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风起大浩 > 第13章 大朝会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呜~”

“啪!啪!……”

随着一阵威武悠扬的号角声,朴老狗也在朝天殿前用力的甩起了长鞭,每逢号角声高潮,他也会打出一个响脆辽远的鞭声。

“诸臣上朝~”

这是另一个老太监站在天梯的另一角朝着下面早已等候多时的大臣们所喊。

而听闻此言的诸臣这才赶忙挪动身形缓缓走上了天梯,他们尽皆都是低着头向前走去,一方面是礼仪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实在太冷,被冻的都不敢抬头。

并且,他们也不敢互相偷偷言语,两侧都有金刀侍卫站着,他们要是被发现随便说话,那是会被以“嘲奉”罪处罚的。

“开天门~”

随着那老太监的又一声长啸,朝天殿的两侧大门也是被八个小太监缓缓推开。

“啪!!!”

“进!~”

这一声则是刚打完最后一鞭的朴老狗所喊,随后朴老狗便是“刷!”一下子将那长鞭缠在了身上,引着众臣便是走进了大殿。

而此时石曜早已端坐在龙椅之上,秦子玉则是满目冷冽的正身站在他的身旁。

“贺!!”

朴老狗走上高台后便又是一声大喊,而随着这声大喊,底下群臣也是连忙撩起长袍朝着石曜跪了下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石曜淡淡的抬手说道。

“谢陛下!”

随后众臣便又是扶膝起身,恭敬的各自站定,不敢再有其他动作。

“本来这个大朝会,应该是要在去年年末举行的,可北疆出了事情,不得不延误!而朕也本是打算在正月初一初二补办大朝会,可秦武王劝朕,说还是让各位大臣过个好年吧!毕竟,各位于国朝而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谢武王!”

武将一边在马振江等人的带领下最先纳首拜道,见此文臣一侧也只能是不情不愿的拱手下拜道谢。

“呵!看来你们这群老学究还不满意嘛!怎么?难道非要朕下去给你们叩首才能知足嘛!”

“臣等不敢!”

“砰!”

一众文臣被石曜这么一吼当即也是吓破了胆,随后便是跪了下去并将头重重磕在了地上。

“哼!朕本是不想对众卿发火的,可众卿何薄于朕!李越等人已于新年前出发北疆了,连个年都没过上,他可还是两朝老臣尊崇至极之人!可尔等呢?不思,上报君恩,下抚黎民,整日却只是寻欢作乐,可知罪乎!”

“臣,知罪!”

这次连武将那边也是跪了下去,尽皆俯首在地口中称是。

“都起来吧!朕还没有这么大的火气呢!”

众臣闻言也是心中腹诽不已,合着刚才大喊大叫的人不是你呗?

但想归想,能站起来谁愿意跪着啊,下一刻众臣也就顺心的都站了起来。

“现在,朕和你们说一说正事!”

石曜见众臣闻言尽皆面色一紧,嘴角也是露出了一抹笑意,又接着说道,

“众所周知,我大浩在北边实行的是‘三级跃迁制’!分别是朝廷直辖北疆,藩王与边军并治漠北以及分设驻军威慑北海!

这是当年先帝制定的羁縻之策,为的就是分化漠北,北海的野人蛮夷,如今已有近乎三十年了。

而这一制度给我大浩带来的负担也日益巨大!已经是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啦,诸臣都提一提意见吧,朕且听着!”

说罢石曜便是浑身慵懒的倚靠在了龙椅上,只是那眼神却让下面的众臣倍感脊骨发冷。

“臣,有言!”

赵九敏说着便是走出了横跨一步走了出去。

“讲!”

石曜随意说道。

“臣以为,这漠北治理虽有‘藩王与边军共治’之名,可实际却是,边军多治在漠北与北海交界处,然藩王封地又极为有限,故而漠北内部大片疆土都是处于无人管控的状态。

如今漠北百姓人数僻少,还不成多大问题。可若是再过三十年呢?这三十年来漠北多有战事,每战必戮不下万首,可日后呢?陛下应该清楚,这生活一旦太平,那么人口便会迅速增加,到那时漠北倘若还是如今这般治理制度,臣,恐生异乱!”

“嗯!确实如此,那可有解决之策?”

赵九敏闻言紧忙又开口道。

“臣以为,朝廷应把漠北除却藩王封地的大部同样纳入朝廷直辖,且漠北浩大无边,却只是分为五省,臣窃以为不妥!”

石曜闻言来了些兴致,随即问道,

“那你以为应该分为几省啊?”

“臣以为,至少也要分为二十个省!不求大,但求小,让漠北在潜移默化中被遗忘,让后人只知道大浩何省,而不知何为漠北!”

“呵!臣以为庆阳王所言不妥!”

督察司平吉事李忠满眼不屑的走了出来朝着石曜拱手说到。

“呦?那李卿说说庆阳王说的哪里不妥?”

石曜略带拱火的说道。

“微臣以为,这漠北之策本就是先帝所定,若是轻易更改那让天下人怎么看?难道要让天下人责备陛下不知孝道嘛?

再者,漠北制度已是推行近乎三十年,若是轻易变动,那出了事故谁来负责?谁又来解决?到那时又还要徒费朝廷多少钱粮?

最后,也是微臣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分?你怎么能让那些百姓满意于朝廷的分割?他若是不满意呢?呵,漠北居民本性豺狼,这不用我多给庆阳王说吧?

庆阳王驻守漠北多年想必也比我更了解漠北民众的性格吧,一旦不满,必然不从!到那时朝廷岂不是成了天下人的笑话?又怎么再有治理天下万民的威信?”

“嗯~也有道理!庆阳王你怎么说?”

赵九敏在听到李忠所言时本就无一点慌乱,此时又听到石曜的问话,自然是从容的回道,

“先帝在时就曾多次于我等亲言‘漠北之策不可长久,最多不过五十年尔,若此期内无可更改,那么漠北必失也!’,所以更改漠北之策不仅不是陛下不孝,更是陛下大孝之道!

另外漠北之策虽然推行日久,可臣在漠北多年确实能见此策影响甚微,毕竟当年先帝创立此策也只是为了稳定漠北局势而非彻底治理,故而即便更改政策也并无多大影响甚至钱粮靡费更是湖中映月,些许即可!

最后,正是因为臣了解漠北民众的习性,所以臣才会向陛下提出‘分化’之策,漠北民众看似彪悍,实则不过是绣花枕头,刀枪所至,即为臣服,不足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