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踩着槐树叶铺就的小径,像只轻快的小鹿奔向码头,手里的贝壳手链随着脚步碰撞出细碎的声响,与远处的海浪声交织成欢快的旋律。穿蓝色外套的男孩率先跳下渔船,怀里的雪莲比去年冬天更加饱满,洁白的花瓣上还带着冰原的清冽气息,一靠近,就驱散了夏日的燥热。
“小宝!我们来赴约啦!”男孩举起雪莲,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小宝扑过去,两人紧紧抱在一起,身后的孩子们也陆续跳下渔船,手里捧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有冰原上特有的冰晶雕刻,有晒干的北极花,还有用冰原冻土培育出的种子。
阿婆早已站在糖水铺门口等候,手里端着刚熬好的绿豆汤,清甜的香气引得孩子们纷纷围拢过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阿婆笑着给每个孩子递上一碗绿豆汤,目光温柔得像夏日的海风。穿羊角辫的女孩捧着一颗硕大的冰晶,兴奋地说:“阿婆,这是我们在冰原深处找到的‘极光晶’,晚上放在院子里,能映出像北极一样的光呢!”
午后的阳光正好,孩子们拉着小宝去海边。夏日的沙滩褪去了冬日的薄雪,露出金灿灿的沙粒,海浪一次次涌上沙滩,带来了许多新奇的贝壳。穿蓝色外套的男孩捡起一枚彩色的贝壳,放在耳边:“你听,里面有冰原风声和渔村海浪声混在一起的声音!”小宝也捡起一枚贝壳,仔细听着,果然,海浪的轰鸣中,似乎真的夹杂着一丝遥远的风声。
孩子们在沙滩上堆起了巨大的贝壳城堡,还在城堡周围插满了冰原带来的北极花。陈念雪举着相机,不停按下快门,镜头里,孩子们的笑脸、金色的沙滩、蔚蓝的大海,还有远处的渔船,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夏日画卷。“今年的渔村记忆册,一定会更精彩!”她笑着说,眼里满是欢喜。
老木匠的作坊里,再次热闹起来。孩子们把从冰原带来的冰晶和捡来的贝壳交给老木匠,希望他能打造出更特别的礼物。老木匠拿出工具,耐心地打磨着冰晶,又在贝壳上刻下孩子们的名字和重逢的日期。“等这些冰晶和贝壳结合在一起,就是独一无二的‘山海信物’。”老木匠说着,手里的工具不停,很快,一枚枚精美的信物就诞生了。
夜晚,孩子们把极光晶放在院子里,果然,冰晶发出柔和的光芒,映得院子里像洒满了极光,五彩斑斓,格外美丽。大家围坐在槐树下,手里捧着阿婆准备的海棠果蜜饯,听穿羊角辫的女孩唱北极的歌谣。这一次,小宝已经能熟练地跟着哼唱,歌声在夜色中回荡,与风铃的声响、海浪的声音完美融合。
李星辰拿出升级后的录音机,把这美好的一切都录了下来。“这次的录音,我们要做成唱片,让冰原和渔村的声音,永远留在我们身边。”他说着,按下了录音键,院子里的欢声笑语,就这样被永远定格。
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一起在海边捕鱼,一起在槐树下乘凉,一起跟着老木匠学习制作贝壳饰品,一起跟着阿婆学习熬制糖水。穿蓝色外套的男孩还教小宝和渔村的孩子们滑冰,他们在院子里浇了一片冰场,虽然比不上冰原的广阔,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小宝则带着孩子们去茶山采摘新茶,去果园品尝新鲜的水果,去看海边的日出日落。他把自己珍藏的贝壳手链送给每个孩子,说:“戴上它,无论你们在冰原的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渔村的温暖。”
离别的日子再次到来,孩子们的行囊里,装满了渔村的特产和满满的回忆。穿蓝色外套的男孩把一枚刻着“山海相依”的冰晶贝壳送给小宝:“明年冬天,我们在冰原上种的雪莲一定会开花,到时候,我们等你来一起看极光!”
小宝点点头,把一张装满照片的相册递给他:“这里面有我们这几天的点点滴滴,想我们的时候,就翻开看看。”汽笛声响起,孩子们挥着手,眼里含着不舍的泪水,却依旧笑着说再见。
渔船慢慢驶离码头,孩子们扒着船舷,手里的山海信物在阳光下闪着亮。小宝站在码头,手里握着那枚冰晶贝壳,看着渔船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阿婆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只要心里有牵挂,再远的距离也不算什么。”
日子依旧在海浪声中流转,槐树上的贝壳风铃依旧每天在风中作响。小宝每天都会去码头看看,手里的冰晶贝壳被他摸得愈发光滑。他把孩子们教他的滑冰技巧教给渔村的其他孩子,把从冰原带来的种子种在院子里,期待着它们开花结果。
冬天很快就来了,码头再次被白雪覆盖,像极了孩子们来时的模样。小宝站在槐树下,看着院子里盛开的北极花,忽然听见远处传来熟悉的汽笛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艘渔船正朝着码头驶来,船头站着几个熟悉的身影,手里举着盛开的雪莲,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耀眼。
小宝笑着跑过去,怀里的冰晶贝壳晃出清脆的声响。海浪拍打着码头,风铃在风中歌唱,冰原与渔村的约定,在岁月中不断延续,那份跨越山海的羁绊,也永远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而海与冰原之间,那束连接彼此的光,也愈发璀璨,照亮了每一段牵挂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