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
田继业看到田乐业时倍感诧异。
皇帝的几个儿子里,跟太子来往最密切的人实际上是汉中王田承业,两人从小在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相较之下田乐业跟田继业就有些疏远,两兄弟的感情并不是很好。
可是田乐业居然敢在这种时候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来看望他,这让田继业非常感动。
“老三,我实在想不到,这种时候你敢来看我。”
田乐业走上前,从背上取下一个包袱,说:“这是我阿母让我转交给大哥的,阿母说越国那个地方穷山恶水瘴气又多,大哥千万小心,保重身体。”
“还有这块玉佩,这是我满周岁时,父皇亲手戴在我脖子上,他就像我的生命一样重要,大哥,我不能陪你去南方了,就让这块玉佩陪着你。”
田乐业郑重的取下戴在脖子上的一块玉递给田继业。
这是一块金镶玉,所谓金镶玉,也就是在玉上面镶嵌了金子。
这块玉并不沉,轻飘飘的,可握在手里,田继业却觉得重如千斤。
“三弟……”
田继业感动的想哭,忍不住涕泪长流。
田乐业紧紧握着他的手:“大哥,不管怎么说,你我永远是兄弟!”
两兄弟紧紧的抱在一起。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天潢贵胄,仅仅是普通人家的兄弟。
田继业轻轻放开田乐业,从妻子魏氏手上接过一个包裹,说:“阿母把她打理了半辈子的生意都交给了我,这是账册,如今这些生意我也用不到了,乐业,你把这些交给父皇吧!”
这些生意就算田继业送给田乐业,他也是守不住的。
父皇不可能允许田乐业继承这么庞大的产业。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田乐业把这些账本献给父皇,相信父皇会对他刮目相看。
这也是田继业这个大哥最后能为弟弟做的事情。
田乐业也知道这些账本的分量,他郑重的接过去,保证会转交到田秀手上。
兄弟二人就此道别。
田继业带着家人离开了。
田乐业站在后面双膝跪地,对着田继业一拜:“大哥一路走好!”
田继业看到这一幕,嘴巴蠕动了半天,可终究没再说一句话。
他们一家人的身影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了地平线的尽头。
宫里。
皇帝召见了楚王。
田秀依旧坐在丹陛上,他闭着眼睛, 轻声询问:“听说你去送了你大哥?你难道不知道他是废太子?”
田乐业语气平静:“儿臣送的是大哥,不是什么废太子。”
田秀睁开眼睛,眼神中多了几分动容。
乐业这孩子的本事远不如他的几个兄弟强,可却有情有义。
对他是这样,对废太子也是。
“你,是个好孩子。”
皇帝对着田乐业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田乐业没有接话,只是将大哥交给他的那个包袱宫颈呢放在身前的地砖上。
“这是?”皇帝皱了皱眉。
田乐业说:“这是大哥要我转交给父皇的东西,现在东西送到,儿臣,告退!”
重重的磕了一个头,田乐业转身离开。
王奉把那个包袱拿到皇帝面前,里面赫然装着一摞又一摞的账册。
田秀看到这些东西不禁触景生情,他又想起了赵媛,她真的为自己付出太多了。
如今自己却亲手废掉了她的太子。
“媛儿……”
皇帝再度忍不住老泪纵横。
次日朝会。
丞相韩非、太傅孔鲋向皇帝上书,他们认为太子谋反,是他们没有规劝太子,两人向皇帝请辞。
皇帝当然明白这二人请辞的真相,是他们对自己失望了。
他们认为是自己逼反了太子。
田秀在心里长叹了一声。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皇帝批准了他们的奏请。
韩非在离开朝堂以后,回到了韩国,着书立学,再也不问世事,终于成为一代大贤,后人尊其为韩非子。
孔鲋也重新回到鲁国,着书育人,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在鲁国发扬光大,并最终让儒学独步天下,彻底兼并百家。
韩非、孔鲋离开后,田秀让廷尉李斯代行丞相职权。
此时储位空虚,京中的各诸侯王都蠢蠢欲动。
其中以汉中王田承业为最。
田承业认为,大哥不在了,他就该是长子,父皇的位置该让他来继承。
为此,他来到宫中面见田秀。
父子二人见面。
田承业哭着说:“父皇,大哥的事情,儿臣万分伤痛,如今大哥已经不在,请您让儿臣留在洛阳,在您的身前侍奉。”
皇帝也许是老了,舐犊情深,听了这话以后非常欣慰。
他称赞了田承业的孝心,可并没有答应让他留在洛阳。
田承业不死心,还想再求。
皇帝只说要考虑一下。
田承业走了。
没一会儿,晋王田玉又来了。
“父皇,现在大哥不在身边,可身边总不能没有儿子侍奉,儿臣请求,能让孩儿留在身边侍奉您。”
田秀这时候已经察觉到不对了。
可没有多说什么,同样称赞了田玉,然后让他回去。
晋王走了以后,齐王又来了。
又来一个?
田秀已经觉得有些疲倦了,可儿子来看他,总不能不见。
齐王田恒来了后,同样是先哭一顿,然后同样拿出那番说辞。
田秀总算是看明白了。
这些儿子都说要留在他身边侍奉,只怕侍奉他是假,谋夺太子之位才是真的。
对此,田秀非常失望。
太子才刚刚被废,他们的心思就按耐不住了。
田秀同样说要想想,让田恒回去。
田恒回去了以后不久,襄阳王田彻又来了。
看到田彻,皇帝的心里一紧。
这孩子不会也想留在洛阳吧?
田彻却说:“父皇,母后的葬礼已经结束,儿臣想回到襄阳,现在大哥不在了,父皇要保重身体。”
还好,这孩子没有做太子的心思。
田秀很欣慰。
总算还有个孝顺儿子。
田彻走了没一会儿,荷华公主又来了。
荷华公主本就美丽,成婚之后更是成熟了不少,如今的她神态之中颇有几分奇母亲的神韵。
皇帝又想到了韩乐。
也不知道她如何了?
“荷华,你怎么来了?”田秀慈祥的说道。
荷华说道:“儿臣想和子房回留地去住。”
田秀看到诧异,荷华这孩子好端端的,怎么又要离开洛阳?
荷华说道:“其实上次儿就想和子房走的,只是父皇不让,如今儿臣也有两个孩子了,总处在洛阳也不好,就请父皇成全儿。”
太子之乱以后,张良就已经看出这田唐要掀起一股风暴,而洛阳就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如今唯有远离风暴中心,才能保全性命。
留侯颇为懂得避祸之道。
田秀一眼看穿女儿女婿的心思。
也罢,让他们离开洛阳,未尝不是一种保护。
田秀点点头,同意了让荷华离开。
父女二人相拥而泣。
彼此之间都知道,此一去只怕下次再见面,就是在黄泉路上了。
荷华公主离开后,田秀召见了郭瑗之。
他对郭瑗之说:“瑗之,太子不在了,这储君之位虚悬,朕的几个儿子都蠢蠢欲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郭瑗之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太子之位至关重要,切不可草率决定。如今诸位王爷各怀心思,若此时仓促立储,恐生内乱。依妾之见,可先观察一段时间,看哪位王爷能以国家社稷为重,有贤能之德,再行定夺。”
田秀微微点头,郭瑗之的话正合他意。
他又接着询问:“瑗之,朕想让彻儿做太子,你以为如何?”
郭瑗之心中一凛。
储君之位事关国家大事,皇帝怎么可能与他商量?
只怕这又是皇帝在试探自己。
郭瑗之说道:“彻儿这孩子太年幼,妾怕他担不起大任。”
田秀仔细观察着郭瑗之的表情,她这样子不像是说假话。
“好吧,那你觉得谁适合做太子?”
这又是一道送命题。
郭瑗之觉得心累。
皇帝你是不是有病啊?有病就吃药,整天试探我,有意思吗?
“陛下,立储是国家大事,妾身不应该多言。”
田秀听了以后点点头,示意让郭瑗之离去。
出了未央宫以后,郭瑗之就在思索如今洛阳的局势。
太子不在了,各诸侯王都盯着这太子之位。
无论是汉中王还是晋王,齐王,实力都比他儿子强了太多。
想让他儿子坐上太子之位,还得仔细运筹。
“子佩,你去把丞相请到我宫里。”
郭瑗之决定要找李斯谈谈,只要把李斯拉拢过来,田彻想做太子就容易的多。
可惜两人的这次谈话并不愉快。
李斯早年的时候就把宝押在了田承业身上,换言之他支持的是汉中王。
而且李斯认为太子既然没了,那汉中王就是长子,于情于理都该让他继承太子位。
两人的谈话不欢而散。
郭瑗之挺头痛,田承业的优势太大了,如今既是长子,又是手握重兵的藩王,李斯还表示支持他,这可该如何是好?
不过接下来田承业就干了一件蠢事,这件蠢事让他彻底与太子之位无缘。
六月。
诸侯王们已经在洛阳待了一个月,群臣都催促让各诸侯王返回封地。
几个儿子都心急如焚。
可他们的老父亲却并没有要让他们留在洛阳的意思。
田承业有点坐不住了。
尽管李斯已经明确表示支持他,但他还是想尽快的坐上太子之位。
于是他干了一件蠢事。
ps:有没有人能猜出二公子干了什么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