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士气的清军将士,除了部分死硬分子,在清将石廷柱的率领下负隅顽抗以外,数以万计的清军将士选择放下了武器。
来到金华城外的大汉国主张鹿安,下令让投降的清军将士撤往城外,将其中的老弱发放盘缠后放归家乡,借以扩大声势。
命令部将李英雄率领所部人马尽快清剿城内的残余清军。
在大汉将领李英雄的打击之下,清军老将石廷柱很快受伤身死,大汉军将黄廷所部围困在金华城的西北角。
张鹿安明白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黄廷,作为国姓爷曾经的左膀右臂一般的存在,文武双全,是在失去了信念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选择投降清国,是个不可多得的方面主将。
张鹿安便从信念方面入手,以曾经与国姓爷郑成功同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相交莫逆为突破口,亲自写信劝说黄廷投降,表示不会贸然泄露黄廷投降的消息,很快便会派兵南下福建,帮助黄廷保护好家眷。
在张鹿安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在林忠和郑世雄的现身说法之下,黄廷最终选择了放下武器。
得到黄廷投顺的张鹿安是大喜不已,命人将汉清双方死亡的将士和百姓分开掩埋以后,在金华城设宴,招待投降的黄廷和郑世雄等人。
酒宴还未结束,很快又有好消息传来:
原来之前被迫躲进深山的杨衍和叶晟两部,趁着清军主力转移,大汉军从西面大进,他们俩带领所部数百人从深山中走出,休整一段时间的他们,选择了在金华以东设下埋伏,看看能否抓住“大鱼”。
却不想正好遇到疯狂逃出的清续顺公沈永兴部。
大汉将领杨衍和叶晟命令部下弓箭、枪铳齐发,身穿大将装束的沈永兴正好成了活靶子,被当场打死,他的部下瞬间四散而逃。
大汉将领杨衍、叶晟带着沈永兴的脑袋来到金华参见了张鹿安,并将贺国勇和仇有亮等将领牺牲的消息,向张鹿安进行了汇报。
张鹿安对于曾经老部下的死亡心中感到特别伤感,对于战败后仍然在敌后坚持作战并最终取得重大战果的杨衍和叶晟赞赏不已,特地将两人分别晋升一级,成为参将。
就地在金华城重建步军第三镇,升任副将张胆为第三镇总兵,第三镇下属的第十二协参将杨斌晋升为副将。
步军第三镇仍然下辖第十一协、第十二协和第十三协,分别以叶晟、降将余世忠为第一协参将、偏将,以程功、汪思诚晋升为第十二协的参将和偏将,以杨衍、王忠晋升为第十三协的参将、偏将。
并从亲信将领和投降的将领里面挑选出来八位游击将军,对第三镇缺额将领进行了补充,从张胆带过来的三万精兵中,挑选部分人马补充到第三镇,使得受到重创的步军第三镇再次齐装满员,让第三镇在金华城就地休整一个月,进行训练和补充物资。
为了安抚大将黄廷,张鹿安还在金华新建步军第八镇,以黄廷为第八镇总兵,以张全为副将,下辖新成立的第二十五协(参将丁国栋、偏将巴布)、第二十六协(参将胡茂祯、偏将于大海)和第二十七协(参将郑蛟麟、偏将穆生辉)。
再在三协之下成立第七十三到第八十一步兵营,以原江西地方军精锐一部,加上数千名金华、义乌、东阳一带的矿工和山民充当士兵,分别以李之翠、杨洵、武自强、刘应昌、李显功、吴启晋、胡君贵、高士清、杨文富为游击将军。
步军第八镇建立后,与第三镇一起,在金华休整一个月,让李英雄指挥近卫镇以及各部地方军,在休整数日后,开始向北进军严州一带。
清军严州副将折光秋急令部下桐庐游击折天琅率领三千清兵前往寿昌布防。
大汉军却在金华打造船只,在李英雄的率领下很快攻下了寿昌城,俘虏了清军游击折天琅。
并趁着清军副将折可秋身在淳安永平的机会,水陆并进,出其不意地夺取了严州城,再全力向西进攻折可秋、折光殊二将,正对面的大汉将领王彦超部也趁机发动了全面进攻。
在大汉军前后不断的打击之下,清军折可秋和折光殊二将,率领部下剩余清军将士六千余人一起向大汉军投降。
至此,西路大汉军和中路大汉军已经先后突破了地势复杂的山区一带,进入了平原地带。
晴空之日,巍峨的杭州城墙已是历历在目。
倍感大势已去的清军将士们,每日都有无数的士兵携带着武器投降大汉军,城内的清军三巨头佟岱、刘之源和刘仲锦经过商议,竟然将八旗军士兵、绿营兵和普通乡勇混编,让一名旗人监视十名绿营兵,一名绿营兵监视九名乡勇。
只是这样的办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清军前线的溃败局势还在加剧。
先是大汉军在薛去疾的率领下,利用对嘉兴水网的熟悉,一举击败清军的水师毛瑞隆部,斩杀毛瑞隆以下两千人,夺占了嘉兴内河与外海的关键据点乍浦和澉浦两地,更是由此让前线的清军水师施琅所部与后方的清军总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薛去疾再和陆师杜弘域所部合作,再将失去了水师掩护的清将栋鄂和讬和高应第给堵在了嘉兴子城,断绝了两部与外界的联系。
经过一个月的激战,大汉将领杜弘域率领大军冲入嘉兴子城,清将栋和和讬和高应第均被乱兵所杀。
薛去疾趁机率领大军西进,在桐乡一战中斩杀清嘉兴副将林国栋,清石门参将翁求多率兵万余人向大汉军投降。
薛去疾按照计划,没有直接去攻打清军重兵云集的杭州府,而是利用浙北运河和太湖,转而对湖州的清军发动侧击。
湖州的清军主将辉兰急命湖州总兵王进加、长兴参将林俊奇带兵万余前往南浔堵截,却不料清将王进加和林俊奇看到清军大势已去,率领部下向大汉军薛去疾所部投降,并引导大汉军从太湖和宜兴两个方向袭击长兴清军的湖岸炮台。
宜兴方向的大汉将领仇有光怀着对清军的巨大仇恨,命令全军出击,在东南路大汉军的接应下,一举攻进了长兴要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