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九日黄昏,正在重庆和国民党政府谈判的中G高层代表武先生,突然乘机返回了延安,和最高层几位商谈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一早又急匆匆地返回了重庆。
当天中午,武先生又和重庆政府官员张文白、嵩子文等人,一道陪同缅甸政府的特别代表、陈嘉庚先生乘坐缅甸国的专机抵达了延安。
yan.an方面,一干领导人几乎全体出动,一起迎接陈嘉庚这位对自己组织有过重要帮助的客人。
一九四零年五月,陈嘉庚就到访过延安,和杨子任进行过接触。那个时候孙义成还在冀南军区,不过他的境况已经发生变化,才刚刚有了离开想法的苗头。
上次陈嘉庚来延安,不过是以一个爱国华侨的身份访问延安,这一次,则是以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两者之间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陈老为何要千里迢迢的来延安呢?这事还得从缅甸军队进入中国战场说起。
答应了华盛顿的要求,孙义成同意出兵中国战场,协助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不过在和重庆政府商谈的时候,他就提出自己的部队要北上华北,不能只留在南方作战。
为了说服江开思同意缅军北上,孙义成甚至将苏军攻占东北后的许多“可能”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部队有机会的话会先苏军进攻东北。
这些想法中虽然有忽悠老江的成份在里面,但多少也包含有一些真实想法,比如进攻东北。当然,北上支援八路军部队,也是他蓄谋已久的。
重庆政府同意了这件事还不算成功,还得和陕北的八路军高层进行接触,说明情况。
不说明的话,万一缅甸军队到华北,还没有和日军打起来,就被怀疑是来和自己抢地盘的八路军干起来可就麻烦了。
因此,重庆就得和缅甸政府一起,派出人员到延安,给八路军高层做一个说明。而缅甸政府官员里面,也只有陈老最合适了。
四四年底,陈老就已经从官员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这是他自己坚决要求的。
四四年时,陈老已经七十岁高龄。不管体力还是精力,都无法主导年轻的、日新月异的、全负荷运转的缅甸政府工作。
孙义成也清楚陈老的情况,只能让老让人退休养老。但这次yan an之行,手下一众官员中,还真找不出一位,能够和华北方面资历平齐对接的,只能将陈老又拉出来。
缅甸政府现在的官员里面,出使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可以随随便便的派出一人即可,包括华盛顿或者重庆。
但华北方面不行,面对杨子任,孙义成必须做出最高的姿态和必须的敬意,派出最有分量的人去才行。
当然,作为一国元首,他自己就是最有分量的人。不过现在的他,还真不能出面到延安,原因是那边有很多大佬,包括学校老师,都见过他,知道他是谁。
其次,他已经计划要去北面零元购,时间上也顾不过来。
在安排陈老去北方之前,孙义成就已经发过电报给陈老,将自己的一些(是一些,不是全部)主要想法告诉陈老,要他转告陕北领导。
武先生等人这个时候恰好在重庆,和国民政府就组建联合政府谈判。
于是,这个消息就先通知了武先生知道,他才急急忙忙飞回延安进行汇报,征得会议同意后才有这次陈老之行的。
陈老和延安的会谈简单而直接。
首先,缅甸军队是同盟国派出的援助军队,战后不会在中国停留一兵一卒。
第二,缅甸军队到达华北后就会直接到第一线战场,不会到敌后和八路军抢地盘。当然,在八路军根据地做必要的休养和停留,这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缅甸军队攻打下来的地盘,可以交给延安,也可以交给重庆,最后就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第四,缅甸军队可以为八路军提供一些先进武器装备,诸如飞机、坦克、大炮、卡车等等,以加强八路军的作战能力和装备水平。
第五,延安方面视情况,对缅甸军队提供粮食等补给方面的援助,缅甸政府会按照同等价格进行购买。
对于缅甸政府的上述条件,延安方面在经过简单的讨论后就同意了,关键是这些条件对于八路军来说,基本上都是非常有利的。
虽然在第三条里,说缅军打下来的地盘可以交给八路军,也可以交给国民党军队。这个条件看似对己方不利,但实际暗藏玄机。
因为在华北地区敌后战场活动的,八路军要占绝大多数,因此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等于是在变相的支持八路军。
“这个小同志还真有意思,又是送武器又是送地盘的,如此明显的偏袒行为,要是让老江知道,还不得又发脾气了!哈哈!”
一位老Z在商谈完后,很是惬意地说道。
对于缅甸元首是自己麾下的战士这一事,陕北方面有一些人有些回避,但老Z不会,他是一个坦坦荡荡的人。
“老Z说得对,这又让我想起三九年的事情。看来这位虽然人在国外,但心还是系着国家民族的,是一个不错的同志!”
“那些事我们就不要再提了,还是想想看如何回复陈老吧!他给我们带来了如此的大礼,我看我们也不能太小气,让陈老和那位小同志看我们共产党人的笑话!”
正在吞云吐雾、听着众人讲话的杨子任开口了,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站起来,面对众人,用他特有的口音说道:“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是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们的敌后根据地可以完全放开,供缅甸军队进入,休整和补给。
第二,缅军行动时,我们可以派出熟悉地形的人做向导,每一支缅甸部队我们都可以派出一个小分队,帮助他们熟悉地形。
第三,八路军可以为缅甸军队提供日军的情报,只要他们需要,我们能提供多少就提供多少,绝不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