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908章 冲着电影来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凡看了几眼还在激烈争论的众人,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点燃一支烟,对着跟过来的边慧芳问道,“江影厂只有四张选票吗怎么不多买一点”

边慧芳拉过椅子,在他旁边坐下,转头看了一眼,小声说道,“导演,您是不知道,一个单位有四张票,已经算多的了,这还是因为我们是电影厂,才会订这么多《大众电影》。

好多单位只有一张选票,却有几千名工人想要投票,为了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厂里还专门组织投票活动,然后在全厂工人的见证下,把结果填上去,再塞到信封里面去邮寄,很郑重的。”

陈凡眨眨眼,有些不能理解,“这样的吗”

所谓的选票,其实是附在《大众电影》杂志里面的一张单页,想要选票也很简单,买一本《大众电影》不就完了,至于搞得这么隆重

见陈凡不能理解,边慧芳倒是有些理解他的想法,便小声解释道,“导演,您是不了解,其实这年头的报刊杂志,绝大部分都是以单位的名义订购,很少会有人自己去买这些杂志。”

陈凡眯着眼睛,算是听明白了。

这是说自己订的报刊杂志太多了呗,那是我自己订的吗还不是你给我操办的,说什么反正我工资高,还经常忘了领,不如多订几份杂志自己留着看。

我看你是自己想看吧!

边慧芳可不知道领导看穿了自己的小心思,还在继续解释,“您想想啊,普通工人的工资收入就那么一点,青工的工资低,一个月才二三十块,也就勉强养活自己,工资高的呢,又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他们拖家带口的,都要养家,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哪有多的钱去买报纸

所以大部分工人家庭都要算着收入、量入为出,买报刊的钱看上去不多,但累计起来也不少,没几个人会舍得花这个钱。

最重要的是……”

边慧芳笑着指了指某几个人手中的报刊,嘿嘿笑道,“单位订了报刊,要看什么,去单位文化室直接看不就完了,还需要自己去买吗”

陈凡顿时恍然,“所以说,绝大部分工人都不会去买报纸杂志,那些喜欢买书的,基本上都是文艺青年,购买的也是一些单位不会订购的文学书本”

边慧芳轻轻点头,笑道,“像《大众电影》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杂志,几乎每家单位都会订阅,可能有些不差钱的主,也会自己购买,但是个人买的,肯定会把选票留着自己用。

而单位买的,自然是归集体所有。

这么一来,单位的杂志选票就不能随便填写,需要经过全厂工人的同意才行,要不然工人有意见,工会领导就会直接去质问厂领导,严重的甚至会向上级反映,上级就要问责相关领导了。”

陈凡听着一愣一愣的,这时候的工会,竟然这么严肃的吗

他忽然有点好奇,问道,“那工厂的工人们,都是怎么选出来这些电影名单来的呢”

“这个我还真知道。”

边慧芳呵呵笑道,“我爸是省城无线电三厂的副厂长,主管文化宣传,正好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我听他说起过,当年第一次举办百花奖评选的时候,他也是代表之一,所以应对起来是得心应手。

这一次,我老爸有了先见之明,今年订《大众电影》的时候,直接就订了三本,这样全厂就有了三张选票,是仅次于电影系统的单位。

为了填好这三张选票,他把全厂对电影评选感兴趣的工人们都统计上来,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每讨论完一组,都将结果贴在宣传栏进行公示,再统计每部候选影片的得票数。

最后召开全厂大会,公布评选结果,并在全厂工人们的见证下,将三张选票都填好,选票分成三个信封封装好,交给工会主席寄出去。”

陈凡听得有些头大,干笑着说道,“选个电影而已,还用上民主集中制了”

边慧芳却没有陪着他笑,而是很正经地说道,“这可不是选个电影而已,而是代表了全国电影观众对我们国家电影的拳拳之心。

选出我们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电影,那就是选出了电影的标杆,能促使全国的电影工作者向着这根标杆看齐,这样以后大家拍出来的电影不就更好看了么!”

她忽然遗憾地叹了口气,“真可惜,导演您拍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被选上,要不然肯定能收到很多选票。”

至于《道士下山》就更别想了,那是今年春节才上映的电影,早过了评选时间段的要求。

陈凡呵呵干笑两声,“也没关系,这次不行,下次再选嘛。”

夏老也说是时间段不合适,不都是79年的电影么,有什么不合适的

他怀疑是这部片子的立意还是浅了点,关注的是返城知青如何自力更生,没有《小花》、《泪痕》、《吉鸿昌》这种重点刻画时代大事件的印记重,便没有被纳入到候选名单。

不过没关系,这部片子没选上,自己还有下一部。要是明年的候选名单里面没有《道士下山》,那就别怪他请“道士”出山。

在胡搅蛮缠这一块,三位师父就没输过。

杨振龙几人都可以作证!

边慧芳见陈凡这么说,便用力点了点头,正色说道,“导演,等下一次百花奖评选,我们大家都会给《小荷才露尖尖角》和《道士下山》投票,你一定是最棒的!”

她还举起右拳,用力挥了挥,“加油!”

陈凡嘴角微抽,“多谢。一起加油。”

……

转眼十多天过去。

5月20日,京城,北环东路。

北环东路始建于1950年,当时还叫北环路,分段名称最早出现在地图上,是1964年,东头的就叫北环东路,西头自然是北环西路。

等到1981年,这条路全线贯通后,便被正式命名为“北三环路”。

所以现在的北环东路,便是后世的北三环东路。

北三环东路22号,这里有个“电影人之家”。早在1949年“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成立的时候,就将地址安在了这里,此后七八十年都没变过,在文艺界单位中算是比较坚挺的。

陈凡此时就坐在电影人之家的一间会议室中,一手夹着烟,一手扶着茶杯,津津有味地看着一群电影人吵……讨论、讨论。

“最佳故事片必须是《吉鸿昌》,《吉鸿昌》拍得多好……,想当初拍这部戏的时候,李光惠和齐兴家是一宿一宿地熬啊,长影厂也是倾尽家底给与支持,……”

“说得好像谁没支持一样,为了拍《小花》,北影厂老汪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是那又怎么样胶片还是不够,电影预定100分钟,却只有110分钟的胶片,多一分钟都没有,全靠演员同志们的精彩表演,……”

“精彩!谁不精彩!”

会议室里忽然一声高喝,吓了陈凡手指上的香烟一个哆嗦,长长的烟灰瞬间跌落。

“《二泉映月》的演员同志们演得不好吗还是《泪痕》的演员同志们对人物的刻画不够深刻……”

陈凡看着大家兴高采烈地讨论,再看看面前摆着的票数统计表,不禁微微皱眉。

这时一位六十左右的老同志忽然走到他旁边,拉开椅子坐下,对着他笑道,“是不是感觉有点不适应明明观众们都已经投出了获奖名单,影协却还要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陈凡看了看他,感觉有点面生,便笑道,“不好意思,这里我是第一次来,请问”

那位老同志打了个哈哈,伸出右手,笑道,“不用不好意思,我们确实是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廖一源,如今添为香港新联影业公司总经理。”

陈凡眉头轻挑,立刻丢掉烟头,握住伸来的手,“原来是廖先生,久仰久仰。”

香港有多家影业公司和内地紧密相关的,其中最大、也是最出名的有三家,分别是长城、凤凰和新联。

说是三家,其实完全可以归为一家,他们的导演、演员等资源都可以共享,就连项目制作也都可以合作完成,跟一家人没什么区别。

几年后,三家公司也确实合而为一,成立了香港银都机构影业有限公司。

廖一源,便是银都机构首任董事长。

他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置,自然跟他的资历有关。早在50年代初,他就已经是香港《文汇报》的编辑主任,然后在1952年,又联合一部分进步人士,成立了新联影业公司,拍了不少佳作,在当时与中联、华侨、光艺并称“粤语片四大公司”。

1956年,廖一源正式出任新联影业总经理,后来更是统筹负责长城、凤凰和新联三家公司。

哦,电影《少林寺》,就是他在廖公提出建议之后,亲自主持制作的。

看着这位廖先生,陈凡有点迷糊,他怎么会在这里,而且还主动找自己

廖先生对着陈凡哈哈一笑,没有立刻说明来意,而是看向还在争、讨论的众多电影人,笑着说道,“大众电影百花奖,从成立之初开始,就确定了‘大众电影大众评’的原则,不过在举办了两届之后,有领导同志一方面对奖项的评选和举办表示赞赏,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影协总结经验,扩大参与评选的范围,要深入到农村、工厂、连队去组织各阶层群众参加评选。”

陈凡眨眨眼,表示这个要求跟眼前的情况有什么联系吗

廖先生笑了笑,继续说道,“后来遇到大风天,百花奖停办,倒也没了下文。直到去年文代会,有领导提出可以考虑重新启动百花奖,这才有了今年的这一次盛会。

只不过,在评选的过程中,有同志提出,老政委在文代会上曾经明确指出,搞文艺创作,绝对离不开政治的指导。”

说到这里,他便戛然而止。

陈凡倒是听明白了,看着还在慷慨呈辞的众多电影人,小声说道,“所以我们这些人来这里讨论,就是要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廖先生轻轻点头,说道,“首先,候选影片名单是一道坎。只不过这道坎的门槛有点低,只要没有严重的问题,都可以上。”

陈凡听着嘴角微抽,那我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为什么没进去

自己倒是无所谓,反正电影只是兼职,就连爱好都算不上,但对于姜甜甜来说,意义可不一般。

就算最后没能拿奖,也足够她开心大半年的。

廖先生可不知道某人在心里蛐蛐,自顾自地说道,“观众们选电影,肯定是选自己喜欢的,但有时候观众喜欢,并不代表电影的艺术价值、宣传价值高,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电影人把关,务必保证影片要符合主流价值。”

陈凡轻轻点头,“嗯嗯,毕竟万一要是出了点事儿,被骂的不是他们。影协的领导谨慎一点,也很正常。”

廖先生一听,不禁仰头大笑,“好嘛,就是这个道理。”

聊了点“小秘密”,两人的距离似乎拉近了不少。

陈凡接过他递来的烟,笑着问道,“廖先生过来找我,应该不是特意为了给我解释这些东西的吧。”

廖先生摆摆手,笑道,“总是叫廖先生,显得有些生疏了。我年纪比你大一些,资历也稍微多了几年,你要是瞧得起,叫声源哥,或者公事公办,叫廖总也行。”

真要论年纪,叫声叔伯也没问题。

可是他真不敢在陈凡面前摆老前辈的架子,且不说陈凡传得神乎其神的背景,就说他自己的成就,除了巴老、夏老等寥寥几人,又有谁敢轻易在他面前自称前辈

外人不清楚,文艺界高层早就传遍了,如今风靡欧美的奇幻《龙骑士传说》的作者凡尔赛奥古斯都,正是国内的青年作家陈凡。

而且除了这本书,他还写了一本在小本子首发、同样是奇幻题材的《圣斗士》。

论畅销书的成绩,除了极个别人,把内地的大部分作家绑一起,也比不上他一个。

论文学成就和深度,人家是国学大师徐祖瑞教授的弟子,而且刚刚拿到了改开后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资格。他自己写的论文,在学术界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早就跟他们这些搞电影艺术、或者写的不在一个层次。

这要怎么比

陈凡对这些在香港文化战线坚持工作的老同志们,也抱有几分敬意,见廖先生这么说,当即笑道,“那我就斗胆,叫您一声源哥了。”

顿了一下,他又笑道,“源哥,您这次过来找我,应该是另有原因吧”

廖先生点点头,说道,“没错,我是为了《道士下山》这部电影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