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他是一个潜力股 > 第558章 军营夜里话乡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晚饭后的营区褪去了白日的训练喧嚣,晚风带着操场边梧桐树的清香掠过,路灯把几个老战友的影子拉得老长,一路簇拥着刚探家归队的海涛往宿舍走。

“海涛,快说说,这次回去见着对象没?上次视频里那姑娘,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谈得咋样了?”

老班长拍着海涛的肩膀,语气里满是八卦。

“就是就是,你小子运气好,对象还是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快分享分享追姑娘的秘诀!”

王亮凑上前,胳膊肘顶了顶海涛的腰,旁边几个战友也跟着起哄,七嘴八舌地要听他的恋爱经。

海涛把背包往床沿一放,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回应,指导员就笑着推门进来,手里还拎着一兜刚洗好的苹果。

“同志们,别急着聊个人问题,我听说海涛这次探家,把老家的变化看了个真切。今天咱们换个话题,让海涛给大伙好好讲讲,在党的领导下,他老家那个曾经的贫困村,现在到底变成啥样了!”

战士们顿时来了兴致,纷纷拉过小马扎围坐成一圈,刚才还挂在嘴边的“搞对象体会”瞬间被抛到了脑后。

海涛摸了摸后脑勺,脸上的腼腆褪去,眼里泛起明亮的光。

“要说变化,那真是三天三夜说不完!”

“那你简单地说就行了。”

“我老家以前是出了名的穷山沟,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人能陷在泥里,我小时候上学,得走一个多小时山路。现在不一样了,党的乡村振兴政策一落地,那村党支部领着大伙修路,全铺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村口还通了直达县城的公交车,六十岁以上老人坐车还免费。”

他拿起一个苹果,掰了一半递给身边的战友,继续说道:“以前种地全靠天吃饭,种的玉米土豆也卖不上价。现在村党支部牵头搞合作社,引进了智慧农业设备,地里装了传感器,浇水施肥全自动化,还建了十几个温室大棚,种上了反季节蔬菜和精品水果。可刚开始推广的时候,老乡亲们根本不买账,他们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的,搞这些花架子没用,现在好多人天天在大棚里记录数据,关注蔬菜的生长情况。”

“这不就跟咱们搞战术训练一个道理嘛!”

老班长突然插话,“刚开始换新型装备,咱们也不习惯,总觉得老方法顺手,是连长带着骨干反复练、做示范,才让咱们尝到了甜头。”

海涛使劲点头:“可不是嘛!后来试种的蔬菜丰收,比传统种植多卖了两倍的钱,乡亲们才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更厉害的是,村集体办起了农产品加工厂,把蔬菜脱水、水果做成果酱,包装上印着‘生态乡村’的牌子,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

说到村里的养老服务站时,海涛心里最清楚建设的时候遇到的难题。

海涛喝了口水,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

一开始有村民觉得占了自家的宅基地,闹着反对。

村支部书记带着党员干部,先把自家的闲置地腾出来,又挨家挨户讲政策、算长远账,说‘咱们现在帮老人,将来咱们老了,村里也能帮咱们’。

有的人还提议,让养老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合作,定期给老人体检,组织志愿者陪老人聊天,慢慢就赢得了大伙的认可。

现在村里的老人,每天都乐呵呵地去服务站吃饭、下棋,再也不用怕没人照顾了。”

“海涛,你俩的事儿呢?是不是也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更进一步了?”

王亮忍不住追问,战友们都跟着笑起来。

海涛脸颊微红,点点头:“我对象不是你们想象那样,她不是村官。”

海涛的一句话,大家都愣了。

“大家都说你的对象是村官,既然不是村官,她是干什么的?”

海涛把对象的实际情况给大家说了。

“海涛,你小子可以呀!别看咱们是穷当兵的,竟然有搞经商的富婆跟着咱们,咱们也有的吹了。”

“王亮,咱们有什么催的?那是人家海涛有资本了。”

“海涛,快说说这次回去,你们两个人的关系有没有进一步发展了?”

班长听着他们的议论,插话说道:“那你们就是喜欢讨论这方面的事情,还是让海涛接着刚才的话题说吧!”

这时候,指导员欣慰地拍了拍手:“刚才我听海涛说了家乡的变化,这就是咱们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路通了、业兴了,更重要的是人心齐了、希望足了。年轻人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这背后是党组织的坚强引领,是一批又一批为民干事的党员干部,带着大伙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就像咱们在军营里,不管是训练还是执行任务,只要跟着党组织走,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夜色渐深,宿舍里的笑声和讨论声交织在一起。

大家听着海涛讲述的一个个鲜活故事,唯独就是王亮的精力不集中。

“王亮,你在想什么了?”

“指导员,我是多么渴望我的家乡,像海涛说的那样。”

指导员心里明白,王亮是来自大山深躯的一个孩子,全村十几户人家常年累月住在大山上,耕种土地全靠人拉肩扛,村里十几名孩子的上学,还要翻山越岭,行走十多里去读书。

“王亮,你不要气馁,有了共产党的好政策,在你退伍之前,你想象的愿望都能实现了。”

直到熄灯号响起,班里几个人还在小声讨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