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一刻,一队人马来到皇城,负责值守的禁军见到有披甲士卒,后面还躺了一排尸首,于是拦住想要询问,谁知其貌不扬的老吴亮出金龟大印,低声道:“琅琊侯回家探亲,请军爷通融。”
琅琊侯这三个字,在京城已是人尽皆知,得益于李桃歌自己功绩,更得益于两名郡主为他争风吃醋。
民间流传最广的传闻,不是朝堂之中那些勾心斗角,也不是戍边将士英雄无双,而是桃色艳闻,李相之子的风流韵事,二女又是金贵到天上的郡主,那可下了京城百姓不少酒饭。
当值校尉听到是小侯爷,面容一肃,硬气道:“上峰有令,无论入城者地位尊卑,都要搜寻有无携带甲胄弓弩,王侯入京,不可有私兵随行。”
李白垚如今在民间声誉极佳,在庙堂却成为众矢之的,相府大门早已门可罗雀,不再是熙来攘往,回想起来,颇有些李白垚打入天牢时的凄凉景象。
大人们逐渐疏远,下面的人当然也会相随,庙堂之道,亦是人心。
老吴耐心解释道:“军爷,京城的规矩,我们当然知晓,可躺在那的是死人,不是活人,这是要呈给刑部的证据,看完后要入棺的。”
校尉皱眉道:“并非故意刁难,实在是公务在身,你拿来刑部的公文,再把死人的甲给卸了,我速速放行。”
这哪里卸的是死人的甲,分明是相府颜面。
老吴惊讶道:“军爷,光溜溜拉进去,惊到了大姑娘小媳妇,成何体统?”
校尉固执道:“不卸甲,恕在下不能放行。”
“有些日子没遇到硬骨头了,今天又冒出来一位?”
懒洋洋的声音传来。
李桃歌左摇右晃走来,面色如同这天色一样阴冷,二话不说,蹬出一腿,正中校尉胸甲,虽然没动用真气,可也使得那人后退趔趄。
李桃歌挑眉道:“你要卸我将士的甲?”
一群士卒将校尉搀住,却不敢挥舞兵刃冲向施暴者。
大人们对待相府的态度,只是疏远,李白垚坐镇凤阁一天,就是只手遮天的大宁右相。
轮不到他们撒野。
“见过侯爷。”
面对京城里排在天字号的二世祖,校尉咬了咬牙,怒气顺着嗓子吞了进去,拱手道:“京畿重地,上峰严令,小的不敢玩忽职守,请侯爷见谅。”
李桃歌抬头望向城门,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一年前的今日,我带大军冲杀碎叶城,活捉贼子郭熙,那时人人夸我少年英雄,他们随我入皇城,万人相迎,勋贵注目,何等意气风发。没想到这才多久,我带着兄弟英魂回家,你们这些狗杂碎,非但不许入城,还要卸我已故将士的甲。”
李桃歌叹了口气,其中尽是悲凉,慢悠悠说道:“入城,挡我者杀。”
一记响亮马鞭,虽然只是打在马臀,但犹如打在禁军头顶。
车队缓缓入城。
无人敢拦。
胆子大的禁军,也只敢在后面尾随。
李相之子硬闯城门的消息,迅速在城中蔓延,许多百姓不顾风雪,跑出来看热闹。
最先知晓的,是太极殿圣人。
当小寺人禀报完小侯爷举动,刘赢不怒反笑,指着李白垚笑道:“你的儿子又闯祸了。”
颇有些幸灾乐祸。
李白垚神色如常道:“桃子生性温和,绝不会做出鲁莽之事。”
“朕信。”
刘赢点头笑道:“能为大宁出生入死的豪杰,怎会是跋扈的坏孩子,不知谁又惹了他,让老实人发了大脾气。”
小寺人乖巧道:“陛下,奴才听说,是守城校尉令死去的将士卸甲,要不然不许侯爷入城。那些亡故将士,乃是征西军功臣,所以小侯爷才一怒之下踹了校尉一脚,并带着尸身强行冲过城门。”
刘赢面若寒霜,沉声道:“这么说来,校尉敢当众辱我大宁功臣?”
小寺人弯腰不语,将头垂的极低。
能留在圣人身边的,必是玲珑剔透的聪明人,殿内殿外诸般事宜,轮不到他来评点是对是错。
刘赢慢条斯理说道:“去把那校尉头颅摘掉,悬于城门三日,以儆效尤。上将军刘罄御下不严,乏俸半年,再让他去买好棺材,送英魂入土。”
“诺。”
小寺人倒退出殿。
刘赢闭起双眸,说道:“在天子眼皮子底下,一个守城校尉都敢亵渎忠良,换作其它地方,恐怕尤甚,大宁的愚躁风气,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李白垚和段春二人对视一眼,随后目光飘向别处。
耳边传来窸窣脚步声,越来越清晰。
一袭蟒袍的刘识碎步踩在金砖,双手捧在小腹,溜肩颔首,不敢抬头。
国师冯吉祥身穿杏黄阴阳袍,跟在刘识身后,脚踩芒鞋,满脸春风笑意,虽然又胖又矮像是一团肉球,可走的并不慢。
大宁太子又清瘦了些,之前圆滚滚的身材消失不见,来到刘赢面前,一板一眼行礼,轻声道:“儿臣见过父皇。”
刘赢纹丝不动,依旧闭目养神。
圣人不动,刘识也不敢动,保持行礼姿势,汗珠从额间冒出。
长烛忽明忽暗,三名重臣恰好将刘识围在中间,气氛相当诡异。
足足过了半炷香,刘赢才睁开眸子,低声道:“最近读书了吗?”
刘识终于敢大声喘了口气,急促答道:“回禀父皇,儿臣最近读了《文昌孝经》,读了《尔雅》。”
刘赢嗯了一声,说道:“这两本虽然都是宣扬孝道的典籍,但其中蕴含为人之道和治国之道,既然你自称读了,那朕来考考你。”
刘识毕恭毕敬道:“请父皇垂考。”
刘赢停顿片刻,平静问道:“我是谁?”
刘识没料到题目如此简单,顿时惊住,略显失措,“您……您是大宁天子,受百姓拥戴的圣人,儿臣的父皇。”
“我是大宁天子,好,那……”
刘赢扯动嘴角,忽然龙目圆睁,眉角峥嵘,声音低沉道:“你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