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之内,目前还有三名大将听调,分别是曹洪、张燕跟张合。
在曹仁不能亲自驻守的情况下,肯定要从三人之中选出一个来。
魏郡太守府,议事大厅之中。
曹仁和荀攸程昱二人,正在仔细商讨。
曹仁叹息道:“邺城之地不能久守,却也不能不守!”
“一旦楚军来攻,城中将士们就是九死一生之局。”
“似此要地,两位军师以为,应该以谁为主将留守?”
邺城之战的本质,跟高邑城之战一样。
说到底,都是曹军在用兵马换时间。
大战双方都知道,这地方最终肯定守不住。
而曹军主力退守黄河以南,也没办法前来增援或接应突围!
所以留守大军主将,肯定要十分忠心可靠!
从这一点来说,曹洪是最适合的。
毕竟他是曹操亲族,忠心方面肯定没问题!
但是曹仁心里头,并不愿意让曹洪驻守邺城!
因为曹家和夏侯家亲戚死的越多,对于军中掌控就会越弱!
在楚军强势而曹军势弱的节骨眼上,曹仁还需要曹洪配合自己,彻底将各方兵权抓在手中!
可不让曹洪留守,就要从张合跟张燕两人之中挑一个出来!
听到曹仁开口,荀攸不答反问道。
“将军以为,应该留谁驻守比较合适?”
曹仁沉默片刻道:“子廉还要跟我一起去往河南,调动四方兵马。”
“毕竟他当初久镇中原,对于兖州、豫州和青州等地局势更为了解。”
“所以驻守邺城的任务,并不适合。”
“目前来看,只能从飞燕和儁乂二将之中挑选!”
说难听一点,留守邺城几乎是必死的局面!
曹仁不想让曹洪留守,却也不能说的太直接。
必须得扯个理由出来,才能把曹洪给摘出去!
荀攸沉声道:“可楚军兵马几十万横陈在北,一旦来攻必然四方雷动。”
“这城中主将若是不能震慑军心,防御之战又岂能长久?”
荀攸的言下之意是,只有曹洪这种曹家亲族留守,才能让城中兵马拼死效力跟楚军对抗更久。
换了其他人,没有这种感染力啊!
曹仁满脸无奈道:“自北疆攻伐到如今,已经先丧妙才,后丧子和,就连子丹都战死沙场!”
“现如今主公病重,而子桓威望不足。”
“如果子廉也留在邺城不能走,万一楚军渡河之后,中原之地各处兵马望风而降又当如何?”
“所以眼下之局,必须要他去往后方稳定军心!”
曹洪那个贪财的性子,曹仁其实也不太喜欢。
可他也没办法,必须要确保黄河以南各处兵马,在曹操遭遇不测之后继续效忠曹丕!
所以无论如何,决不能让曹洪死在邺城!
闻听此言,程昱神色漠然道。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让儁乂留守邺城跟敌军死命周旋了!”
曹仁开口道:“先生为何如此选择?”
论带兵能力,张燕跟张合其实差不多。
论籍贯,二人都是冀州本地人士,对于邺城城防也了解颇多。
论忠心,两人都是降将出身!
张合是袁家旧部,张燕是曾经的黑山贼。
所以曹仁这边,一直没想到到底留谁驻守!
程昱开口道:“卢奴城大战之时,将军还记得敌军为何破城否?”
曹仁恍然道:“先生是说,那孙轻王当二将?”
孙轻王当,本来就是张燕手下心腹。
可当初卢奴城大战的时候,这两人勾连楚军主动献城!
虽然张燕没有亲自参与,可无论如何,他跟孙王二将牵扯太深了!
万一楚军来袭的时候,吕布让两人想办法劝降张燕。
到时候眼看着敌军围城,而后方援兵也不可能再来。
张燕确实有可能坚持不住,直接投降!
程昱点头道:“一来,儁乂将军用兵巧变。”
“以他为主将,再加上城中兵精粮足,足以跟楚军相抗衡。”
“二来,他家人都在许都,可以专心战局!”
“至于其三,当初南皮城破,子丹将军拼死吸引敌军注意,所以这才让他能够逃脱敌手。”
“所以儁乂心中,对于丞相和朝廷也更为忠心。”
“如果非要从二人之中选一个出来,那也只能是他了!”
张燕这家伙,本来就是山贼土匪出身,逃命第一!
如果曹军强势,他当然不会轻易叛变。
可如今局势,程昱对他当然不能尽信!
看到曹仁似乎已经被说动了,荀攸叹息一声开口道。
“如果将军准备以儁乂为主将,还要火速派人去一趟许都。”
“请公子那边,用朝廷名义下一道圣旨。”
“就说北方局势危急,邺城决不可失。”
“儁乂将军临危受命,可领镇北将军一职!”
“除此之外,城中所有参战将士们,身后抚恤也要安排妥当。”
“唯有如此,才能让城中兵马上下一心,拼死抗击!”
曹操用人,只喜欢重用曹家和夏侯家几个亲戚。
所以外姓诸将,职位一直不高。
张合现在,不过是个荡寇将军号而已!
想要他拼死效力,这大战之前升个官安抚一下,倒也正常。
曹仁颇为迟疑道:“可镇北将军号,是不是有些太高了?”
荡寇将军往上,是安北将军,平北将军,然后才到镇北将军号!
荀攸这个建议,等于是一下给张合官升三级!
其他军将看了,心里头会如何作想?
荀攸叹息道:“邺城之战,九死一生!”
“谁若是有意见,让他替换儁乂为主将,一样能够官升三级!”
“如此一来,将军以为然否?”
曹仁想要保曹洪,是为了后方军权稳定。
但是在荀攸看来,曹洪的带兵能力,哪里比得上张合?
陷人于必死之地,何必在乎一个空号将军的名头?
看到荀攸明显是有些不悦了,曹仁这才点头道。
“既如此,我这就书信一封送往许都!”
“除此之外,还请两位军师也各自准备一番。”
“二月之前,咱们必须渡河向南!”
事情商议妥当之后,曹仁这边立即开始安排起来!
建安十七年,二月十八,高邑。
进入二月份之后,冀州大地仍然寒气未消。
不过好在后方粮食已经送到,几郡百姓粮食危机,终于彻底解除!
吕布心中,也是渐渐安稳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