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乾清宫。
朱和埸怀里抱着一个温软的小东西。
小家伙刚吃饱喝足,正躺在襁褓里打着小小的哈欠,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婴儿身上独有的奶香气钻入鼻腔,朱和埸的心底也跟着软成一片。
他小心翼翼地托着小家伙,脸上挂着一丝从未有过的柔和。
他用指腹轻轻刮了刮女儿的脸蛋,小家伙立刻不满地皱起了鼻子。
朱和埸忍不住笑了起来。
女儿的名字,已经决定了。
儿子的名字是朱怡基,寓意大明未来的基石。
女儿嘛,就叫怡悦,希望她一生都能喜乐安康,无忧无虑。
至于江山社稷的重担,有她那个倒霉哥哥扛着就够了。
女儿是用来疼的。
儿子丢给皇后,随便养养就好,将来别耽误抱孙子就行。
王琛站在一旁,笑得满脸褶子都舒展开了,手里端着一碗参汤,想递过去又怕打扰了这难得的父女时光。
“陛下,您瞧瞧,公主殿下这眉眼,多像您。皇子也像陛下!都是龙子凤孙,天佑我大明啊!”
朱和埸低头看着女儿,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就在此时,颜眉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她看见皇帝抱着公主那副小心翼翼的模样,脚步立刻放得更轻,生怕惊扰了这份难得的温馨。
她行了一个万福礼,双手呈上一份电报译文。
“陛下,驻倭国民军总司令部电报。”
朱和埸抬眼,示意她放在桌上。
他没有立刻去看,视线在女儿脸上又流连了片刻,这才小心翼翼地将她放回一旁的摇篮里,盖好锦被。
做完这一切,他才缓缓直起身,拿起那份电报。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备后国大名毛利秀就,因领地内饥荒遍野,走投无路之下,竟集结了麾下所有武士足轻,悍然攻击了明军设立在边境的难民安置所。
结果自然是被驻守的一个排明军和倭民解的一个营,用三挺加特林机枪打得全军覆没。
朱和埸看完,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随手将电报扔在了桌上。
意料之中。
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野狗,也妄想从虎口夺食?
他接过王琛手里已经有些凉了的参汤,抿了一口,目光再次落回摇篮里。
似乎对于他而言,摇篮里女儿的酣睡,比一千多个倭寇的死,要重要得多。
然而,没过多久,奚承安又匆匆走了进来。
他的脸色有些古怪。
“陛下,又一份来自倭国的急报。”
“又有大名主动进攻了?”
朱和埸头也没抬,语气平淡。
“是,陛下。”
奚承安将电报递上。
“不止一个,是长州、安艺、周防三地的大名,似乎是约好了,同时对我军在各地设立的难民安置所发起了攻击。”
“结果呢?”
“结果……都一样。”奚承安的嘴角抽了抽,“全都被打退了,死伤惨重,连我军的防线都没摸到。”
“呵。”
朱和埸终于轻笑出声。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落在倭国那狭长的岛屿上。
“看来,是真的被逼上绝路了。”
“这都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主动进攻了。”
他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那几个不知死活的大名领地。
“朕的‘落叶剂’效果不错嘛,让他们连最后一棵草根都没得啃了。”
“是啊,陛下。”王琛在一旁附和道,“听闻如今各倭国大名控制的区域,易子而食已是常态,千里无人烟。他们若不拼死一搏,也是个饿死的下场。”
“拼死一搏?”
朱和埸转过身,脸上的笑容带着一丝玩味。
“他们也配?”
他踱回御案前,重新抱起了刚有些动静的小女儿,轻轻拍着她的背。
小家伙在他怀里蹭了蹭,又安稳地睡了过去。
“哎。”
朱和埸发出一声满足的轻叹。
“朕最近心情好。”
他抬起头,看向殿内的三人,眼神却陡然变得冰冷。
“既然他们这么急着找死,那么,就去死好了。”
“传朕旨意。”
三人神色一凛,立刻躬身肃立。
“命,倭民解、倭国国民军、朝鲜军团,自即日起,对倭国全境,发起全面进攻!”
此言一出,王琛心中一惊。
“陛下,是否……太过仓促?倭民解和朝鲜军团那几个新编的师,训练尚不足月,恐怕……”
“训练?”
朱和埸打断了他。。
“一群炮灰,需要什么训练?”
“让他们上战场,就是最好的训练。”
“朕不需要什么伤亡数字。”
“朕只要结果。”
“三个月内,朕要看到,所有负隅顽抗的大名,从那张地图上,彻底消失。”
冰冷的话语,在大殿内回荡。
“是,陛下。”
三人不再多言,躬身退下。
空旷的乾清宫内,只剩下朱和埸和怀里的小家伙。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那幅巨大的地图,眼神深邃。
倭国的战事,从一开始,就只是一个大型的实验。
实验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最高效地整合一块新的土地,并清除掉所有不稳定的因素。
现在,实验到了收尾的阶段。
三京二十九省,看来很快又要往上加一加了。
不过,这新的行省,又该如何命名呢?
朱大皇帝摸了摸下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