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启程的这一路,马车内外似是都多了几分不同寻常的气氛。
禧瑞盯着手中的茶盏出神,耳边尽是风声和马蹄车轮声。
自打方才的事情结束后,薛镜就再没说过一句话了。
禧瑞不知道他现在是怎么想的。
难不成是觉得她的处置方式欠妥吗?
可方才也不见他出声制止啊?
禧瑞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恰好在这时,系统内部突然传来了久违的消息提示音,禧瑞顺理成章的就先把这点困惑给抛到脑后去了。
【情况如何了?】禧瑞急忙打开通讯,朝着另一边问道。
圣驾一路往南来,康熙近几日正是忙着巡视河道呢。
禧瑞时不时的也会听他说起几句。
听说今年雨水充沛,黄河沿岸已有决堤之势,康熙下令减免赋税,紧急迁移附近百姓。
【黄河之事,并非一日之功啊。】从康熙的语气里,不难听出他的疲惫。
禧瑞对这肘击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黄河也是早有耳闻。
千百年来,历经数次改道,一旦决堤,必将吞没无数生灵。
真是光想想就令人胆寒。
禧瑞默然片刻,又问道,【工部还没把水泥给研究明白吗?】
不应该呀。
有她提示,还有问答书从旁协助,这么久过去了,还不行吗?
禧瑞不由的怀疑起了工部的人。
难道是有人消极怠工?
康熙骤然轻叹一声,【水泥倒是已经研究出来了,工部的人在京郊的一处皇庄上试验过,以水泥浇筑的地面,整洁平整多了不说,更是比以往更加结实牢固。】
至少,那堵水泥墙就没那么容易能被砸穿。
新铺的水泥路上也是用装满石头的马车来来回回的试验过了,绝没有那么容易就被破坏。
这也算是一个难得的振奋人心的发现了。
【朕已命工部紧急调派人手,加紧赶制水泥,并一路护送至济南,希望还能派上些许用场吧。】面对这等天灾,康熙纵使是身为帝王,也是时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好在良种推行的还算顺利,也可减轻些赈灾方面的压力了。】康熙揉了揉眉心。
他已经连着好几日没睡个踏实觉了。
直到接到了京中传来的消息,才算是稍稍放松了些。
禧瑞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她知道土豆、玉米之流到底不能完全替代米面等主食,但抵挡一阵子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这黄河决堤……
【修建堤坝的地方可确定好了?】禧瑞眉头深锁。
黄河几经改道,支流众多。
底部更是有厚厚的泥沙堆积,以致河床被不断的抬高。
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比周围的农田还要高出不少了。
即使是这样,每逢决堤,最常用的防治办法还是加高河岸,阻拦河水冲出。
禧瑞知道这是短期内见效最快的办法。
但她也知道,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
此刻,康熙的面前就放着这么一幅河工舆图,黄河沿岸的各大支流尽数描绘其上。
工部有擅水利之人经过实时测算,已经确定好了位置。
一切都只待康熙下旨了。
【出海之利都清点完毕了吗?】康熙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禧瑞的问题,反而另抛出了一个问题。
禧瑞当然知道他在担心些什么。
这些日子康熙一直忙着巡视河道的事,禧瑞也就没来得及跟他详细说明此次出海的收获。
眼下时机正好,禧瑞便也一五一十的都交代了一遍。
最后她也解释道,【此次出海航程不算长,途经的地方也不多,所获只能算是尚可,待日后准备的更加充分了,就能试着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当然了,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皇阿玛只管放心就是,咱们不缺这修堤坝的钱了。】
不仅能修,还能修个好的。
这也是禧瑞为什么非要往海上使劲的原因。
毕竟,贸易才是积累财富的首选途径嘛。
一味的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折腾,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存够钱啊。
禧瑞可是知道她家老爷子折腾了一辈子,最后给她四哥留了一国库的欠条的事的。
这辈子她干脆就不指望康熙能省下多少钱了,要多少她带着兄弟姐妹们去外头赚还不成吗?
【第一批银子已经封好,由大哥亲自押送前往河南,皇阿玛可提前派人留意接应了。】
这一回,有康熙亲自坐镇,想来修堤坝的事能省去不少麻烦。
【如此甚好。】康熙转头吩咐梁九功记下此事。
【朕在河南大约还得耽搁些时日,恐怕是赶不上下回商队出海了。】康熙的语气中,还颇有些遗憾。
按照原先的计划,他这会儿都该到江宁了。
只等他在商队二次出海前露个面,江南那一系列官员便都该知道,这出海一事是由朝廷牵头办的。
后续该如何,自有它的章程所在。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禧瑞等人成了整个江南最醒目的存在。
人人都想冲上来撕咬下一块血肉,用以补给自身。
禧瑞虽然也觉得目前的情况有些出乎预料,但河南的灾情更是不能轻忽,【事有轻重缓急嘛,出海的路子已经走过一遍了,只要我们再多加些小心,想来第二回也不成问题。】
禧瑞往乐观的方面想着。
修堤坝的事迫在眉睫,那商队出海的事也就不能停下来。
总得有银子补上这个窟窿才是。
禧瑞默默在心里盘算着,这回应该也只能短程来回一趟了。
火铳营的人已经分出去一小部分跟着胤禔离开,这势必就会影响到出海商队的安全。
哪怕火铳营又有不少新人加入,但到底不比那前一批的人训练有素。
为了安全计,目前还不是拓宽新航线的好时机。
禧瑞坦言道,【既然皇阿玛赶不上观礼了,那儿臣这边可就要尽快安排商队二次出海了。】
本来就是为了配合康熙的时间才等到现在的。
眼下情况有变,自然还是让商队尽早出发才好。
禧瑞想了想近几日的门庭若市,又想到了周围虎视眈眈的各大家族,心底不由的就生出了几分紧迫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