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史上最贪崇祯 > 第208章 西苑闲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近年关,朱由检难得的没有去养心殿,而是又来到了西苑办事处,带着袁枢,宋献策,李信等人闲逛了起来。

话说回来,时至今日,能不能入的了西苑,已经成为了区分是否是朱由检嫡系的标准…

侯恂难得的从金库那边跑了出来,跟在朱由检屁股后面一脸肉疼的说道:

“陛下,您这把动作有点大了啊,养廉银臣是知道的,可是这政绩银和养老金,您事先可没说过啊,这每年平白多支出三百万两的银子,太亏了,要是用来养军,那不得又多出一支劲旅…”

袁枢在旁边帮腔道:

“是啊,陛下,咱用了四年时间,好不容易把辽东军费给打了下来,这转头又投了出去,关键还是花在那帮子朝臣身上,有点不值当啊。要不陛下您再考虑考虑?”

朱由检听着两人的絮叨,直感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不过内心还是非常的欣慰,咱老朱家的人就得会过日子才行。微微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朱由检看着眼前美轮美奂的景色,自嘲着说道:

“袁枢啊,你能这么想,朕心甚慰。不过啊,咱们现在的口号得改改了,为了全力配合即将推行的一五计划,这以后啊,必须要以五年建设计划为中心,坚持为朝臣服务,为大臣搞钱不动摇,朕将它称之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侯恂&袁枢眼睛睁得老大,听的是云里雾里,啥玩意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鬼?同样是人类,为啥你说的话我们俩一个字都听不明白了…

旋即两人齐齐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宋献策。

宋献策:“…”

宋献策无奈的翻了一个白眼,看着装逼犯朱由检心中很是无语。无奈的吐槽道:

“陛下,您这高深莫测的话以后还是少说为妙啊,否则很容易让人误解的…”

随即又看向两人解释道:

“从前有头驴,它比较倔,怎么打就是不跑,后来主人用竹竿在驴头前面吊了根胡萝卜,驴为了吃到萝卜,就开始往前跑了…”

“陛下的意思是,咱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就算不给马儿吃草,那也得学会画草。咱这个新政,就光一个撤销大运河沿线所有钞关,由朝廷设立市舶司统一征税这一点,就已经动了大多数人的蛋糕了。同意的会有几个?若是一五计划的推行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那还能推行的下去吗?

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打着为百官搞钱的口号,为他们的利益服务,收上来的商税又都用在他们身上,那对百官来说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事,而且由中央统一收税,还省了中间环节,分的更多,那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对于众臣来说,新政不新政的并不重要,能得到好处就行。这治国有时候和做生意没啥区别,惟利益尔…”

二人听完宋献策的话心下恍然,袁枢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有些不平衡的说道:

“照这样搞,咱们又出人又出力的,一年忙到头,百姓工资加上百官的分润,收的那么多税银,咱没一分钱进项不说,估计还要倒贴,那还干个什么劲,纯粹就是吃力不讨好啊…”

李信听着袁枢的话,哼哧一声,冷笑道:

“呵…吃亏的事咱陛下能干?你问问宋兄,那追着萝卜跑的驴最后吃到萝卜了没?清理运河和修整驰道的计划用到的民工数以万计,这收上来的商税够不够发工资还两说呢。就算有结余,那也不会剩下多少。到时候百官为了瓜分这些合法收入自己就会斗起来。

要知道,那帮人可不是傻子,当他们发现分到的钱不多时,必然会主动去赶进度,尽早完工,毕竟,在大家看来,民工的工资花的可是他们的钱…”

袁枢反驳道: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这省出来的钱还不是到不了咱们手里?”

李信摇摇头说道:

“非也!别忘了,一五计划里面可是有一个人道毁灭计划的,这百官之中,估计大部分还没等到奖金池屯满,就会被陛下下到地方或者流放到辽东去了。而能够留下来的,必然是经过严格审查的,用这些银子养一批有能力的大臣,又可以杜绝贪腐,何乐而不为?

所以在我看来,陛下这三百万的饼画的还是有些保守了…”

袁枢&侯恂:“…”

计中计?连环计?卧槽!这么说来,一五计划对于朝廷百官来说那就是一个深渊啊…恍然大悟的袁枢等人眼中的不忿与不舍顿时变成了同情。

“陛下,咱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一旁的宋献策,施鳯来则是齐齐把头转向远方:

呵…我们早知道了好吧…

朱由检结束装逼,对着袁枢循循善诱道:

“子曰:杀身成仁。意思就是在宰杀敌人的时候,得先展示一下自己的仁义,这样敌人便会死得其所。圣人又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咱们得先和敌人站在一边,这样才能了解敌人,进而打败敌人…袁枢啊,你这新儒学运动的掌门人,任重而道远啊…”

说完,朱由检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接着在西苑闲逛了起来。众人见状齐齐跟上,独留袁枢一人在风中凌乱。

袁枢:“…”

杀身成仁是这个意思吗?还有,后面那句话是哪个圣人说的…我咋不知道?

随着崇祯五年到来,朱由检在正旦大朝会之上正式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推行新政。蓄谋已久的大明一五计划开始全面推行,大明境内从中央到地方,大量的民夫、流民被征召雇佣,修路的修路,治河的治河,抢种的抢种,开矿的开矿…尤其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无数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河道之上,到处都在招工,到处都需要人手。

以前狗都不理的流民们突然间就变成了香饽饽,遭到争抢,有的地方为了抢人甚至大打出手。

官员们更是忙的脚不沾地,所谓万事开头难,无数的工作和指标被安排下来,如何分摊任务,工作怎么展开,怎么协调,怎么建设,很多部门都是在一边争吵一边工作。

“什么?搞党争?没空,等我忙完这一阵再说…”

内廷就更忙碌了,大量的内卫被派往各地,监督检查各地工作进度,人手根本不够用,就连李若琏,李二都亲自上阵了。

内官监开足马力生产,一边研究开发新式武器,一边又要调派资源,满足生产需求,那边还要检查武器质量,分发武器弹药,等等等等,孙元化自从打开了科研属性之后,要么在研究武器,要么就是在研究武器的路上,王承恩一个人承担了内官监的所有工作,两条腿都快转成风火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