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建议刚刚提出,立刻就有人提出了新的疑问:“吴队,如果按我们刚才讨论的思路排查,可那些没被报案的失踪者,我们根本不知道谁失踪了、谁没失踪啊。这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了。”
“就是啊,这问题确实复杂。”
众人纷纷附和,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家都认同这个排查方向的合理性,但“如何找到那些该报失踪却没报案的人”,成了摆在面前的新难题。
这时,吴畏站起身,语气沉稳地说:“大家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确需要先解决‘如何发现未报案失踪者’这个问题。”
“所以我建议,发动所有基层社区力量参与排查。”
“凶手把尸体抛在山上,而抛尸位置地势陡峭,没有明显交通工具可达的痕迹,说明他不太可能进行远距离运输。”
“从这一点推断,凶手很可能是本地人,或者对当地地形非常熟悉。”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案发现场的位置继续分析:“基于这个判断,我们要立刻调集所有基层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内的工厂、社区、村镇,重点排查近期突然失联或长时间未露面的人员。
无论是租客、工人还是独居老人,只要有人反映‘很久没见过’,都要登记造册。这些信息很可能为我们提供关键线索。”
“这真是个好主意!”
一位老刑警立刻响应,“吴队,您说的那座山我去过,确实非常陡峭。”
“别说是带着尸体上去,就算我空手上山都得费不少力气,爬到半山腰就累得气喘吁吁了。”
“如果抛尸地点是高速路边这类交通便利的地方,或许存在远距离抛尸的可能,但这个位置绝对是近距离作案后徒手搬运的结果。”
“没错,这正是我们缩小排查范围的重要依据。”
吴畏点点头,“当然,除了传统的摸排走访,我觉得还有一项关键技术可以利用——颅骨人像复原技术。”
“颅骨人像复原?”
众人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是不是通过颅骨结构复原死者生前的相貌,再和全国人口系统比对寻找相似人员?”
“对,就是这项技术。”
吴畏解释道,虽然大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案发现场那具只剩白骨的遗骸,尤其是头颅上早已没有任何肌肉组织的样子,难免产生疑问:“难道仅凭一副颅骨就能复原出准确的相貌吗?”
一瞬间,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不确定,没人敢相信这项技术能达到如此精准的程度。
看着大家一脸疑惑的神情,吴畏坦诚道:“说实话,我也没亲眼见过这项技术的实际操作,但确实听说过相关案例。”
“咱们国内有一位专门研究人像复原的专家,技术非常厉害。”
“我建议一方面把死者的颅骨数据送过去,请他帮忙复原相貌;另一方面派警员去学习这项技术,将来遇到类似案件也能派上用场。”
“这个办法好!”
立刻有警员响应,年轻的小汪更是主动请缨:“吴队,要不我去吧!我对新技术特别感兴趣,学习能力也不差,保证能把核心方法学回来。”
“当然可以,人越多越好。”
吴畏笑着点头,“多派几个人去学习,既能加快这次的比对进度,也能为咱们队伍培养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