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混低保日常 > 第448章 第三个末世世界(1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8章 第三个末世世界(19)

刘敏和三位助理问得很细致,苗茗挑着能回答的都回答了,周末两天时间,一点没浪费。

到了周一,享受两天假期的同事们焕发新的精神面貌 。

单位旁边就有社区小区,在单位待够了,以及萌发出换房计划。

被国家认可的安全房屋可以置换社区小区的房子,不过房屋面积上,会有些吃亏。

在燕京打拼多年,几代托举,自家的房子怎么都是好的,换到社区小区,那房子太小了。

经过一整个旱季,眼睁睁见着苗秘书,就是因为家里近,每天上下班,一众同事中,她精神状态最好的。

单位工作已经是顶顶好的铁饭碗,谁也舍不得,三四个月一月离开家中老小,心里也难以割舍,总是惦记着。

趁现在社区小区刚建,入住率不高,干脆了当换了吧,别等到后边想换都换不成。

不是每个单位都能容忍自家员工因交通不便,人性化地将单位改造出一片宿舍区。

换到一个新地方都是要拜山头,能找个熟悉的,心里会更放心,维茗一来单位就被围上。

“社区小区,零零九社区序号靠前,你们换过来,肯定是不亏的。

只有排前面的社区序号有社区驻军,后边可没有,这种时候,安全最重要。

但社区小区里边具体日子怎么过,我真不算了解,可以去问冯副局和省副局。”

都是同事,苗茗据实回答,这社区小区怎么样,她只记得里边有家餐馆味道还不错。

那是她这个旱季,唯二的一次在外面吃饭吃肉爽吃,这种时候,能弄来这么多肉,可见餐馆背后那东家实力和背景。

社区会维护社区小区安稳,住的人背景深,反而是件好事儿。

总体上,如果不是苗茗自己有房,又背靠研究院的小区,也愿意搬去社区小区。

谁不知道两位副局就住在社区小区,几位同事你看看我看看你,谁也不想去问。

两位副局工作上能力不缺,他们也很敬佩和认可两位领导,在个人私生活上,只想离两位领导越远越好。

苗茗懂,上班时间还早,就把有放换房心思的同事领回办公室,给他们说道说道。

“两位副局的暖居宴,我都是去过的,他们的房子布局也见过,都是一样的。

咱们零零九社区,基层是十六米,十六米往上是一层,共有五层。

房子一共两个户型,一室的和两室的,四十栋房子,每种占一半。”

自家社区起的新房子,苗茗心中是有数的,十二栋二零幺的严奶奶和严爷爷就搬去了社区小区。

喝了一口水,继续说着。

“布局就跟教学楼一样,左中右三个楼梯,每层中间是长长的廊道,左右就都是居民住房。

两室的户型一层左右各十户,一室的房子一层左右各二十户,热闹的很,现在换房还有得挑,挑上面的,挑边上的。

两个户型的房子在外面看是一样的,两室的房子,就是两个一室的房子加起来,简单的很,连个刮白都没有。”

苗茗对社区小区的两个居民住房都记得很清楚,一室户型的房子,就是一个长五宽四的长条。

一堵墙隔成两个空间,二十平的大小,留了一个四米乘三米的卧室,另一边就是八平。

两室的户型,面积翻倍,长五宽八,翻倍后四十平大小。

同样是两个三乘四的卧室,余下一个二乘八的面积,看各家怎么划分厨房,厕所,客厅或者第三个位置卧室。

房子修起来速度快的很,打好地基几乎是一天一层,房子里边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回路,毛坯风。

唯独特殊的,是墙体内外上下都有各种隔热层,防水层。

苗茗住的房子还有三十平呢,两边邻居,都是四十九平的,分成两半,二十四点五平,还要多上四点五平。

这四点五个平方可不小,能摆上一张床,多住一个人,也能放上架子,堆上满满的安全感。

了解社区小区布局后,左边邻居七零一室的方博、丁博,还有后来搬来的玉研究员、许研究员都庆幸他们下手早。

论舒适度,社区小区户型窄,一层有二十户,四十户,人员密,住里面不知道多烦人。

论安全,社区小区可租可买,还没有个正经大门,里面鱼龙混杂的,可没有一附小区独门独户安全。

大体情况说清楚,苗茗翻出了手机导航,给同事们看社区小区这庞大四十栋楼房是怎么分布。

“想安全,住这一边,社区驻军和社区工作人员住,基本住这几栋。

想要上班近,住这,来单位就是腿着的事,比我住的还近,来回就几步路。

想要方便,住这,前面就是社区超市,社区,粮站,水站这些,排队都比别人便利。”

关于社区小区的资料,同事们各自收集了些,没有苗秘书说的全面。

听她一说,很容易理清思路,不愧是做文字工作的,不愧是单位的门面。

客气的将同事们送出去,苗茗抖着二郎腿。

换吧换吧,都换过来,以后大家都是走路上下班,可以每天回家,自己就不会这么显眼。

送走了这些同事,苗茗又迎来了冯副局和沈副局,这两位是无事不起早,来找她,必定是有麻烦事。

坐下,倒上茶,各自喝着,果然麻烦来了。

他们找苗茗,是为了单位食堂的事来,社区驻军的食堂,最多能给单位送三餐送到下月初。

关于这单位伙食是个什么章程,两位副局想听听苗秘书这位老人的意见。

苗茗能有什么意见,这时候绝不能落话头,一旦说些什么,以后两位副局不就是有了由头用,拿她现成的话来堵同事的嘴。

苗茗疯狂摇头,示意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秘书,可拿不了这样大的主意,还是两位副局辛苦些。

她就是个小兵,帮忙跑腿做事还行,拿主意,可不是这块料,有什么任务,尽管吩咐,别的她是有心无力。

自家单位,是少有的会提供三餐,毕竟是特殊单位,上面下边有需要,都是二十四小时上班,时刻待命。

三餐作为后勤保障,必须跟得上,这不只是单位内某一位普通员工的福利,而是从上到下所有人的福利。

三餐保住了,至于怎么混这三餐,两位副局神通广大,想来是有办法。

他们可是一来就解散了食堂,开除了食堂三名员工,又火速扯着社区驻军的大旗。

区区一个解决单位内员工伙食保障问题,一定是拦不住两位副局。

关于这事,苗茗更倾向于重开食堂,她吃惯了食堂,别人家食堂再怎么好吃,就是不如自家食堂合胃口。

单位所属办公楼可是足足三层,楼下两层,现在是完全闲置,总不能一直空着,这样空着,上面可是有理由收回。

两位副局还未到任时,最艰难的时候,洪水涨了三四层楼,日日用皮筏艇送来食材,食堂都没饿着自家人。

当初发现食堂三位同事自守自盗的愤怒,已经逐渐消磨,只记得起毛叔的手艺,还有食堂还在时,个个吃的肚圆。

不是说现在吃不饱,这驻军食堂的口味,就是跟他们不一致,又是从他们那送来的,哪有刚出锅带着锅气的好吃。

气温缓和,逐渐放凉,已经从五六十度逐渐降到四十七八度。

气温降了,居民用水量下降,汛期补足了一年的雨水,干旱了几个月的华国,滴水未降,各地也终于有了降雨。

各社区水站都能准时供应居民用水,社区水库慢慢有了用水储备。

苗茗每天也不用绷着精神,单位沉积了几个月的味道慢慢散去,这才是生活啊。

单位同事们也能准点打卡,按时上下班,一下班都忙各自的事。

不少同事都向单位打了在职证明,又分别跑了自家社区和零零九社区,做了自家房子认定,着手换房的事。

关系好的同事会自发换到一处,家里能够相互照应,老人有说话的地,孩子们能相伴上学,能少操很多心。

人的地方是划分势力的,几家人抱团,去社区粮站、超市、水站排队都底气足。

苗茗重新过上了喝茶踩裁缝机的快乐日子,也有同事选了搬家日子,想让苗秘书赏脸,一起吃个饭。

九月都没过,这才过去几天,一周都没吧,这就是末世后的效率?

吃个饭,这不就是暖居宴,这年头下馆子人少,又恢复了几十年前的习惯,上门做客,还要拎点口粮。

谁家也不富裕,粮食都是定量,你去做客多吃一口,主人家里就少一口,少不得拎点吃的。

苗茗吃过不少场暖居宴了,玉研究员和许研究员搬来一附小区时吃过,刘敏搬去二府小区时吃过,还有两位副局的。

这暖居宴,有好有坏,两位副局那边,也不是坏事,他们理亏,摆明态度后只聊工作,不需要与两位副局家人打交道。

“这是好事啊,恭喜!什么时候?”

“周六中午,我们几家一起搬,社区小区有家不错的店,在那简单吃一餐,苗秘书千万别客气,人来就行。”

社区小区有单独的功能性建筑,里边也有人盘下门面做生意,干什么的都有。

这么说,倒是不错。

搬家是喜事,以后无论旱季、寒潮还是汛期,都能一家团聚,一家人聚在一起,干什么都有劲。

几位同事都是平时关系还不错的,他们家住别的社区,苗茗之前也是找他们换的馒头。

对于周六中午这场聚餐,苗茗直接答应,表明自己一定会准时到场。

“沈副局和冯副局那边?”

“先去请过了,两位副局忙,周六已经约了聚餐。”

再没有问题了。

刘敏那边,度过最初的疯狂,苗茗也没了那做人形问答器赚积分的机会,周六有的是时间。

苗茗还提前问了,方不方便她去几家坐坐,喝杯茶,然后一起去社区粮站水站买点东西。

都说苗秘书好相处,从不为难人了,同事之间有些什么小忙,只要少许积分,也乐意帮。

之前工作压力大,苗秘书的缝纫机停了,这会嘎吱嘎吱踩起来,他们也能找苗秘书,帮自家孩子缝件厚实的棉衣。

别人都没有苗秘书那样的好手艺,单算布料和棉花的价加上积分,得到一件又厚实又保暖又防风的棉衣,还是他们赚了。

这样一件棉衣,放外面卖得多少积分?小孩子衣服小,工序可一道不少,苗秘书就是心太善。

苗茗:啊!我嘛?如意技能了解一下,况且要积分可不少。

苗茗知道自己在同事间口碑应当不错,单看这次,不就是一个例子,几位同事想换来零零九社区住,只找上她,没找两位副局帮忙。

谁家都有自己私藏的手艺,现在是末世,保不准什么时候就需要。

就像苗茗,单位内,她出名的手艺,是踩缝纫机的技术,上班不忙的时候,可以在上班时间轻松赚积分。

单位外,随着一附小区原有居民外搬,修理小能手苗茗的名声,已经传遍一附小区、二附小区和社区小区。

谁不穿衣服?谁家东西没有坏的那天?苗茗这,价格公道,小贵,凡是苗茗有时间,都愿意找她帮忙。

踩缝纫机和日常修理,都是不起眼的小手艺,旁人看,苗茗赚积分是实打实的花了力气费了心思,也没有人吃味。

旱季,苗茗是没时间忙这些的,只有能安心窝在办公室时,苗茗的缝纫机和工具修理包才会重出江湖。

苗茗的日子又恢复了她最熟悉的节奏。

一附小区的邻居们,知道苗茗所属单位旱季是最忙的,都没好意思上门求帮忙。

现在到了旱期的小尾巴,苗茗晚上又背着修理包,扛着折叠梯,穿梭于一附小区,赚足了积分。

可别说苗茗没有花钱的地方,最近的新闻,贯穿华国铁路线又恢复交通,社区那边,来了不少好东西。

社区农场社区牧场,在大家伙的努力下,每天产量还不错,社区粮站这几日展台都摆满了。

九月,已经是秋天,按照前几年的习惯,该囤东西过冬,攒了大半年的积分,这时候要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