯底刻着 “一帆风顺” 四个字,颇具派头。
沏好茶后,江志英小心翼翼地将杯子放在茶几上,然后说:“你先休息一下,我去烧点热水,方便你洗澡。”
贾仁慈显得有些不耐烦,挥手说道:“你怎么这么啰嗦,该做什么就去做吧,我和志云还有工作要谈。” 江志英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走向厨房,她的围裙上还沾着早上做饭时留下的油渍,显得有些憔悴。
江志云凑近贾仁慈,压低声音说:“书记,您去县城开会的这几天,县纪委来了两个人,您知道吗?” 他的声音中带着些许紧张,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我知道。” 贾仁慈一脸不以为然地说:“我还知道,纪委的这两位同志是由副镇长张飘陪同的。他们在咱们太平村各队进行走访调查,历时两天,每到一户人家,都只询问一件事,即我贾仁慈是否存在行贿受贿行为。”
江志云十分惊讶,连忙点头:“贾书记,您说得一点没错,可您怎么会知道得如此详细?”
“我自然有我的办法。” 贾仁慈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