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1016章 哈巴罗夫命丧伊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场激战过后

明蓼军主将于七带着众多的将弁巡视战场,望着不远处的河面,飘着无数的尸体若隐若现,那些都是被明军的铁骑给赶进湖里的哥萨克骑兵。

明蓼镇北将军于七自言自语道:

“都说北海的鱼鲜美无比,可是近期是无法享用了,派人将湖面的尸体捞起来,找个地方给埋了吧。”

“是,将军!”

“巴海到哪里了?”

“巴海将军在斩杀了敌人骑将后,率领千余人马攻下了混乱不堪的斯……毛子他们的称呼是斯柳江卡堡,兵峰直指伊……城。”

“巴海还真的是一员猛将啊。”

于七对于部下的不明汇报丝毫不在意,毕竟沙俄人的语言实在是太拗口了,只是由衷地感叹道。

夸赞猛将巴海的不止于七,还有作为敌人的沙俄将领哈巴罗夫。

尽管内心不想承认,但是明蓼军将领巴海一战就将自己的心腹爱将契奇金以下九百人几乎全歼,还顺势攻占了伊尔库茨克城的前沿阵地斯柳江卡堡,这令一直心骄气傲的哈巴罗夫震惊不已。

要知道契奇金所部曾经在西面的乌克兰战场,以一个团的兵力一次性冲垮波兰的三万翼骑兵,为沙皇俄国取得乌克兰黑土地立下了卓越的汗马功劳,不曾想刚刚来到远东,竟然直接一战就“折戟沉沙”。

哈巴罗夫一时半会都无法向沙皇交代。

为了弥补自己指挥不当的过错,哈巴罗夫不再做更多的内耗思考,而是命令部下将领安德柳什卡.伊凡诺夫率兵两千人,对明蓼军巴海所部进行反攻,要求“务必要擒杀敌之大将,为契奇金报仇”。

只是面对着沙俄将领伊凡诺夫的进攻,明蓼军将领巴海还是老战术,没有正面应战,而是命令部下拔营后退,将敌人往纵深方向引。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契奇金的前车之鉴,伊凡诺夫自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他选择了稳扎稳打,派遣仆从军鞑靼骑兵向前追击巴海所部。

巴海有意的且战且走,伊凡诺夫却不敢挥军大杀,还是耐心地与巴海所部周旋着。

只是无论是伊凡诺夫还是沙俄军的统帅哈巴罗夫,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明蓼军的主力人马是远远超过沙俄大军的,而且明蓼军更擅长做的就是迂回包抄。

明蓼镇北将军于七感受着越来越凉爽的天气,跟总兵索忠信商量一番后,便决定由暂时听令于索忠信的马德所部两千人马,绕着贝加尔湖一圈,悄悄地出现在了伊尔库茨克城以西地区,不断袭击沙俄人的商队和后勤运输路线,将沿途的村寨全部烧毁,将村寨中的老弱百姓逼进了伊尔库茨克城去消耗粮食,让他们把明军已经绕道截断后路的消息给带给沙俄军的将领们。

这还不算完,索忠信还利用军中的赫哲勇士制作了大量的单舸小船,趁着夜色对着河上的桥梁进行袭击,随着一声声的爆破声,炸毁了伊尔库茨克城成掎角之势的两座桥梁,将沙俄军分为三处不同的阵地当中。

而明蓼军正前方的巴海所部也不再选择撤退,在彭心见的支持下,开始不断地袭击沙俄将领伊凡诺夫所部,后方的明军大部队也在不断跟进。

沙俄军主将哈巴罗夫再也坐不住,命令副将季诺维耶夫率兵夺回西面的阵地,并且派人前往莫斯科求援。

问题是随着明军大部队数万人马的到来,沙俄出战的部队败多胜少,再也不敢随意出战。

随着明蓼军火炮的到来,明蓼军加大了攻击力度,双方在伊尔库茨克城内外大战了一个月,彼此的火药几乎耗尽,火器损毁严重。

但是相比较沙俄军的孤立无援,明军的后续物资供应却可以从辽宁通过驿站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

只是长途的运输消耗巨大,明蓼政权的当家人张鹿安也开始有些吃不消,便给于七传令,要求务必要在严寒到来之前攻下伊城(即伊尔库茨克城)。

于七接令后,换下疲惫的正规军进行休整,换上了随军的蒙古和索伦兵进行攻城,那些刚刚参军不久的士兵们,满怀着对建功立业的冲动,自然是不遗余力。

随着明蓼军前赴后继地攻打,伊尔库茨克城城内的沙俄军死伤惨重,先是伊凡诺夫在城外被明蓼军将领巴海斩杀,接着是沙俄西伯利亚总督帕斯科夫在城防战中被明蓼军将领覃远所杀。

残余的沙俄大军在主将哈巴罗夫的率领下,聚集在西北一隅之地,想要趁机突围而走,只是原先奉令西进的季诺维耶夫在冲破明蓼军将领马德所部的封锁后,不敢再顾及身后的哈巴罗夫所部,头也不回地向西逃走。

明蓼军将领马德没有拦住季诺维耶夫所部,正是需要撒气的时候,正好赶上向西突围的沙俄军主将哈巴罗夫。

明蓼军将领马德哪里还会客气,率领所部人马一拥而上,将沙俄军主将哈巴罗夫以下数百人就地砍杀。

沙俄将领哈巴罗夫战死后,明蓼军得以占领了整座伊尔库茨克城,按照汉人的习惯,将此城更名为伊城,设立北海都护府,将伊城作为北海都护府的首府,以于七为首任北海大都护,提拔巴海为副都护。

按照张鹿安的命令,将叶尼塞河恢复古称“谦河”,于七和巴海要以谦河为界,单方面宣布谦河以东的土地归明蓼军所有。

由于担心北地的极寒天气,张鹿安下令索忠信率领明蓼军主力,经尼布楚和海拉尔向南返回辽宁。

等到索忠信派人带着哈巴罗夫、帕斯科夫等沙俄将领的人头出现在尼布楚城下的时候,负隅顽抗的尼布楚督军切尔尼科夫在费多尔.普希金的劝说下,选择有条件的放下投降。

索忠信和张都海经过商量以后,决定接受切尔尼科夫和普西金的投降,允许他们在放下武器装备,带着城内的家眷西行返回故乡。

而一直带领族人游弋在附近的通古斯人领袖根特木尔,得知沙俄主力败亡的消息后,竟然选择一条道走到黑,率领部属向西远徙,走北边的极地,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了沙俄国控制下的鄂毕城,族人已经死亡了十之七八。

明蓼军收复尼布楚城后,以巴勒为尼布楚镇守使,索忠信和张都海率领明蓼军主力返回辽宁休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