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 第226章 长宁王二次起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宁王府的会议开到凌晨,东方的天微微亮。

宇文广陵才从座位上起身:“诸位,一切都要依计划行事,我军行动要迅速,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一路直抵京师。”

众位将士齐声道:“诺!”

如今宇文广陵已经是光明正大的谋反,不过名号还是要有,此番进兵宣言就是:奉密诏讨贼,这个贼就是丞相王鹤。

自从上次返回西境之后的宇文广陵,对丞相王鹤一直疑惑不已,原本此人积极支持自己,为何自己提出见面,王鹤一直推三阻四,宇文广陵暗中派人入京打探,虽未探得有用信息,但是有人暗中传信,这才得知了王鹤此人两面三刀,明着支持自己,暗中支持自己的弟弟,这让宇文广陵极其冒火,当即决定要让王鹤付出代价,宇文广陵被愤怒冲昏了理智,浑然不去思考是何人给自己的消息。

因此一方面宇文广陵原本就觊觎皇位,如今得知被丞相王鹤摆了一道,怒火攻心,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一个月时间甚短。但是宇文广陵却准备的游刃有余,终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西境的压力骤减,西部的俩邻国顾不上自己,北境的局势也令朝廷头疼,宇文广陵觉得这个时机不能失去。

于是三日之后,也就是大周武成十二年的五月三十日,长宁王正式起兵。

就在宇文广陵兵锋直至渭州城下时,渭州刺史张阳不战而降,渭州沦陷。

原本张阳以为宇文广陵此次与上次一样,会绕过渭州,但是张阳想错了,渭州城下,宇文广陵领兵前来,张阳据城而守等候,面对宇文广陵的密诏,张阳不敢怠慢,立刻打开城门投降,与渭州一样,常乐郡,乐都郡,秦州皆是望风而降,守城的太守、刺史听闻密诏尽皆“奉诏”。

就这样,宇文广陵的十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往京师长安城。

直到宇文广陵起兵之后的七日,朝廷才得到急报,长宁王反了。

得知消息的大周朝堂顿时乱做一堂,王太后召集文武百官商讨事宜,所有人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方案,一直推诿扯皮,从三王第一次逼近长安说起,如果不是朝廷的安抚,朝廷出兵就不会有今天的事情,还有大臣建议继续安抚,但遭到丞相王鹤极力训斥,人人觉得现在局势危机,北方战事刚起,西境又叛乱,一时间难以应对。

御史大夫马周倒是很淡定分析眼下局势:北方突厥南下,有北凉镇抵御突厥,短时间内不会有大问题,只要朝廷能够给予兵器粮草支援,突厥断然不会突破北境南下,而西境战事则需要朝廷择一良将前往岐州以据贼兵。

岐州扼守通往长安的要道,是京师的西部屏障,只要守住了岐州,朝廷腾出手来,集结优势兵力破之,同时还要防止东部的宜川王异动。

可以说马周的方案是目前最为合理,也最为正确的方案,只是王鹤自然明白,但是马周的建议还是让王鹤头疼。

还是老生常谈,谁来领兵,自己的这个儿子似乎不足,京师卫军如今还未恢复元气,武卫军还未组建完成,如果选一良将,恐怕也只有屯卫军主将了。

五年前,东境危局,梁丘志率领屯卫军紧急赶往东境,与东齐的兰陵军对峙,丝毫不落下风,一直到东境局势渐稳,朝廷这才撤回屯卫军,梁丘志为人光明磊落,素有军事才能,治军严明,其麾下的屯卫军也堪称模范军。

但就是这样的人,却丝毫不受王鹤待见,别说王鹤,就是整个东南士族也对其不感冒,梁邱志与朝中任何派系都不结交,也不结党营私,与世无争,只一心带兵。

一天过去了,朝廷还是没有一个像样的方案,为此王太后带着小皇帝将五位辅政大臣全部留下,与之再次合议。

“诸位爱卿,今日朝会整个朝堂没有决出一个方法来,难道我大周满朝文武都没有一个能用的人嘛?”王太后的话柔弱中带着几分苍凉,让五位大臣都感到愧疚。

马周当即表态:“启禀太后,臣还是今日的建议,朝廷不能两线作战,眼下北境战事正酣,应对西境叛乱只有坚守,朝堂的重点也要在北境,一旦突厥人南下,我大周整个北方就要陷入北虏之手,而叛军只要指挥得当,在岐州挡住他们,挫其锐气,他们必然不能前进一步,等北境战事平了,朝廷腾出手来一举灭之,而天下安定。”

“御史大人此言谬论。”中书令齐建当即反驳。

“突厥南下,有北凉军抵挡,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西境的叛乱,现在不能对这些叛军再有仁慈之心了,三王聚兵京师才过去几天,朝廷刚刚安抚过去,如今等于说助纣为虐,还是给他添了一把柴,最后不还是反了,因此臣觉得朝廷应该将重点放到西境叛军上来,这才是重中之重。”

齐建越说越上头,似乎暗中直指丞相王鹤当时的安抚政策。

丞相王鹤自然听出来了,心中暗骂:王八蛋,现在开始明里暗里黑我,骂老夫直说,谁能知道西境会这么快就反,连个时间也没准备,话说这各长宁王果真不一般啊,短短一个月时间竟然能够带着两镇兵马谋反,果然有谋略。

“丞相。”王太后一句丞相,将王鹤的思绪拉了回来。

“你有什么想法?今日朝堂也没见你有啥话语。”

王鹤拱手说道:“回太后的话,老臣一直在思索对策,现在觉得御史大夫所言有理,不过,老臣思索了一天,觉得北境重要,西境同样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内忧必然招致外患,老臣觉得马大人的建议有所保守,我大周军不可一味固守,对待叛军,必须要铁血镇压,因此朝廷一方面可调屯卫军开赴岐州、雍州设防,以岐州抵挡叛军,之后再下令募兵,再与之决战,一战灭之。”

马周听完面露难堪之色,还想反驳两句,但是王太后的话直接打断马周的话语。

“丞相言之有理,可是朝廷能否支撑两场战斗?东南的宜川王,广信王如果这时候再联合朝廷又该怎么办?”

三个人等于提出了三个重点,王太后自然不知倾向于谁,凭借自己的感觉,觉得自己的这个丞相哥哥说的很是在理,但是也提出了与中书令齐建一样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