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319章 荀彧的世界正在达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9章 荀彧的世界正在达成

早在200年也就是庚始七年,二谋这边的庐江太守李述就攻杀了阿瞒这边推举的扬州刺史严象。

袁术原来的部将雷绪、陈兰等人也在江淮之间聚数劫掠。

阿瞒忙于收拾绍宝那边呢,于是又推举了刘馥为扬州刺史,让他稳定东南。

刘馥将合肥经营成建立阿瞒所属扬州的新治所。

对阿瞒来说占据合肥,进可沿濡须水直达长江北岸,退可挡东吴水军于淮河以南。

对吴国来说,“守江必守淮”,长江难以处处重兵把守,只有把防线推进到淮河流域才能保住长江沿岸的安全。

原本历史中此后几十年,魏吴东线冲突基本都是围绕合肥以南、长江以北。

二谋六次进攻合肥未得寸土,阿瞒父子三次进攻濡须口也都无功而返。

两边占据的都是战略要地,谁也不可能退让,但这俩郡权浪费了又着实可惜。

所以两边达成默契,江东推举庐江太守,曹氏推举九江太守。

双方的兵马驻守不变,但在阿瞒势力范围内的庐江地域,他们表面承认江东的治理。

而在江东势力范围内的九江郡地面儿,他们也口头宣称这是阿瞒那边九江太守的辖区。

生生挪出来了两张票。

这样阿瞒手里头的广陵郡、九江都变了现,变成名义上实控四十一郡。

江东也变现了庐江,还即将变现江夏,等同原本江东四郡加交州七郡外加庐江,共名义上实占十二郡。

阿瞒握着襄阳郡望向了南郡,二谋握着大半个江夏也看向了备崽儿。

劳资才坐十二望十三,你特么都坐十五望十六了,到底谁是谁的工具人?

加上备崽儿弄死庞统这个他们安插在荆益内部的钉子的新仇旧恨。

江东顿时不平衡了,准备捅备崽儿菊花。

原本的历史里阿瞒是兵出汉中,但这会儿司州和关陇在东廷手里呢,汉中阿瞒根本摸不着。

他心思也不在那边,内部也整合的差不多了,于是兵发襄阳。

原本荆州地面大军云集,成了阿瞒和二谋合力干备崽儿的局面。

备崽儿亡魂大冒,赶紧跟江东谈判。

一样吃进嘴里的吐了出来,将长沙和桂阳二郡以及自己手里头的那部分江夏还给了江东。

这下江东实控达到十五郡,备崽儿手里反而只剩荆州两郡半和益州十一郡,就算拿下汉中也只有十四郡半。

二谋总算暂时平衡了,但备崽儿的危机还没有彻底过去。

阿瞒那边还虎视眈眈呢。

这会儿备崽儿的骚操作就来了,他亲自率领大军和二爷法正驻守南郡,阿亮驻守蜀中,派三爷和四姐火速突袭拿下了汉中。

打通汉中之后,他马上派阿亮走弘农一线奔洛阳哭告,说太师不思治理天下,却擅兴刀兵欺负他这个小盆友。

给荀彧都给逗笑了。

但阿亮是有这种心理素质与辩才的,丝毫不提他们攻打刘璋占据益州地盘的事儿。

加之在洛阳一年,他熟悉东廷作风,就扣住一点:郡选太师对具备推选资格的郡动武,有报复当时洛阳盟议他们没推举他的嫌疑。

他就要求东廷派人主持公道,被他歪缠到最后,东廷没办法还真派了个内侍代表皇家去调停。

毕竟觉得如果真能调停对提升东廷的威望有帮助。

结果阿瞒也挺卖面子,这会儿曹植虽然没娶到小土菲,小土菲却已经跟夏侯衡完婚了。

庚哥:麻痹劳资防住了黄毛防住了文艺青年,始终没防住夏侯家这狗崽子。

夏侯小狗:汪汪,摇尾巴摇尾巴摇尾巴。

在阿瞒看来,夏侯衡跟他亲儿子也差不多了。

所以他很坦白,就明说了是为了郡票,想混一南郡。

也给自己扣了顶光面堂皇的帽子,说身为太师希望下次洛阳盟议能出现完整的大汉一百零七郡。

好像也挺有道理。

消息传回洛阳,庚哥大笔一挥,为止戈于大汉疆土特许南郡与襄阳各为一郡。

如此大汉天下一百零八郡,洛阳盟议一百单八士议政成为惯例。

其中公孙氏手握八郡,备崽儿和二谋各手握十五郡国,阿瞒手握四十二郡国,东廷手握二十八郡国。

但这会儿裴绾与荀谌已经在阿瞒治下搞出了风雨。

阿瞒虽然搞定了大豪强世家和各个郡,底下势力不出一县的士绅和寒族却闹腾起来了。

他们说要效仿东廷之治,阿瞒既然是大汉的太师,就不应该贪恋权势放着东廷之地的繁华不让他们享有。

他们也要搞士绅大会他们也要推举一县令长。

各地士绅运动风起云涌,搞到阿瞒与程昱及郭嘉等人焦头烂额。

没死在定军山的夏侯渊以及夏侯惇张合满宠曹洪曹仁曹彰等等怎么镇压都镇压不过来。

这个时候贾诩和杨彪站出来了。

贾诩辞任司空之后,没如同荀彧的盼望返回东廷,而是成为了新任司空杨彪麾下谋主。

并且已经重新坐到了九卿的位置。

杨彪旗下团聚了一群极为推崇东廷之治的西廷之臣,以自己儿子杨修为媒介杨彪甚至吸引了曹植的加入。

而且贾诩与荀谌也勾搭起来了,以他们二人为桥梁,裴绾在暗杨彪在鸣,协力推动着阿瞒治下的颜色革命。

贾诩比荀谌胆更大,他觉得要从底层搞不如从顶层搞。

他单独去求见阿瞒,各种分析,居然说服了阿瞒同意治下四十一郡实行县级推举制。

作为对阿瞒的善意回应,东廷将考绩司中负责各县令长的部分与镜事司的这部分划入西廷辖下。

包括东廷二十八郡郡守任命也交由西廷根据考绩司考评结果选派。

阿瞒尝到甜头,开始在他辖下全面推行东廷之治,并在杨彪一派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对西廷进行改革。

包括皇商行会之类的制度一一照搬,逐义司势力开始渗透阿瞒治下。

凉州边贸的红利,以及瓷坊丝绸与商贸之利开始惠及大汉七十郡,繁荣程度迅速和江东及荆益拉开差距。

阿亮率先说服备崽儿在荆益请立周庙,并逐渐向东廷靠拢。

江东二谋也开始跟进。

除了公孙氏所掌握的八郡,大汉疆域内一百郡开始混一。

但边贸的商利刺激了西羌诸多部族首领,他们开始疯狂的抢掠。

恰在此时,张让病逝。

他是在近百岁高龄含笑而逝的。

只给庚哥留下了两句忠告:

其一,世家不足信,彼辈精于内斗与自保而怯于外战,让世家主导朝堂只会让大汉衰弱下去被外族欺辱。

其二,提防羌胡,他觉得庚哥绝对算恢复了上古圣贤之治,甚至更胜出许多。

但他提醒庚哥千万不能忘记,周亡于戎狄。

倒给庚哥惊了一个激灵,因为根据他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大汉衰落之后的确是这么回事。

(感谢春秋晋国大头兵同学的点赞、发发和爱电,感谢潜水窥屏同学的爱电,感谢每一位同学的点击阅读、章评书评以及评分,么么哒爱你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