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厉害的摄心幻术!”童姥厉喝一声,袖中金铃骤响。李秋水同时并指如剑,在身前划下一道清气。二人毕竟修为通玄,当即气沉丹田,守住灵台清明。
就在光华最盛之时,玉石表面浮现出数行古篆。比起往年所见,这次的字迹竟多了三个字:“白玉”两字和“前”这个字。组成了两句话:神仙玉石,静待有缘!西方白玉,大轮寺前。那十六个字犹如活物,在玉石上方流转不息。
“神仙玉石,静待有缘!西方白玉,大轮寺前。”童姥和李清水两人同时念出这两句话,然后对视一眼,“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文字了!”两人睁大眼睛,希望再能看到其他文字,可是等了好一会,还是那十六个字,没有其他的变化!不一会儿,那文字消失了,连那五彩的光芒都没有了,好像是一个喂饱的小孩,暂时休息了。
李清露缓缓收工,望着童姥和李秋水,没有说话。三人围着那玉石,一时俱都无言。石室中只闻得彼此悠长的呼吸声,以及那玉像上残余的五彩流光在空气中发出的细微“嘶嘶”声,宛若游丝。
童姥性子最是急躁,第一个耐不住这沉寂。她冷哼一声,白皙的手掌猛地一拍身旁的石笋,那石笋应声而裂,碎石簌簌而下。“装神弄鬼!什么神仙玉石,有缘之人?我逍遥派武功通玄,已是陆地神仙般的人物,难道还算不得‘有缘’?这留下偈语之人,架子倒比皇帝还大!难道是师尊那老头子故意为之!”她声音尖锐,在山洞中激起回响,震得顶上些许尘埃落下。
李秋水却仍是那副慵懒曼妙的姿态,纤纤玉指轻轻拂过玉石那粗糙的纹路,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笑意。“师姐,你这般焦躁,怕是更要与这‘缘’字无缘了。”她眼波流转,瞥向一旁凝立不动的李清露,“清露,你方才运功感应,除了这十六个字,可还察觉到别的什么?譬如……一丝独特的真气牵引,或是某种精神印记?”
李清露秀眉微蹙,沉吟片刻,缓缓摇头,声音清越如玉石交击:“回姥姥和奶奶,并无特别感应。这玉石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寒潭,露儿的北冥真气输入,初时如泥牛入海,待到一定程度,才猛然激发这十六字偈语。字迹显现后,那吸力便消失了,玉石复归沉寂,仿佛……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简单的应答,而非开启宝藏的钥匙。”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神仙玉石,静待有缘!西方白玉,大轮寺前这十六个字和之前没有什么不同,就是多了“白玉”和“前”三个字。”
李秋水闻言,纤指轻叩玉石,发出硬邦邦的声响,曼声道:“西方白玉!依此看来,这等玉石只怕有五块,暗合五行五方之数?大轮寺在西,我灵鹫宫地处北方,那东方、南方,乃至中央之地,想来也应有其对应的玉石才是。”她眼波流转,笑意中透着了然与更深的好奇。
童姥方才因未知而生的焦躁略略平复,点头接口道:“不错,此番玉石显化的字数虽只略增,其中关窍却耐人寻味。”她说着,目光转向李清露,语气中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辛苦露儿了,若非你以精纯内力激发,这玉石怕还是块顽石。”
李清露微微欠身,恬静一笑:“姥姥过誉,此乃分内之事。”她知童姥已有计较,便静立一旁,凝神细听。这个时候,她李清露还是什么不说为好,毕竟比起童姥和李秋水两人,她这个晚辈见识还是差了些,即使她的武功比她们两人强了许多!
童姥沉吟片刻,眸中精光闪烁,缓缓剖析:“‘西方白玉在大轮寺前’,此句已然指明一处。石嫂她们几人几月之前已西行探寻,只盼能有所获。”她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动,似在勾勒一幅无形地图,“依五行方位推演,东方属木,其色为青。那姑苏曼陀山庄,遍植茶花,乃是草木繁盛之地。这样看来,琅嬛玉洞中的玉石定是东方青玉!”
言及此,她目光如电,直射身旁那块黝黑粗糙的玉石。伸手轻抚,触手只觉一片刺骨冰寒,质地坚逾精钢。“我灵鹫宫雄踞天山,俯瞰北疆,正应北方玄武之位。北方属水,其色玄黑。看来,眼前此物,必是那‘北方黑玉’无疑。”她话音陡然一转,透出重重疑虑,“然则,何以我这北方黑玉,显现的竟是西方白玉的谶语?此事实在蹊跷,全然不合五行生克、气机感应的至理!”
她白皙的手指在玉石粗糙的纹路上缓缓移动,似要从中抠出答案,沉吟道:“莫非……这五行玉石并非如我等所想,各有其主,分镇五方?还是说,其方位对应另有玄机,并非拘泥于地理……” 这突如其来的悖逆,让这位武功盖世、见识广博的童姥,也第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至于那南方红玉,与中央黄玉……”童姥眉头紧锁,面上阴晴不定,显是思绪纷乱,一时难以勘破关窍。
李秋水始终冷眼旁观,此时方悠然接口,声音依旧柔媚,却字字如针刺入心扉:“师姐所虑,正是关键所在。这玉石示警,不循常理,其中必有我等尚未参透的奥妙。”她莲步轻移,裙裾微动,续道:“依那五行之说,中央属土,其色为黄。土载万物,位居中宫,乃江山社稷、权力秩序之根基。黄色更是帝王独尊之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柄。如此推想,那最为紧要的‘中央黄玉’,其所藏之地……”
李秋水语音刻意一顿,眼中倏地闪过一道如寒冰利刃般的锐芒,缓缓吐出:“师姐,恐怕非那龙气汇聚、禁卫森严的煌煌帝都——大宋汴京皇城莫属了!若真如此,此事便不再是江湖寻宝,而是牵涉庙堂国运,其中凶险诡谲,只怕比硬闯那吐蕃密宗龙潭虎穴,还要胜过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