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 第2883章 六皇子王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了营造声势,王霖可谓是煞费苦心,他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堪称古代“市场营销”的活动。

首先,他在洛阳最繁华的街市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丝绸华服秀”。

这场秀吸引了众多名媛贵妇和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在秀场上,模特们身着由最新丝绸制成的华美服饰,款款走来,展示出丝绸的柔软质感和华丽色彩。

这些服饰不仅设计精美,而且工艺精湛,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观众们被这些美丽的服饰深深吸引,纷纷赞叹不已。

接着,王霖又在茶馆里举办了一场“品茗雅集”。

他邀请了知名的茶艺师前来演示茶道,并请来了品茶专家品评新茶。

在雅集中,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珍稀的茶叶,感受茶香的醇厚和茶汤的清澈。

同时,茶艺师还会向大家介绍茶叶的产地、采摘时间和制作工艺,让人们对茶叶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活动迅速在上流社会中掀起了一股风潮。

“鲁周”品牌的丝绸和茶叶成为了身份与品味的象征。

一件“鲁王锦”袍服、一罐“周云缎”包装的明前龙井,往往价值千金,但仍然供不应求。

人们都以拥有这些高品质的丝绸和茶叶为荣,它们成为了社交场合中的热门话题。

巨大的成功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王胤和王霖的体内,让他们的野心像被吹起的气球一般,极度膨胀起来。

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现有的领域,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行业——铁器行业。

在那个时代,铁器制造是一项被官府严格控制的产业。

然而,民间也有一些获得许可的铁匠作坊存在。

王胤和王霖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运作,巧妙地避开了官府的监管,成功地间接控股了几家大型铁匠工坊。

这几家工坊成为了他们实现野心的关键。

他们不惜重金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力鼓风机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炉温,使得铁水的质量得到显着提升。

同时,他们还对铸造模具进行了改良,使得生产出的铁制农具更加坚固耐用,而在合法范围内生产的兵器也变得更加精良。

这些优质的铁制品一经推出,便迅速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一些有实力的商人,都对这些坚固耐用的农具和精良的兵器趋之若鹜。

产品不仅在民间畅销,甚至还吸引了部分边军将领的私下采购订单。

至此,“鲁周商号”已成为一个横跨农业、手工业、物流业、零售业的庞大商业帝国,日进斗金,富可敌国。

王胤和王霖志得意满,认为商界已无人能撼动他们的地位。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人——年仅二十,尚未封王,在朝堂之上低调谦逊的六皇子王亥。

王亥的母亲出身商贾之家,或许遗传了母亲的商业基因,他自幼便对数字和账目有着超乎常人的兴趣和理解力。

他并不像两位皇兄那样张扬,而是默默观察着“鲁周商号”的运作。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庞大帝国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一,机构臃肿,效率损耗:“鲁周商号”摊子铺得太大,管理层级增多,决策链条长,各地分号掌柜难免各有心思,存在虚报成本、私吞利润的现象,导致整体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其二,忽视中下层市场:王胤和王霖专注于高端市场,丝绸茶叶定价高昂,普通富裕人家和中小商人难以消费,这部分广阔的市场几乎空白。

其三,服务缺乏温度:“鲁周宝号”的服务虽标准,但过于程式化,缺乏人情味和个性化关怀,对客户黏性不足。

其四,物流仍有优化空间:虽然建立了运输网络,但信息传递依赖人力马匹,不够及时,时常出现货品积压或短缺的情况。

王亥决定另辟蹊径。他并未直接挑战“鲁周商号”的优势领域,而是从基础服务和差异化竞争入手。

他创办的商号,取名“通济昌”,寓意“通商惠工,昌盛繁荣”。

首先,他投入巨资,建立了一个高效得多的物流和信息传递系统。

他借鉴了驿站制度,在主要商路设立了密集的“货栈节点”,这些节点兼具仓储、中转、住宿、信息收集功能。

他雇佣身手矫健、熟悉路途的“快脚”,组成专门的信息传递队,负责在各节点间快速传递商业信息(如物价、需求、路况),速度远超普通商队。

这使得“通济昌”能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调配物资。

其次,他瞄准了被“鲁周商号”忽视的中产阶层和中小商人。

他同样经营丝绸茶叶,但定位“优质平价”。

丝绸不追求最顶级的原料和最繁复的工艺,而是注重花色时尚、质地舒适。

茶叶则主打性价比高的口粮茶。

他采用标准化生产和大规模采购降低成本,价格更为亲民。

同时,他大力发展“鲁周商号”未曾重视的行业:如物美价廉的棉布、陶瓷、日用杂货等。

最关键的是,王亥极其重视客户体验。

他要求所有“通济昌”的店铺,必须做到“童叟无欺,笑脸相迎”。

他引入了“会员制”的雏形,对老客户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或赠送小礼品。

对于大客户,他不仅派人定期上门拜访,根据其喜好推荐商品,甚至提供定制服务。

例如,有位西域胡商喜欢特定纹样的地毯,“通济昌”的工匠便依样定制,令胡商成为忠实客户。

他还别出心裁地开设了书坊和戏院。

书坊不仅卖书,还提供安静的阅读空间,吸引文人学子。

戏院则定期上演新剧,成为市民娱乐中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宣传了“通济昌”的品牌。

王亥的经商天赋很快显现。

“通济昌”以其灵活的经营、亲民的价格和贴心的服务,迅速赢得了广大中下层消费者和许多务实商家的青睐,业务量呈爆炸式增长。

许多原本与“鲁周商号”合作的中小商户,发现从“通济昌”进货更便宜、更方便,也开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