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帐外突然传来骚动,却是太子朱标冒雪闯入,青色儒袍上沾着草屑。这少年面色苍白,却扑通跪在朱元璋面前:“儿臣附议张先生!昨日儿臣见降卒中有人带着《孝经》,他们也是被苛税逼反的百姓啊!”

朱元璋拍案而起,令牌砸在地图上的“大都”二字:“你懂什么!王保保的铁骑随时会反扑,留着降卒就是养虎为患!”话音未落,朱标忽然从怀中掏出本残破的《道德经》,内页夹着片枯黄的银杏叶——正是当年张君宝在平江府所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少年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张先生教儿臣读《清静经》,说‘心若清静,天下自安’。父亲难道忘了,我们起义是为了让百姓活下来,不是为了成为和元廷一样的屠夫!”

朱元璋猛然转身,盯着帐外漫天飞雪。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皇觉寺外看见元兵将难民头颅挂在旗杆上的场景,那时他攥着半块冷饼发誓要让天下人吃饱饭。此刻张君宝将麦种埋进帐前积雪:“杀降者损阴德,留生者积善缘。施主看这雪下的麦苗,杀了它们,春天就没了收成。”

最终,三万降卒被编为“屯田卫”,在德州垦荒戍边。朱标每日带着郎中去营中施药,竟学会了用道家“五禽戏”给伤兵调理气血。某日朱元璋微服查营,看见儿子正蹲在泥地里,给一群降卒演示如何用艾草熏灸冻疮,身后张君宝负手而立,吟诵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两句不是说圣人冷漠,”朱标抬头时,睫毛上沾着草絮,“是说圣人看待百姓如同刍狗,不偏不倚,皆要爱护。”朱元璋望着儿子眼中的光,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见马皇后时,她也是这样捧着一碗热粥,眼神里盛着比火光更暖的东西。

北伐大军开拔那日,朱标将自己抄录的《太上感应篇》分发给各营主将。张君宝站在城楼上,望着朱元璋的帅旗在风中舒展如翼,忽然对朱标说:“太子眉间有慈火,日后当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真意。”少年却摇头:“先生曾说‘柔弱胜刚强’,儿臣只愿这天下,少些刀兵,多些炊烟。”

马蹄声渐远,雪地上的麦苗在寒风中微微颤动。朱元璋摸着袖中朱标塞来的平安符,符上歪歪扭扭写着“止杀”二字。他抬头望向大都方向,却见张君宝在城楼上负手而立,道袍被风吹成一片流云,宛如天际悬着的一道太极图。

洪武十年,文华殿内烛影摇红。朱标将《淮南子》竹简推至朱元璋案前,玉简上“治大国若烹小鲜”几字被朱砂圈得通红:“父皇,河南蝗灾已三月,儿臣想调太仓库粟米三十万石赈灾,再颁《劝农书》教百姓以虫养鸭——”

“三十万石?”朱元璋的朱笔重重划过奏疏,“你可知徐达北伐时,十万大军月耗粮才五万石?国库要备着打北元、修运河,岂能养闲人!”他忽然咳嗽起来,指缝间咳出的血珠溅在龙纹御案上,宛如绽开的红梅。

殿外忽有鹤鸣掠过,张君宝的道袍随月光卷入殿内。他望着朱元璋日益瘦削的脸庞,从袖中取出个青瓷瓶:“这是太和山的紫芝膏,可缓虚火——”

“张先生又来劝我施仁政?”朱元璋盯着瓶身纹路,那是当年朱标病重时,张君宝亲手所绘的太极图,“蓝玉案你劝我留他全尸,胡惟庸案你说‘法不责众’,如今连赈灾也要按道家那套‘无为而治’?”

张君宝忽然跪地,白发垂落遮住沧桑面容:“老衲今日不谈治国,只问陛下本心。还记得皇觉寺敲钟时,您说‘愿天下再无饿殍’吗?”

殿内死寂如坟。朱元璋想起昨夜梦见的濠州乱葬岗,无数白骨从地下伸出,每只手都抓着他的龙袍。他猛地起身,腰间玉带勾翻了案上茶盏:“够了!朕是天子,天子要做的是让江山永固!你若再啰嗦——”

“老衲懂了。”张君宝叩首三次,起身时从怀中掏出泛黄的《九阳真诀》,内页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正是平江府初遇时所赠,“当年老衲误判天数,只道陛下是‘持剑安民’之人,却忘了——”他望向殿外被夜枭惊起的鸽群,“剑可护民,亦可伤民。”

三日后,太和山传来消息:邋遢道人张君宝于天柱峰下结庐,挂单武当,自称“三丰”。朱标冒雨赶去时,只见到草庐壁上用炭笔写着:

“龙入深海需藏爪,道在人心不在山。”

少年皇子抚着字迹落泪,忽闻山后传来钟磬声,却见张三丰携一童子采药归来,道袍上沾着晨露与山花,竟比在朝堂时清瘦了许多。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前一月,曾托人给张三丰送去幅画:江上一艘渔船,渔夫却在船头晒书,船尾养着一群鸭子。张三丰望着画中“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题字,忽然在画角补了朵流云,云隙间隐现太极双鱼。

朱元璋收到这幅画时,正握着蓝玉案的处决名单。他盯着画中渔夫的草帽,忽然想起张君宝最后一次见他时,曾说“陛下看这江山,是铁桶还是鱼塘?铁桶虽牢,却困死了活水”。他颤抖着将画贴在《大诰》之上,却见墨迹未干的流云渐渐晕开,竟似当年鄱阳湖上的漫天火光。

永乐年间,有人在武当金殿见过一位百岁老道,能徒手接落雪成球,掷出后化作白鸽飞去。道童说师父常望着南京方向出神,腰间总挂着半块断剑——那是当年朱元璋所赐龙泉剑的残片,剑身上“奉天”二字已被摸得发亮。

而此刻,太和山巅的云雾中,张三丰望着山下新垦的梯田,忽然对弟子们说:“当年我教那位陛下‘以柔克刚’,却忘了——”他拂尘轻挥,满山松涛竟化作《大风歌》的旋律,“刚柔本一体,如阴阳相济。只是有人执剑太久,便忘了握剑的手,原本该用来扶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