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即将沸腾的汤……,你这个比喻倒是合适。”
“不过朕缺的,从来不是火。朕缺的,是如何让这锅汤,熬得久一些,熬得烂一些,最后熬出一锅最符合大明利益的浓汤。”
殿内的几位将领都屏住了呼吸。
“陛下,是否效仿安南之策,以外籍军团为先导,扶持一方,打击一方,逐步蚕食?”李振华首先提出了最直接的方案。
朱大皇帝摇了摇头。
“不。”
“安南之地,人口不过千万,且深受我中原文化影响,朕可以派兵犁庭扫穴,杀尽所有不服者,再迁入我大明百姓,数十年便可彻底同化。但天竺不一样。”
“那里有近两万万人口。其内部派系林立,教派驳杂,其民愚昧野蛮,不可教化。若是派大军陷入其中,就算能打下来,要治理这片土地,就需要数百万的军队和官吏,那会是一个巨大的财政黑洞,会把帝国的血活活吸干。”
“朕的士兵,每一个都弥足珍贵。朕不想让他们把性命,浪费在去征服一片由两亿乞丐和狂信徒组成的土地上。”
朱和埸转过身,看向众人。
“所以,对天竺,我们不占领,不征服,不负责。”
“我们只做三件事。”
他伸出三根手指。
“卖军火,当债主,做掮客。”
“第一,卖军火。”
“天竺教徒恨回教徒,回教徒想把所有天竺教徒都变成他们的信徒。南方的马拉塔人想复兴他们的帝国,北方的锡克教徒想独立建国。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土邦主,哪一个不想吞并邻居的土地和财富?既然他们都想打,那我们就给他们递上刀子。”
“另外我们卖军火得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确保他们任何一方都无法彻底消灭对手,确保这片土地上的战火,永远不会熄灭。他们流的血越多,朕的国库就越充盈。”
“第二,当债主。”
“打仗,是要花钱的。他们总有把金子银子花光的一天。”朱大皇帝的笑容愈发灿烂。
“没钱了怎么办?可以借。”
“我大明皇家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战争特别贷款’,利息可以不高,但抵押物必须足够分量。一座港口的三十年关税权,一座新发现铁矿的五十年开采权,甚至……是战败方的战俘。”
“我大明正在高速发展,铁路公路等各种基建都需要数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
“而人,或者说两脚牲口,天竺从不缺少。”
“朕相信,那些杀红了眼的王公贵族,为了赢得下一场战争,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些很乐意签下这些‘无关紧要’的契约。”
“第三,做掮客。”
“掮客?”
尼可尔愣了一下。虽然他如今的汉话已相当流利,但对一些非常用词汇仍是一知半解。他旁边的李振华见状,立刻低声为他解释了一下这个词汇的含义。
朱和埸看了一眼两人,没有在意这个小插曲,继续缓缓说道。
“战争总有打累的时候,血流干了,钱花光了,他们就需要坐下来谈。”
“这个时候,就轮到我们登场了。我大明的官员,将作为最公正、最权威的调停人,出现在他们之间。我们会帮助他们划分新的边界,签订新的和平条约,甚至为他们安排新的联姻。”
“当然,条约的每一个字,都必须符合大明的利益。”
“战败的一方可以割地赔款,但绝不能让他彻底灭亡。战胜的一方可以得到好处,但绝不能让他强大到可以统一这片土地。”
“每一次谈判,都是下一次战争的开始。每一次和平,都孕育着更深的仇恨。”
朱和埸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嘲弄。
“我们要让他们打,打累了就谈,谈好了再打。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这片土地上所有的财富、所有的资源、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大明的国库。直到他们的骨气被彻底打断,精神被完全阉割。”
“到那时,天竺对于大明而言,就只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库和商品倾销地。朕不需要派一兵一卒,就能牢牢控制住它的命脉。”
殿内一片死寂。
事实上,关于印度,朱和埸想了很久很久。(的确很久,直接卡死,现在还在想。)
后世的印度给他留下了太深的记忆,以至于如今的他对印度这锅咖喱汤完全提不起一丝兴趣。
其庞大的人口,让他没办法像对付日本、越南那样直接进行清洗。他又对同化那些黑皮肤的土着完全没有兴趣。(广义的角度印度人属于白种人)
在他看来,这些印度人只能和非洲土着坐一桌,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扩大大明脊梁的种群数量。
既如此,那就只能给这锅汤再加点猛料了。
如今英国人,法国人,葡萄牙人……都在印度沿海发展自己的势力。向印度人出售大量军火,同样会影响到这些西方海盗的扩张,这无疑将会引发一系列有趣的连锁反应。
想到这里,朱大皇帝嘴角微微上扬。
他转身对奚承安下令。
“着令商务部、皇家银行、锦衣卫,联合拟定‘南亚扶助计划’,尽快拿出详细章程。”
“遵旨!”
处理完南边的事,朱和埸的目光,重新移回了舆图的北方。
“北边,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奚承安立刻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份电报。
“回陛下。”
“北境战线广,后勤补给压力较大,我远西方面军目前正逐步放缓推进速度,已占领的城镇据点,各建设军团也已相继组建。”
“莫斯科方面,罗刹沙皇彼得一世,已下令征召二十万农奴入伍,并组建一支五万人的远征军,由戈洛文将军率领,号称要踏平草原,为远东的失败复仇。”
“远征军目前已基本准备完毕,预计半个月之内便会出发。”
朱和埸听完奚承安的汇报,忍不住笑出了声。
”朕都没想过要一路打到莫斯科,这位沙皇倒是想踏平草原,很有魄力啊!”
“不过,这些老毛子,是在欧洲那片小池塘里待得太久,忘了天下有多大了吧?”
“从莫斯科到贝加尔湖,直线距离便有四千多公里,道路不通,环境恶劣,大军行进,每日消耗的粮草辎重是天文数字。这五万人的远征军,希望他们别在路上,把自己走跨了,走散了就好……”
……
只有一章,2点了,还在卡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