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宿缘之命运 > 第360章 出游(开封篇次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0章 出游(开封篇次篇)

开封府是北宋时期的行政和司法中心,历史悠久。景区内有许多精彩的表演活动,如《开衙仪式》和《铡美案》,让游客感受到古代司法文化的魅力。开封市位于包公东湖北岸,占地面积60多亩 是北宋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被誉为“天下首府”,是一处宋文化主题景区。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时期梁开平元,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早已无存。现在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 ,开封府有府衙文化区、包拯文化区、道教文化区等9个功能区,同时举办《开衙迎宾》、《铡美案》等实景表演活动

开封的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的古城村构筑城邑,屯兵储粮,并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公元前369年,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于大梁,即今开封市鼓楼区。公元前156年,西汉景帝即位,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启封”更名为“开封”。

五代十国时期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五代时期,后梁太祖开平以汴州为都城,号称东都。汴州升为开封府,辖15县,浚仪、开封均为附廓县。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迁都洛阳,改开封府为汴州。

后晋高祖天福3年,仍以开封为都,称东京,洛阳称西京。汴州复升为开封府。后汉建制一如后晋。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以汴州为东京。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陈桥兵变后,以开封为国都,称东京。开封府建置不变,辖16县(开封、祥符、尉氏、陈留、雍丘、封丘、中牟、阳武、延津、长垣、东明、扶沟、鄢陵、考城、太康、咸平),祥符(原浚仪县)、开封两县仍同为附郭县。

从太祖建隆元年到钦宗靖康二年,东京历经9个皇帝,历时167年。

金代,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京,并设汴京路开封府,辖15县,路治、府治均设汴京。

海陵王贞元元年,金改汴京为南京,将汴京路改称南京路,以南京(开封)为都19年。

元代置江北行中书省,省治开封。撤开封府,由南京路直辖郑、许、陈、钧、睢等5州21县及直属之17县,共38县。南京路治为开封。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

明代改汴梁路为开封府。置河南行中书省,后改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省治、府治、县治均设于祥符(今开封市)。

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开封城池,将省治、府治、县治迁至祥符(今开封市)。

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 民国改制,废开封府设豫东道,祥符县改为开封县,开封为豫省省会、豫东道治所。

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已无存。经过论证、规划,依北宋《营造法式》,在包公东湖北岸的原址上复建了开封府。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府门,仪门,正厅院(戒石、左右厅、左右军巡院、价格库等)、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东线:开封府题名记碑,寅宾馆(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明镜湖,玄月山,范公阁,潜龙宫,清心楼,明礼院。西线:开封府尹题名记备,府司西狱,英武楼,校场,五岳真行图,天庆观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

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大体分九个展区:以仪门、鸣冤鼓、戒石、大堂等为主题的府衙文化区。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题的包拯传说文化区。以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为主题的道教文化区。以典狱房、牢狱为主题的刑狱文化区。以桂籍堂、拱奎楼为主题的教育科举文化区。以英武楼、校场为主题的游艺文化区。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题的府尹人文文化区。以宋太宗、宋真宗为主题的潜龙宫帝王文化区。以范公阁、曲桥、明镜湖、弦月山为主题的休闲文化区。

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绕过戒石铭,便是开封府的正厅,是北宋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大堂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大堂前就是大家熟知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令人望而生畏。梅花堂坐落在一个梅花飘香的小院之中,它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

随后来到的院落是潜龙宫。据记载它是宋仁宗为纪念他的父亲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尹而建造的。而后的大殿是潜龙殿,殿内是三位皇帝的雕塑,他们在没做皇帝之前都曾做过开封府府尹或开封府府牧,所以有人说开封府藏龙卧虎之地。

明礼院坐落在开封府的东北角,是开封府的科举教育文化区。院内的建筑是“拱奎楼”,它的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

其后的小楼,叫“桂籍堂”,它是每次科举之后,开封府把本府中举的考生重新造册,在孔子像前隆重举行“入桂籍”典礼,尔后就把名册珍藏在这里的地方。

由于北宋时道教被尊为国教,所以在开封府中建有一座有关道教的天庆观。走进庭院,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以及道教主题建筑——三清殿。

开封府校场的主题建筑“英武楼”是开封府的演武迎宾场所和宋朝科举时武举考试的场所。

开封府的西南角是刑狱文化区,也称“府司西狱”。设有狱神庙、囚车、狱神皋陶,并形象地展现了宋代刑罚的一些场面。

布置有精美的日晷、高表、漏壶和巨大的报时钟、报时鼓,不仅再现了北宋开封府利用这些仪器计日报时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北宋“重文抑武”政策的影响。

天庆观景区建有一座豪华的道观。在三清殿和佑圣殿、福佑殿中,分别绘有表现北宋崇奉道教的巨幅故事壁画,整个庭院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反映了当时繁荣的道教文化。

梅花堂由齐民堂,东西配殿所组成。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包公倒最坐南衙”、“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等演义故事。景区内还有包公倒坐南衙办案时的蜡像等。

府司西狱景区设有典狱房、狱神庙、死牢、男女牢房等景观,按北宋时期的状况,分别布置有雕塑、刑具以及各种反映当时狱政、狱务实际情况的场景,是宋代刑狱文化的一个缩影。

正厅院由鸣冤鼓,戒石,大堂所组成。大堂是历代府尹开堂审案的地方,大堂前立有戒石,上面有太宗皇帝的戒石铭。在这里可以亲身体会到包公断案时的情景。

校场区开封府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场所。设有英武楼、军械库、马厩、演武场、大照壁等景观。每天上午和下午,这里都有精彩的“包公宴请各国使臣”文艺表演。

开封府的帝王文化区在潜龙殿内供奉有宋太宗、宋钦宗、宋真宗三位皇帝,并且有“雪夜访赵普”和潜龙井等离奇的故事。

明礼院是教育科举景区是北宋时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院内奉有魁星并且每天有“榜前捉婿”的节目定时在此演出。

清心楼是北宋历代府尹的文化区。 清心楼原是观察整个京城火情的了望台,为避风雨,且要美观,就建成了楼阁式。通高32米。清心楼的名字来自包公的言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开封府题名记碑记载了二百余名开封府府尹的任职情况。其中,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

在开封府,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能够看到精彩纷呈的“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榜前捉婿”、“演武场迎宾表演”、宋式舞蹈“荷韵”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真切地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

另有《开衙迎宾》、《包公怒斩陈世美》、《太极功夫》、《榜前捉婿》、《演武场迎宾》等多场极具特色的宋代官府判案。

开封府举办清明颁新火大典,再现了包拯偕属官、众衙役亲自执燧取火,向京城内外10厢128坊的百姓、藩国朝贡使臣、外国贡使颁布新火这一习俗。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府还举办了“留春”送福、投觳有礼、开封府清明手绘风筝活动、宋式拔河等特色宋代民俗文化活动,并参与了来趣宋朝踏春大巡游活动,与市民和游客进行亲密互动,再现宋代风情。

鲤鱼焙面:开封传统名菜,它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

套四宝其色泽光亮,醇香扑鼻,不肥不腻,清爽可口,回味绵长。

开封盛产花生,以花生为原料制作的花生糕,独具地方特色,久负盛名。

桶子鸡形体丰满,造型独特,色泽金黄,肥而不腻,嫩而香脆。

杏仁茶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它选用精制杏仁粉为主料,用龙凤铜制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配以杏仁,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干,枸杞子,樱桃,白糖等十余种佐料。色泽艳丽,香味纯正,是滋补益寿的佳品。

开封小笼包子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开封着名食品之一。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

历史上的名人志士不胜枚举。

晋王即宋太宗赵光义,建隆二年七月任开封府尹,至开宝十年十月登基后离任,主政天府十五年,治绩斐然。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性刚直,好直言,太宗曾倚之为唐之魏徵。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咸平五年五月,以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京师政刑繁剧,准善用诸属官分掌之,尽能称职。及明年,擢为相。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后徙苏州吴县。少有志操,既入仕,先天下之忧而忧,为政尚忠厚,所至民皆画像立生祠事之。景佑二年十一月,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性至孝,知天长,智判盗割牛舌案。知端州,改监察御史。历京东、陕、冀转运使,入为户部副使。再知瀛、扬、庐、池州,徙江宁府,嘉佑二年三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