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突然掀起了一股抛售泰铢的狂潮,这一情况引起了冷眉的高度关注。她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到了这个重要消息,并毫不犹豫地将其转达给了吴炜。
接到冷眉的紧急报告后,吴炜陷入了沉思。他不禁疑惑,索罗斯为何如此迅速地采取行动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正当吴炜苦思冥想之际,弗朗茨·德维尔的电话打了进来。通过与弗朗茨的交流,吴炜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索罗斯此举并非真正的大规模进攻,而是一次试探,目的是摸清泰国政府拯救市场的决心和力度。
然而,尽管这只是一次试探,但吴炜深知,这意味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大战即将爆发。他意识到,必须争分夺秒地做好应对准备,以确保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吴炜开始频繁地与各路人士进行沟通。他精心策划,详细安排每个人出手的时间和契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索罗斯和国际游资的夹击下,争取到最大的国际游资的夹击下,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在紧急召开的东南亚各国央行会议上,各国行长一致同意在遇到货币危机时共同进行多边或双边干预,同时泰国提高利率,再次强调汇率不会贬值。
而后,泰国央行投入 20 亿美元暂时的稳住了局势,但汇率攻击从隐蔽转向公开化。
与此同时,泰国中央银行向那些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和住房贷款公司下达了一项重要指令:它们需要增加资本金,具体数额为 100多 亿铢(约合 3.9亿多美元)。这一举措旨在缓解这些公司的资金压力,确保它们能够继续正常运营。
不仅如此,泰国央行还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们被要求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原来的 100%提高到 120%-130%之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和储户的利益。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泰国央行的这些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稳定效果。相反,它们意外地引发了民众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情绪。人们开始担心银行是否真的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于是纷纷涌向银行提取存款,导致挤兑现象的发生。
挤兑的出现使得银行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许多银行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而股市也受到了这一事件的冲击,投资者信心受挫,股市暴跌,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动荡。
在历史狙击泰铢这一事件索罗斯对泰铢的狙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两次出手,中间间隔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这一间隔,无疑给了市场一个喘息的机会,也给了其他参与者一个思考和应对的时间。
然而,吴炜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间差,并迅速展开了自己的布局。
吴炜心想:“你不是没有第一时间通知我吗?那好,我就来个釜底抽薪,比你先行一步!”
于是,吴炜开始暗中谋划,调兵遣将,准备在这场金融博弈中一决高下,绝不给索罗斯留下更大的盈利空间。
一旦泰国政府摆烂,放弃泰铢的汇率,那么即便是泰铢一落千丈,短时间也不可能获利,毕竟时间损耗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