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队形!保持队形!”
“该死的,这英伦人造的东西就是不靠谱!起飞前我就该把它扔到海里去!”
高加索海军航空队领队的长机驾驶员彼得·涅斯特罗夫上尉猛的锤击座舱内的无线电,这种号称能够进行近距离空中对内通话的装备一点也不靠谱,地面测试一切正常,但只要引擎一启动,信道内的噪音就让无线电设备几乎无法工作。
刚才的这段飞行无疑是他人生中最恐怖的经历,敌人战机那独特的嗡嗡声犹如死神召唤,大口径机枪只需一个点射就能够将看似坚固的“杜鹃”从天空中打落。
紧张、惊惶、恐惧等等情绪作用下,上尉将索普维斯-杜鹃的节流阀推到了底,所幸身后的共和国战斗机并没有再追来。
这算是逃出生天了?
彼得·涅斯特罗夫低头瞥了一眼仪表,又看向座舱外,此时飞行高度降到了1000米以下,低空进攻的鱼雷机队也闯入了视线。
尚在攻击航线的杜鹃与护航战斗机统共剩余12架,还有大约6架战斗机在空中与敌人战斗,出发时浩浩荡荡的大机群最终只剩下三分之一,无数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面孔永远留在了这片异国的海洋。
没办法,装备劣势,就只能用人命去填!
上面的大人物还是低估了敌人的战机的作战效能......但他又有什么办法,作为军人,所能够做的只有执行!
机头方向上敌舰群中最大的两艘战舰清晰可辨,上尉推测那就是共和国海军最新的“剑阁”级,同时也注意到了被二舰夹在中间的航母————当然,他不知道什么是航母,只是将它当成了一艘高速运输舰......
“嘭!”
“嘭!”
火光闪过,半空中突然出现无数密集的黑色大烟团,爆炸冲击与气浪让“杜鹃”颠簸地像狂风中的小船,上尉前方的一架“杜鹃”被烟团完全吞噬,再次出现时已经烧的只剩半幅骨架,而在它右翼的一架“杜鹃”更加凄惨,整机凌空爆炸......
接下来,在第二轮炮击到来之前,不需要上尉下达命令,各机就主动散开以规避被一锅端掉的厄运。
无数团光点飞上半空,炸出一团团比之前细小的灰烟,而小口径的高射炮也拉出一条条火鞭,一条条的火鞭又纵横交织成火网,让这些笨拙的鱼雷机只能在火网中左冲右突,以求得一条生路。
这是前进方向两侧的敌舰在开火,从尺寸判断,这应该是一种介于驱逐舰与侦察巡洋舰之间的战舰,但令涅斯特罗夫上尉无比震惊的是她的主炮也在对空射击?!!!那可是四英寸以上的炮火啊,发射间隔也在10秒以内!
上尉赶忙操纵飞机俯冲,几乎贴着海面飞行,并开始做规避机动,破坏那种大口径高炮的测距瞄准,至于那种采用定时引信的中口径炮与靠射速取胜的小口径高炮就只能凭运气了......可他还没来得及松口气,迎面便又罩来一张火网,打落一架技艺不精的鱼雷机。
两艘最大的“剑阁”级舰体上火光一闪,涅斯特罗夫条件反射般地向右拉杆,几秒后一面水墙便凭空出现在前进路径上,而没反应过来、迎面撞上水墙的友机已经解体成了一堆碎片,上尉回头望去,发现后方的鱼雷机队已经跟上......
现在,到尽全力的时候了!
高加索机群的目标是剑阁级,但从这个阵型来看,必须要先穿过至少五艘敌舰组成的两层防线,其中还有两艘体型更大的巡洋舰,如果每一艘战舰都拥有这样的防空火力,来多少架战机都是做无用功,更大型的tb1机队也不可能突破这层层防御。
上尉摸出一支信号枪,向上射出一发红色信号弹,看到命令的“伊5”纷纷改变航向,冲向护航的驱逐舰与巡洋舰,而上尉自己也驾机找准一艘“霍金斯”发起最后的冲锋。
虽然机身下挂载的那枚大口径火箭弹是为了敌人的大型战舰所准备的,但面对如此密集的防空火网,上尉心中非常明白迟缓笨拙的“杜鹃”根本没有突防的可能!
82毫米口径的火箭弹最大射程5000米,但即使是在理想情况,对舰射击时有效射程也仅有1000米,实战射程还会更低,“杜鹃”所挂载的更大口径的型号由于弹体更粗更重,射程也没好多少、所以必须尽可能地贴近目标。
可火刺猬一般的共和国海军战舰是这么好接近的么?被战斗机削弱了一轮之后又被大口径高炮驱散,零零散散的攻击机难以突破密集的拦截火力,上尉的僚机主动拉升高度同时向左做个半滚转,将最脆弱的机腹和最大的被弹面积暴露在敌人面前,这当然招致了集火射击,不过也为上尉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让他得以靠近到600米!
近些!再近些!
涅斯特罗夫屏住呼吸,集中精神避开防空炮火,估摸着距离接近后猛的跃升,再顶着负G力强行压下机头将瞄准具套中目标,令他惊喜的是这些万吨级的大舰似乎并没有配备大口径高平炮,舰面上的那些防空火力也多为露天布置。
上尉果断摁下了击发电钮.....预想中大口径火箭弹拉着白烟瘫痪敌舰防空炮火的场面并没有出现,是火箭弹的故障?还是弹片切断了点火装置的线缆?
此时,双方的距离已经不到500米,涅斯特罗夫没功夫去想、也没时间去排除故障,他选择把定操纵杆,扣下前射机枪的扳机,让战机直直朝着敌舰撞击过去!
“伊5”与“杜鹃”所肩负的使命就是以火箭弹与机枪压制甲板上的防空炮火,虽然没有明说,但驾驶它们的飞行员也都明白,他们的使命就是以最壮烈的方式为后续的友机打开进攻道路!
“轰......”
40炮与20毫米机关炮第一时间发现了这架鱼雷机的异状,但200km时速的“杜鹃”跨越这段距离只需要不到9秒,主体结构完整的鱼雷机还是裹挟着巨大的动能一头撞在了这艘霍金斯级巡洋舰的甲板上,火箭弹的燃料、装药与杜鹃油箱里残存的燃油一同爆燃,舰面上顿时化为一片火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