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唐:开局一条船 > 第448章 李唐竟然真的不屑骗他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8章 李唐竟然真的不屑骗他们!

人的大脑和灵魂意识,从来都是只有神明方能触及的禁忌之地。

西北王李唐发明的这种学习头盔,如果真像传闻中的那般神奇,那李唐无疑是最接近神之领域的凡人。

藏玛压下心中的猜测,转头看向另一边。

那位名叫杨文菁的汉家少女,除了才华,更是以其国色天香的绝世芳容闻名船山书院。

此刻,她那张不食人间烟火的俏脸上,却是一片惨白,毫无血色。她的身体微微颤抖,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晶莹的泪珠。

在她的脑海里,无数由光点组成的线条和符号,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数据长河,疯狂地涌入她的思维意识。

那是一幅巨大的沙盘地图,山川、河流、城池、道路,纤毫毕现。无数红色和蓝色的箭头在地图上穿梭、碰撞,每一个瞬间,都有海量的信息在生灭。

外人根本不会知道她此时此刻在承受着何等的压力和痛苦。她只觉头晕目眩,仿佛自己的灵魂都要被那无穷无尽的信息流所吞噬。

慕容秋的神情是这样,杨文菁似乎也在承受同样的痛苦。

那位据说是精通医理的鲜卑少女林昭君,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她紧咬着下唇,嘴角甚至渗出了一丝血迹。

在她脑海里,此刻呈现的是一个个不断旋转、分裂的人体细胞结构图。那种复杂与精微的程度,已经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认知范畴。

这一男两女脸上表现出来的神情虽然都十分难受,但他(她)们的腰杆挺得笔直,似乎再大的苦难也无法击倒他们内心的坚持。

藏玛和达玛默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脑海中反复回响着郭昕之前说过的话。

“那所谓的‘神器’,既是恩赐,也是最残酷的刑具。”

“每一刻,他们的大脑都在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撕裂与灼烧。”

“他们的意志,在知识的洪流中,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被冲垮的危险。”

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

郭昕没有半句虚言。

这哪里是什么特权?这分明是一场以生命和意志为赌注的豪赌!是在用凡人之躯,去承载神明的智慧!

他身旁的达玛,此刻已经不是震撼,而是恐惧。

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彻骨的寒意。

他比藏玛看得更深,想得更远。

这三人都是李唐精挑万选选出的亲传弟子,李唐绝对不可能坑害他的弟子。

他显然是在用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培养他的弟子。

一旦这种培养手段能成功,那么西北王府就能以此为标准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接一批的精英人才。

届时,李唐倡导的西北人人人如龙不再是愿景。

当西北王府治下所有十几岁、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都能将李唐传授的知识完全消化,并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时,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大吐蕃王朝……还有未来吗?

达玛不敢再想下去,他只觉得自己的手脚一片冰凉。

他终于明白了李唐光明磊落地实施的这场阳谋。

他不是要用武力征服吐蕃,他是要用一种吐蕃人无法理解、无法抗拒的,更高维度的文明,来对吐蕃进行彻底的“同化”!

这比千军万马的征伐,要可怕一万倍!

就在两位王子心神剧震,难以自持之际,静室的门,被缓缓推开了。

一个身穿青色便服的年轻人,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他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面容俊朗,气质温润如玉,眼神深邃得如同星空。他身上没有任何王者的霸气,也没有丝毫强者的威压,就像一个邻家的读书人,平和而宁静。

但他的出现,却让整个静室的气场为之一变。

那三个正在承受着巨大痛苦的年轻人,仿佛感应到了什么,紧皱的眉头,竟然在同一时间,都舒缓了些许。

来人,正是西北王,李唐。

郭昕连忙躬身行礼:“王爷。”

李唐对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随即落在了藏玛和达玛的身上。

他的眼神很平静,却仿佛能洞穿人心。

“两位王子,感觉如何?”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本王这三个不成器的弟子,没有吓到你们吧?”

不成器的弟子?

藏玛和达玛的嘴角同时抽搐了一下。

如果这些人还算“不成器”,那全天下,恐怕就没有“成器”的人了。

藏玛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对着李唐,行了一个标准的吐蕃大礼,五体投地。

“藏玛,拜见西北王。今日所见,胜读十年经。王爷之胸襟,如天地之浩瀚;王爷之智慧,如日月之光辉。藏玛之前多有冒犯,还请王爷恕罪!”

他的声音,发自肺腑,充满了最真诚的敬畏。

一旁的达玛也反应过来,连忙跟着行礼,只是他的动作,却远不如兄长那般虔诚,心中充满了挣扎与苦涩。

李唐虚扶了一下,示意二人免礼。

“大王子言重了。真理越辩越明,你能提出质疑,说明你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这很好。”

他走到静室中央,目光温和地扫过自己的三名弟子,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惜。

他伸出手,轻轻地在慕容秋的头盔上一点。

“嗡”的一声轻响。

慕容秋脑海里那复杂到令人发指的立体光影瞬间消失。

他紧绷的身体猛地一松,整个人如同虚脱一般,瘫倒在座椅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襟。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血丝,但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得到满足后的兴奋与光亮。

“老师……”他的声音沙哑而虚弱。

“辛苦了。”李唐温和地说道:

“你刚才尝试的关于小口径自动步枪导气机匣的联动设计,思路已经基本正确,但忽略了材料应力的问题。

以我们目前高炉冶炼出的精钢,还无法承受连续击发带来的膛压。回去把《材料力学》第三章再看一遍,然后好好睡一觉。”

“是,老师!”慕容秋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却被李唐按住了肩膀。

李唐又依次走到杨文菁和林昭君身边,或指点,或慰问,三言两语,便将她们从那种“知识炼狱”中解脱出来。

他们三人,都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虚弱不堪,但眼神却都亮得惊人。

他们看向李唐的目光,充满了孺慕、崇拜,以及绝对的信赖。

做完这一切,李唐才转过身,重新看向依旧处于震撼中的两位吐蕃王子。

“郭郡王想必已经跟你们解释过了。他们所承受的,是为天下人探路的痛苦。他们所学习的,是改变这个世界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最终会物化为各种各样的工具、技术、制度,惠及众生。”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达玛的脸上,仿佛看穿了他所有的心思。

“比如,我们要修的那条铁路。”

达玛的心里猛地一跳。

李唐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你们担心,铁路会成为我西北王府入侵吐蕃的工具;你们担心,随铁路而来的商品和文化,会冲垮你们固有的传统。对吗,达玛王子?”

达玛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唐直接说出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你的担心,很有道理。”

李唐的语气依旧平和,淡然说道:“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必然会对旧事物造成冲击。这是一条铁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拒绝改变,就真的安全吗?”

“当我们的农民,用上更先进的耕犁和肥料,粮食亩产达到石半,甚至两石的时候,你们的牧民,还在靠天吃饭,一场白灾就可能家破人亡。”

“当我们的工坊,能用蒸汽机驱动,日夜不休地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布匹、铁器时,你们的贵族,还在为了一件中原的丝绸而一掷千金。”

“当我们的孩子,都能进入学堂,学习算术、格物,认识这个世界真正的模样时,你们的子孙,还在寺庙里,念着那些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的经文。”

李唐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两位王子的心上。

“达玛王子,藏玛王子,我问你们,在这样的差距面前,就算没有我李唐,没有这条铁路,你们吐蕃,又能固守多久?”

“时代的浪潮已经来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李唐的目光扫过两人,最后落在藏玛的身上,语气变得语重心长。

“我之所以愿意见你们,之所以让你们看这些,不是为了炫耀武力,也不是为了恫吓你们。而是想给你们,给吐蕃,一个选择的机会。”

“这条铁路,可以是一条征服之路,也可以是一条共赢之路。它可以是输送军队的快车道,也可以是传播知识、带去繁荣的文明之桥。”

“选择权,在你们手上。”

“是打开大门,主动学习,迎头赶上,与我们一同分享这个崭新世界所带来的红利?还是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在恐惧和猜忌中,被时代的洪流,无情地抛弃?”

李唐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等待着他们的答案。

整个量子静室,落针可闻。

藏玛和达玛,呆立当场,如遭雷击。

他们终于明白了。

从始至终,李唐要的就不是什么矿藏,不是什么土地,甚至不是吐蕃的臣服。

他要的,是一种“认同”。

一种对他的理念,对这股由他掀起的,名为“进步”的时代浪潮的认同。

这已经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而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话。

是一场关于未来,关于整个世界走向的,终极问答。

良久,藏玛缓缓地跪了下去,这一次,他没有行五体投地的大礼,而是像弟子拜见老师一样,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他抬起头,眼中没有了之前的执拗与不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坚定。

“王爷,藏玛……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