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赵福生深深的打量蒋津山。
兴许是常年不见阳光,隐藏在一丛丛头发后,蒋津山的皮肤不太好,腊黄里透出一种青色。
最诡异的自然不只是这样。
他的皮肤充满了肥硕的皱褶,像是一条条虫子,堆挤在他额头处。
……
蒋津山应该是知道自己的长相,也习惯了众人看他怪异的眼神,可此时赵福生盯着他看时,他有些恼怒的同时,又觉得不大对劲儿——赵福生看他的眼神中并没有震惊、怜悯与厌恶,反倒是认真在打量。
看他的眼睛,看他的鼻孔,看他额头的皱纹,口角的囊袋及每一处特征。
这个时候赵福生的眼神给了蒋津山一个感觉:她的眼睛仿佛一把尺子,在丈量着他脸上的一切。
“你、你瞅啥呢?”
他硬生生被赵福生盯了半晌,最终忍无可忍发问。
赵福生道:
“我在想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蒋津山问。
在他脑袋的下方,王之仪几次试图抬起脖颈,但被他用力昂头压制下去。
“蒋津山,你压制老娘干嘛呢?你是不是在偷女人?谁在看你?谁在看你?!”
王之仪一被压制,眼睛无法察看四周,顿时像是失去了平静,变得有些疯疯癫癫,开始大声的叫个不停。
她的双臂乱挥,甚至不顾一切撕抓、捶打自己的后背。
但同时她的身体中又像是有另一股力量在控制着她,令她手臂反折回来,似是试图环抱自身。
这就形成了一种十分矛盾的态度,令她整个人如同痉挛一般,十分怪异。
“……”
众人见此情景,俱都沉默无语。
王令等一部分驭鬼者见此习以为常,但许多普通令使却大惊失色。
驭鬼者脾气古怪并不罕见,可王之仪看起来又古怪得过份。
众人不敢抬头看她,深怕事后遭她迁怒,又不敢在这会儿起身离去,便只好坐立不安转头互看,眼角余光都不敢睨向这里。
刘义真等人哑口无言。
余灵珠还在为了百里祠内看到的泥像及那一刻记忆的混乱而不安,此时见王之仪发疯,她也是一脸凌乱,半晌后伸手去抓王之仪的手臂:
“疯婆子,你要打死他了!”
“我打自己怎么了?你心疼了?你这寡妇和他有什么关系?你俩是不是背着我偷情了?”
王之仪大怒。
蒋津山百口莫辨:
“没有啊,我天天和你在一起——”
“你不在我眼皮底下,谁知道你有没有和她眉来眼去?”王之仪却不领情,她越发笃定蒋津山与余灵珠有问题。
“我杀死你,你给我滚,不要长在我身体里,我要把你的皮剥出去——”
她情绪极其不稳,嘴唇哆嗦着,伸手又想去翻针线包:
“把你的眼睛缝上,把你的嘴缝上,看你拿什么去看女人、勾引女人——”
“……”
余灵珠这会儿后悔出手制止王之仪了。
这个女人发了疯,行事压根儿没有理智。
涉及蒋津山的事,这女人便无法冷静,两人实力旗鼓相当,与其跟她纠缠不休,不如将时光倒流,‘回’到先前抓她手时。
余灵珠心生退意,正欲施展厉鬼法则之际,赵福生忍无可忍,出手如闪电,‘啪’的一掌打到了王之仪手背上。
“……”
“……”
……
众人静寂,王之仪的哭嚎喊叫停止,蒋津山惊慌失措的解释声也戛然而止。
余灵珠动作一顿。
在初时的惊愕之后,一股抑制不住的笑意开始涌上她的心头。
“你闹够没有?”
赵福生脸色铁青。
她不管三七二十一,伸手抓着王之仪的脑袋将她的脸抬起。
两人目光相对,王之仪冷冷看她:
“你敢打我。”
“打你怎么了?”赵福生左侧眉峰一挑:
“我忍你很久了,在马车上的时候,你是不是拿针刺过我嘴唇子?”
“……”
王之仪没吭声。
余灵珠大感痛快,落井下石:
“是她!这毒妇阴险得很,又善嫉,谁要多看蒋津山一眼,她就出手杀人。”
“还很小心眼儿,她手里的针和那些皮有诡异,要我说,把她的皮全毁去,让她不能再害人。”
“你敢!”
王之仪脸上开始渗出血珠,脸色变得狰狞。
赵福生铁青着脸:
“我警告你们不要吵了,我忍你们很久了,这一趟进武清郡什么情况你们不清楚吗?是内斗的时候吗?事情轻重缓急分不清是不是?”
她深吸了一口气:
“王之仪,你是不是觉得谁都要勾引你男人?你都把他背背上了,男人脸庞女人身,天天与你形影不离,谁能勾引他?谁会勾引他?你们两个能不能照照镜子。”
她伸手扶额:
“都给我住嘴,我问一句答一句,其他多余的话一句不要说!”
“我——”
蒋津山正要说话,赵福生提高音量喝道:
“闭嘴!‘我’字也不准说,全部给我闭嘴!”
众人噤若寒蝉。
村头一下变得格外安静,只剩篝火中的柴禾‘噼里啪啦’燃烧个不停。
赵福生环顾四周,万安县的人神色镇定,孟婆甚至嘴角含笑,不知何时拿了个口锅炉,正往里熬着汤汁,汤水沸腾了,‘咕噜噜’的冒泡不停。
帝将同行的王令等人不敢吭声,余灵珠也抿住了嘴,王之仪一脸的不高兴,可好在谁都没说话了。
这一安静下来赵福生耳根子都舒服了。
甚至因为太过安静,她似是听到了尖锐的耳鸣声。
半晌后,她再度开口:
“王之仪、蒋津山,我问你们,你们有没有来过百里祠?”
“没——”蒋津山正要说话,王之仪突然尖叫:
“你跟她说话做什么?要你抢嘴,她要问话,自有我来回答,你打的什么主意?”
“之仪,我只是——”
蒋津山正要解释,赵福生额头青筋乱跳。
王之仪见好就收,喝完蒋津山,冷哼了一声道:
“没有!什么百里祠,听都没听过。”
“你们来过几次隶州?进过几次武清郡?”赵福生再问。
王之仪就道:
“来过一次,就是为了武清郡一案来的——”
她话音一落,赵福生又道:
“有没有遇到危险?”
王之仪原先不明白她为什么一直问这些粗浅的问题,听到此处,她倒是心中一动,猜测着:莫非赵福生一行先前在村中闲逛时,遇到了什么诡异事?
这些诡异事还是与自己及蒋津山相关的?
她正心中胡思乱想,嘴里却不停:
“没有,当时顺利进了武清郡,见了常家人,留足了七天,便启程回京。”
说到这里,她手掌像钟一样不由自主摆了两下,她柳眉一皱:
“死男人,你动我手干什么?”
“留七天是因为受镇魔司魂命册所制。”蒋津山提醒。
王之仪哼道:
“是。那时我们也受贾宜所制,魂命册有限制,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有令,离京最多十天,来回路上也要时间,所以留七天是最多期限。”
说完后,她不快的道:
“赵福生,我是看在封都的面上对你多有忍耐,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东拉西扯的干什么?”
赵福生道:
“你跟蒋津山合二为一是怎么回事?”
王之仪大怒:
“关你什么事?”
赵福生冷冷看她:
“我本来对你们两个的闲事不感兴趣,但是涉及鬼案,我可不管你们之间有什么过往,关系大家的性命,你最好老实一些。”
王之仪正要发怒,但她的一只手僵硬的抬起,动作温柔的抚摸她另一只手背。
她的表情渐渐缓和,眼圈通红,将怒火又强忍了下去。
蒋津山道:
“赵大人,你们刚刚随武家兵离开时,是不是在村中发现了什么?”
这一次王之仪没有再出言打岔。
赵福生不答反问:
“蒋大人,如果要将你们分开,除了一刀将你们二人切开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她的话听在苗有功等知情人心中,自然明白她指的是山村宗祠内供奉的泥塑菩萨。
可是这话音落在王、蒋二人及帝京令使等人耳中,则惊骇万分。
范必死兄弟、孟婆等在初时的惊讶过后,猜测赵福生此言应该是自有其缘故,并没有说话。
半晌后,王之仪发疯了:
“赵福生,你想分开我们?”
那只手按不住她的手,她暴起想伤人。
“之仪!”
蒋津山高喝了一声。
他这一喊,立时令得失去理智的王之仪眼睛重新找回焦距。
“我们不会分开,也没有人能将我们分开,我们一体两魂,生生世世纠缠在一起,永远不分开。”蒋津山道。
说完后,他又向赵福生严肃道:
“赵大人,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我跟王之仪无法分开,你说将我们一刀切开是什么意思?”
赵福生道:
“我们在村中宗祠,发现了两尊供奉的泥塑鬼神。”
她看着蒋津山的脸:
“那鬼神像一男一女,被人从头顶处横向切开,一张脸分了半侧耳朵、半具身体。”
王之仪的怒火僵滞。
蒋津山张了张嘴。
“一半是女身,男相的那张脸则是长在了后背那一面。”
她视线落到二人身上:
“头发相似,蒋津山的脸也一致,脸上的褶子、外翻的鼻孔,还有厚嘴唇包不住的两颗门牙,都一模一样——”
“你这什么意思?”王之仪怒道:
“你说的泥塑一听就是个丑八怪,跟蒋津山有什么关系?”
赵福生本来因百里祠的泥塑而感到心弦紧绷,听到这话却啼笑皆非,竟然一时说不出话来。
“你、你的意思是,在百里祠的村祠里,看到了我跟之仪的泥像?”蒋津山却没顾得上回应王之仪的话,他细想赵福生话中之意,寒毛直竖:
“你确定吗?看清楚了吗?”
“当时余灵珠、苗有功等人都在,你们不信我们万安县的人,自己人总能信的吧?”
赵福生一说完这话,蒋津山目光熠熠,冷冷的盯着苗有功看。
苗有功虽然知道蒋、王二人的存在,但此时被这样一张面孔盯着,他很快冷汗就流下来了。
“是、是的,百里祠的宗庙里,供奉着二位大人的、大人的法神泥像。”苗有功点头。
余灵珠等人俱都齐声应是,这下由不得蒋津山不信了。
“这怎么会呢?”他疑惑道:
“我二人非隶州人士,当年也只是奉封都之托,前往隶州查探程梦茵、伍次平失踪之事罢了,我们只来过武清郡一回。”
王之仪的脸埋在下方,瓮声瓮气道:
“这峡谷我们也是第一次来,更不知道百里祠。”
赵福生轻叹了一声:
“无论如何,这百里祠有问题,事实上我怀疑此地诡异,许多人、事似是与我们之中的人颇有相关——”
她分析:
“村长武家兵的姓氏、村中窦三嫂的死、户籍数字特殊——还有蒋、王两人的泥像。”赵福生皱眉:
“我怀疑,这泥像究竟是真是假也未可知。”
王之仪有些不满:
“你一会儿说见到了我们的泥像,一会又说假的,真真假假全让你说了。”
余灵珠冷笑:
“她说得有错吗?鬼域之中,真真假假谁说得清。”
两人也算冤家聚头。
王之仪本来心中有气,余灵珠的话正好撞她刀口上,她立即针锋相对:
“你还好意思说话!是谁口口声声说武清郡无鬼?现在又说鬼域。”
余灵珠不甘示弱:
“你不也来过武清郡?你们来的还是两个人,查出什么端倪没有?”
“你——”王之仪正要说话,赵福生忍无可忍:
“全都给我闭嘴!”
“哼!”二人异口同声轻哼,不约而同的转过头。
刘义真等人露出大感头疼的神情。
赵福生脸色铁青:
“都什么时候了,还一盘散沙。”
王之仪忍了气:
“你刚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算是她给的一个小台阶,变相的在认错。
赵福生听出她言外之意,没好气的道:
“我在想,要是当时带的是你去宗祠,我们看到的会不会是灵珠或者是孟婆的泥塑呢?”
她说到这里,突然问:
“武家兵已经离开多久了?”
赵福生的话令得众人倏然一惊。
大家惊恐不安转头,才发现了不对劲儿。
武少春沉声道:
“大人,百里祠的村民跑了个一干二净。”
不仅止是如此,不知何时起,大雨也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