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天龙八部之王语嫣称霸武林 > 第489章 竹菊无言各怀心澜,秋水有意共诉意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9章 竹菊无言各怀心澜,秋水有意共诉意长

此刻,藏经阁深处,檀香袅袅。两道窈窕身影静立书架前,却各怀心事。

竹剑一袭青衫,正凝神翻阅手中那本《逍遥御风诀》。但见她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指尖轻划,俨然已沉浸在这玄妙武学之中。忽然听得身侧传来书页急速翻动的声响,转头便见菊剑那鹅黄色的衣袖在古籍间烦躁地掠过,手中那本《先天功》被翻得哗哗作响。

“姐姐!”鹅黄身影忽然凑近,带着几分幽兰香气,“你说宫主此刻……正在做什么?”

这一声“姐姐”唤得百转千回,竹剑抬眸,但见菊剑虽强作镇定,那攥着书页的指尖却已微微发白。自李清露出关以来,慕容复便常伴其左右。今晨更是一反常态,竟被允踏入那从不许男子涉足的寒玉天音阁。

竹剑心下暗叹。她何尝不知这个妹妹的心事?那日慕容复在梨花树下抚琴,菊剑躲在廊柱后偷看的模样,至今历历在目。只是……

“妹妹慎言。”竹剑轻按她手背,觉出几分凉意,“宫主行事,自有深意。”

菊剑却恍若未闻,目光游离在书架间的阴影里。她想起清晨见到慕容复步入天音阁时,宫主唇边那抹从未有过的浅笑。更令她心绪难平的是,方才宫主竟命她们取来瑶琴,说要与慕容公子同往缥缈峰绝顶。

那可是连她们这些贴身侍婢都未曾踏足的圣地!昔日她鼓起勇气求过那人,得来的却是“非绝顶武功不得登临”的婉拒。如今慕容复不仅得以上去,还要与宫主琴笛合奏……

“《北冥札记》在此!”竹剑忽然低呼,将一部帛书递到她面前,“妹妹快看,这功法或许能助你突破眼下瓶颈。”

菊剑怔怔接过,却见书页上墨迹犹新,分明是童姥近期批注。她恍惚想起昨日宫主吩咐时,特意提及要她们寻几部适合女子修习的上乘心法。这份体贴此刻想来,竟似一根细针刺在心头。

阁外忽传来一阵缥缈琴音,如泣如诉。菊剑手中帛书险些滑落——这分明是宫主最爱的《秋水谣》。她仿佛看见缥缈峰顶,云海之间,那一袭白衣正与青衫公子执笛合奏,衣袂相交的模样……

竹剑见状,轻轻夺过她手中险些被捏皱的典籍,柔声道:“武学之道,最忌心浮气躁。不若先去歇息片刻?”

菊剑垂首不语,鹅黄衣袖微微颤动。窗外琴声愈清越,她只觉得那每一个音符,都敲在自己未曾愈合的心上。

而灵鹫宫后殿石洞深处,两道身影默然对峙。天山童姥与李秋水隔着一方古朴的玉石相对而坐。

洞外缥缈峰顶,忽有琴笛合鸣之声破云而来。那琴音清越如碎玉,笛声婉转似流泉,二者交织缠绵,正是那曲《秋水谣》。音律穿石透壁,在幽深洞府中悠悠回荡,竟似在平静寒潭中投下两颗石子。

李秋水纤指轻抚玉石,“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她朱唇轻启,声线里带着说不尽的怅惘,“师姐可还记得?当年在王屋山下,也是这样的时节,我们师兄弟三人,便是合奏的这曲《秋水谣》。”

她话音未落,童姥白皙的手指在袖中微微一颤。数十年前那个午后倏然重现——无崖子一袭青衫临风而立,手持玉笛,笛孔间流泻出的每一个音符都似裹着山间岚气。那时她与李秋水分坐两侧,一个抚瑶琴,一个执洞箫,三重乐声在山谷间缠绕升腾,惊起无数飞鸟。

“记得又如何?”童姥的声音陡然变得沙哑枯涩,如北风吹过干裂的岩石。她那锐利如鹰隼的目光,倏地扫过眼前粗糙古朴的玉石,仿佛要将其刺穿。“旧调重弹,早已物是人非!”她字字如铁,砸在清冷的空气中,尾音却难以自抑地泄出一丝颤抖,旋即被她以更强硬的口吻压下,“数十载光阴弹指而过,你我还困在这儿女情长的迷障中,岂非可笑?”她白皙的手指猛地收紧,袖袍无风自动,周身散发出凛冽寒意,连石洞内的温度似乎都骤降了几分。“那短命的……他,他已仙逝多年。”提及这个名字,童姥喉头明显一哽,眼中掠过一丝深可见骨的痛楚,但转瞬便被数十年积怨与宗师固有的威严所覆盖,“眼下当务之急,是参透这玉石中所载的长生之秘!唯有勘破生死玄关,方不负我辈武者一生的求索。那些前尘旧梦、小儿女的私情缠绵,早已……早已离你我很远、很远了!”她说最后一句时,声调不自觉地拔高,带着一种近乎决绝的凄厉,与其说是在告诫李秋水,不如说是在斩断自己心头那刚刚被乐声勾起的、不该有的缱绻回响。

李秋水却恍若未闻,指尖在石面上轻轻划着圈:“那日笛声落下时,师兄曾说此曲当有第四段,待来日悟透至情至性之理再续。可惜……”她幽幽一叹,“终究未能如愿。”

正当二人各怀心事之际,洞外缥缈之音陡然生变。

那玉笛之声倏然拔高,清越激扬,如孤鹤凌虚唳天,于原本缠绵的曲调中,竟化出铮铮金石之音,似有剑气暗藏,破空而来。与之相和的瑶琴亦是不遑多让。但闻弦音琤琮,每一个音符跳动间,竟隐隐暗合北冥真气周天运转之轨迹,气息沉于丹田,发声源于心脉,音律与内力水乳交融,圆转自如。这已绝非寻常乐师凭技艺所能企及,分明是内力修为臻至化境的外在显化。

二人不约而同望向洞顶,目光似要穿透重重石壁,直抵缥缈峰顶那对奏乐的璧人。琴笛和鸣之声愈发清越,在石室中萦绕不绝,恍若当年琅嬛福地中的韶乐重现。

良久,童姥与李秋水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这琴笛合鸣,已不仅仅是一曲风雅乐事,更是一场不见刀光剑影的武学演绎。

突然,李秋水唇边忽然绽开一抹似笑非笑:“露儿这孩子天赋异禀,一曲《秋水谣》已得其中三昧。慕容复那小子...倒也配得上这玉笛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