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天前。

位于定襄城西面的阴山余脉下,一个小部落的营地中。

前来谋夺传国玉玺的袁天罡和准备前往幽州的宝音公主,机缘巧合的在这里相遇了。

在一系列的试探之后,袁天罡发现薛延陀的宝音公主对燕王李恪芳心暗许,交集不可谓不深。

想着他们这些中原人,伪装突厥人的破绽实在太大,倒不如借助宝音公主等草原人的身份行事。

等到萧皇后和杨正道暴露,这样不仅能让李恪彻底摆脱嫌疑,而且还能顺势将这个嫌疑抛到突厥人身上。

只是,如此一来,说不定突厥这个地方,就会顺理成章的进入陛下的视线。

虽说最终查找传国玉玺的这个任务,十有八九会落入燕王殿下的手中。

但终归朝堂波谲云诡,加之李恪也有贼喊抓贼的嫌疑,若是被人趁此攻讦,反而有些弄巧成拙。

但无论如何,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

袁天罡决定,还是由宝音公主一行人带头出面,前往定襄城,提前劫住萧皇后和杨正道一行人,将萧皇后手里的传国玉玺给夺过来。

听说能够帮助到李恪,宝音公主也是欣然同意了袁天罡的提议。

只不过宝音公主在智谋、胆识,甚至在武力方面都远超一般的中原姑娘。

但说到底,终归还是年轻人,在经过苦苦一天的等待之后,见到袁天罡还是没有采取行动,不由得也有些焦躁。

她猛地掀开营帐帘幕,寒风卷着雪粒扑在脸上,也没能冷却眼底的急切。

“袁先生,既然你们中原人这么在意那个“破石头”,怎么还不动手啊?不是说要趁着风雪不是说要趁着风雪突袭吗?”

宝音公主攥着手中的银鞭,鞭梢上的铜铃随着动作发出细碎声响,在寂静的营帐里格外清晰。

却不料袁天罡如同入定的老僧一般,坐在篝火旁,好像一点也不担心李恪的突袭计划会失败。

“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早上一直等到现在,整整等了一天时间,现在天都快黑了 ,难道您老就不怕你的计划不被燕王他采用吗?

听到宝音公主的话,袁天罡缓缓睁开双眼,火光在他深邃的眸子里跳跃。

\"公主莫急,时机将至,在稍等一会就好...至于燕王殿下会不会采用袁某的计划,那你就不必忧心了。”

“哈哈哈哈哈...”

说到这,他自信的笑了起来。

“你要说当官,亦或者朝堂上的权谋,袁某或许不如那些宰辅重臣,若论兵法韬略...也许不及代国公李靖。可若是论推演天机、洞察人心。”

袁天罡眼中精光闪烁,\"以及天文地理、机关术算方面,燕王殿下比任何人都清楚袁某的造诣。\"

“那你既然这么有把握...”说到这,宝音公主掀开帐门,不顾巨大的风雪刮进营帐,吹的袁天罡身前的篝火灰烬到处飞舞。

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定襄城方向道:\"那为什么定襄城到现在还一点动静都没有,到了现在还不行动?”

袁天罡也没有想到,看起来十分精明的宝音公主会问出这种问题。

也不知道是等待的时间太久,以至于这位草原公主失了平日的沉着。

“公主殿下,中原有句古话叫:风黑月高夜,杀人放火天,想要出其不意,自然是要等夜色彻底笼罩定襄城。”

听到袁天罡的话,宝音公主也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连这一点基本的战术素养,都给忘记了。

宝音深吸一口气,任由寒风吹散脸上的燥热,但嘴上还是不服输地嘟囔。

“难怪我父王说,中原人的脑子里,全部都是阴谋诡计和弯弯绕绕。”

宝音公主银鞭重重甩在帐杆上,震得挂着的兽皮地图哗哗作响。

“非要把简单的事弄得这般复杂!若依着薛延陀的法子,早就趁着风雪杀进定襄城了。”

袁天罡闻言轻轻一笑,站起身来,望着帐外的风雪开始变得愈发狂暴。

就连刚才还能看地定襄城,也被风雪完全吞没,消失在白茫茫的天地之间。

\"公主此言差矣。这不是阴谋诡计,而是——\"他忽然压低声音,\"天时地利人和。\"

听到袁天罡的话,宝音公主下意识就想反驳几句。

袁天罡却似乎是看透了宝音公主的心思,不等她开口,就率先开口道。

“天地间的地脉之气,正在不断聚集,再过一刻钟,这场风雪就即将到达顶峰,要是老夫猜测的不错,燕王殿下应该马上就要发动进攻了,我们也可以开始准备行动了。”

望着黑漆漆白茫茫一片的风雪夜色,就连刚才还能看见灯火的定襄城也彻底隐没在狂舞的雪幕中。

临了,宝音公主又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

......

毕竟,万一要是李恪他们没有行动,贸然跑到定襄城下的他们,可真就成了那些突厥人箭下的活靶子。

别说她们这些人的性命难保,打草惊蛇之下,就连今天晚上的夜袭的计划,也会被提前察觉到异样的突厥守军加强戒备。

那时别说偷袭了,就算是想要攻城,面对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也只会落得个损兵折将的下场。

宝音公主攥紧银鞭,刚想建议那位气质看起来特别不凡的袁先生,要不要先派几个人过去打听打听。

反正距离也不远,一来一回也花不了多长时间。

却不料,那位袁先生对自己的推演深信不疑。

这会工夫已经将那些休息了整整一天的士兵们喊了起来,正在整理着装,检查武器。

看他们一身的突厥伪装服饰,宝音公主明白过来,就算没有她们一行人,这些人也已经做好了混入城中的准备。

只是在身份上,没有他们来的方便而已。

想到这里,宝音公主也不再多言,朝一旁的护卫首领点了点头,示意他召集人手。

很快,凛冽的寒风大雪中,薛延陀死士们迅速集结,弯刀在风雪中映出冷冽的光。

见到明明是袁天罡一行人先行准备,没有想到他们都已经集合完毕了,袁天罡一行人却还没有集合完。

这让宝音公主忍不住的皱眉,就在骑着战马的宝音公主,等待袁天罡一行人时。

骑马而来的袁天罡,却将一捆白色的布条塞进了宝音手中。

“将这些布条系在右手胳膊上,这是老夫与燕王殿下事先约定好的,因为估计到,到时候战场局势混乱,我们又都是伪装成突厥人的模样,以此辨认友军。”

“好缜密的心思。”

宝音公主心中暗惊,脸上却不动声色的将手中的白布条,分发给薛延陀勇士。

待到所有人都系好白布,袁天罡朝着宝音公主点了点头,率先率先策马踏入狂舞的雪幕。

他身后的燕王卫们立刻催马跟上,突厥战袄在风雪中翻飞,摩擦出冷硬的声响。

见到这些刚才还表现出一副懒散模样的中原人,此刻却展现出令行禁止的可怕纪律。

如出鞘利刃般锋芒毕露,被他们展现出来的豪气所影响。

薛延陀的勇士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夹紧马腹跟上,弯刀在腰间随着战马颠簸轻晃,映出的冷光与风雪。

夜晚的风雪真的是大,大到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嘴。

似千万把钢刀刮过众人的面颊,打的人生疼。

出来没一会的宝音公主,尽管戴了一个面纱,还是被风雪灌得满脸刺痛。

面纱上也很快结满冰霜,冻得她脸颊发麻,几乎失去知觉。

不过这时的她,也终于明白袁天罡他们,为什么会把偷袭的时间,定在现在了。

因为这般狂暴的风雪,不仅是绝佳的天然屏障,更是突厥守军懈怠防备的温床。

呼啸的风声掩盖了马蹄的轻响,翻飞的雪幕模糊了了望塔的视野,即便是最精锐的哨兵,在刺骨的严寒中也会因呵气成霜的困窘而分神。

最重要的是,只有疯子才会在这样滴水成冰的寒夜发动突袭。

十几里的路途,虽说因为风雪从而行进艰难。

但好在众人皆是精锐,一炷香之后,他们也接近抵达了定襄城郊所在的位置。

“看样子,燕王得手了!公主,该我们上场了!记住你的任务。”

说话间,袁天罡和云安等一行燕王卫,就下意识控制马速,落在宝音公主一行人身后。

宝音公主还在试图理解袁天罡这句话的意思,下一刻,定襄城突兀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只不过此时的定襄城,与一个时辰前看到的定襄城轮廓截然不同。

当时,虽然因为距离远,看到的画面比较模糊。

但定襄城还是一片安静、和谐的模样。

可此时的定襄城,像是处在一片火海中,火舌舔舐着雪幕,将半边天染成诡异的赤红色。

到处都是喊杀声、惨叫声以及火焰燃烧木柴的爆裂声,仿佛整座城池都在痛苦地呻吟。

数不清的突厥人,像一只只无头苍蝇一般在营地内乱窜,有的举着弯刀盲目挥砍,有的朝着起火处狂奔试图救火,更有一些贵族抢出一些财物,从而骑马逃跑。

人生百态,莫过于此。

有道是旁观者清,刚刚进入战局的宝音公主看得分明。

这次袭击而来的燕王李恪,带领的骑兵其实并不多。

但那些突厥人像是已经被燕王李恪的突袭,彻底击垮了胆魄。

燕王李恪也是艺高人胆大,将手下的骑兵,以五十人亦或者百人为一队。

分散成数支小队,如尖刀般插入突厥大营各处要害。

他们并不恋战,而是专挑粮仓、马厩、帅帐等重要目标下手,纵火焚烧,制造混乱。

每支小队配合默契,一击得手便迅速撤离,在雪夜中神出鬼没,让突厥人根本摸不清唐军虚实。

如同一把烧红的烙铁插入黄油,在突厥营地中犁出一条条血肉通道。

宝音公主等人甚至还看到,有几个因为冲锋的太快,从而与队伍走散的数名燕王骑兵。

明明只有几个人,却追着近百名突厥士兵砍杀。

那些突厥人竟无人敢回头反抗,只恨爹妈少给他们生了两条腿。

此刻宝音公主,终于有些明白。

这场看似简单的夜袭,从等待时机到利用天象,每个环节都暗藏玄机。

她望着火光冲天的突厥营地城池,她不禁喃喃自语。

\"父王说得对...这些中原人,果然都是些擅长阴谋诡计的可怕家伙们...\"

说话间,宝音公主一想到这些突厥人,也是长期压迫他们族群的死敌。

她的父亲夷男可汗,就是因为受不了突厥人的欺凌压榨,这才放弃曾经肥美的草场,率领薛延陀部远走郁督军山。

那些年里,族人的牛羊被突厥骑兵抢走,孩童在寒冬中冻死,少女被掳走为奴,草原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血泪。

现在见到突厥人在火海中狼狈奔逃,宝音公主的眼中闪过一丝快意。

受到刺激的她,胸中积压多年的仇恨如岩浆般喷涌,眼中寒光一闪,抽出唐刀也欲加入到厮杀之中。

好在一旁的袁天罡,在看到宝音公主拔出唐刀的那一瞬间,就预料到她会冲动行事,立即策马上前弯腰拉住了她座下战马的缰绳。

“明安巴雅尔小姐,你还记得我们的任务吗?”袁天罡厉喝一声,用宝音公主的曾经用过的化名,提醒她,她们现在的任务,而不是简单的多杀几个突厥人。

宝音公主身下的战马,一下子就人立而起,前蹄在空中划出凌厉的弧线。

好在宝音公主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双腿猛地夹紧马腹,身子如苍鹰般沉稳伏低,三两下便将躁动的战马安抚下来。

这才没有甩下战马。

而这会工夫中,宝音握着唐刀的手却渐渐松缓——袁天罡的喝问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心头沸腾的复仇之火。

“袁先生,我怎会忘?”宝音公主歉意的朝着袁天罡笑了笑。

“只不过眼看着这些仇敌近在咫尺,有点控制不住情绪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