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真不知道。
扬帆要是给孟好这样建议,太欠考虑了。
我回去后问问他。”李向南明白当妈妈的心情。
尤其自己家的孩子是女儿的时候。
李向南又不是看不出来孟然早就打初一的主意了。
大概是从初一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了,也有可能更早。
那时候初一多小啊。
其实现在她们也都不大。
孟好和初一她们同岁都是十七了
但初一和孟好不同。
初一有自己的主见,孟然要服从于她。
孟好却是服从于扬帆,她处处照顾扬帆的,以扬帆为主。
扬帆缺点很多,可是他的优点更多。
比如他的相貌、才华和家世。
当年他报考的是京都大学的应用数学专业,同时他又修学物理专业。
他是双学位毕业,如今硕博连读。
跟他同龄的初一,她们如今才考大学。
他只是一个在读博士生,可是学校却给他配备了助理,他有单独的宿舍。
他宿舍的配备条件是和学校的教授看齐的,他可以出入学校最重要的研究室,参加学校的重点课题。
如果不是扬帆拒绝,学校的意思是这个助理可以24小时跟随。
明面上这个助理是学校配备的,但其实这是几个单位的安排。
这是学校从未有过的先例。
中科院的人多年前已经与扬帆有多次接触了。
扬帆硕博毕业后肯定会进入中科院的。
可是学校还肯给予这样的投入。
这就足可见学校对他的特殊了。
扬帆多么出类拔萃啊!
不知道有多少女孩子中意他。
有的女孩子比孟好优秀的太多了。
孟好又这么一根筋。
扬帆年龄小,他的思维基本都是放在学术专业上,如果有一天他意识到感情问题,恰恰比孟好优秀的女孩出现在他面前了。
扬帆会选择谁,孟好妈妈不确定。
就连李向南也不能确定。
可看样子孟好的决定是不会改变了。
到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真不知道。
李向南以前也不是没想到这个问题。
所以当孟家给孟好找补习老师的时候,她是双手赞成的。
尤其到高三这年她还帮着物色了呢。
李向南提醒过扬帆,你也有自己的学业。
扬帆怎么说的?
他说他的课程早就完成了。挤出来这么一点时间,不耽误事。
这是一点时间的问题吗?
看着扬帆清澈的眼睛,李向南没敢挑明了说。
因为现在正是孟好高三的冲刺阶段。
扬帆又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如果他表现出什么不恰当的,对孟好会有影响的。
最好是不要任何变数,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李向南万万没想到,扬帆竟然给孟好这么选学校。
从大家从考场接了几个人出来,扬帆就和孟好两个人一直在说着什么。
吃饭的时候两个人是挨着的,还是这样说个不停。
孟好帮他夹菜挑鱼刺,还一边听着扬帆在说话。
现在,两个人还凑在一起,好像是有说不完的话题。
有道是低头娶媳妇,抬头嫁女儿。
李向南现在不能什么也不说了。“嫂子,孟然和孟好都是我看着长大的。
这两个孩子的品性没得说,你们这做父母的又这么优秀,就你们家庭来说,更没得说。”
就孟家而言,孟渡江像个政客。
他很有手段。
要是没有手段的话,肯定不会到现在的位置。
而且他人在中年,正是前途大好的时候,以后能走到哪一步,可以用无可限量来形容。
李向南看好的不是这个。
她觉得不管孟渡江的政治手腕是什么样的,但他是一个有底线的人。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李向南怎么可能不满意?
“我是扬帆的亲妈,可我也不得不说一句,扬帆不如孟然。
孟然会为人处事,懂人情世故。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在这些方面扬帆不行。
扬帆如果将来有所成就的话,肯定是在学术上。
而他能有所成就,肯定要靠周家的保驾护航。
因为他的成就肯定会引来别人的觊觎,他没有自保的心机和城府。
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优点是他心思纯粹。
缺点是,在考虑事情、为人处事上很欠缺。
孟好在高三的这一年的学习上,扬帆看得非常紧。
年轻的孩子,我也怕扬帆没分寸,这事上女孩子吃亏。
我也怕……
孟好不是我女儿,但是在我眼里她不比初一差什么,我怕这孩子受到伤害。
所以我就想提点一下扬帆,结果我发现这孩子对情感上没开窍。
他也没意识到什么。
在高三的关键时期我就没敢把话说透,我怕扬帆这孩子影响了孟好。
说实话,嫂子我看孟好是哪里都好。
孟好有极高的情商,她懂人情世故,又有做人的准则,性格又温柔如水。
如果有她看着护着扬帆,现在扬帆身后有我们,将来有他的姐弟们。
扬帆这孩子这一辈子都能平安。
可话说回来了,扬帆这孩子性格的缺点很多,他到现在他都没意识到他和孟好是什么关系。
现在孩子的高考也都结束了,我找个时间就问问扬帆,问问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孟好妈妈苗红英,这心里真是对李向南感激的不得了。
人家也确实是对女儿是尊重的。
自己这个女儿啊,在学习上天赋不够,但好在够努力。
为人处事上,小脑袋也挺精明的,这些都像她爸。
唯独对扬帆,那是一根筋。一颗心都在扬帆身上。
在苗红英心里,周家再好,扬帆再好,她也不想女儿这么贴上去。
可是女儿看着性格温温柔柔的,实际上骨子里特别有主意。
她不是没阻拦过。
因为初一爷爷的位置在那里,他们和周家比确实是高攀。可她只想女儿幸福,其他的她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