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唐:开局一条船 > 第452章 选调精英学子成立吐蕃事务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2章 选调精英学子成立吐蕃事务部!

李唐为依旧处于震撼中的郭昕,亲手斟满了一杯温热的茶水,袅袅的茶香在书房中弥漫开来,带着一丝安抚人心的韵味。

“老郭,坐下说。”

李唐的声音平和,仿佛刚才那个指点江山,谋划天下,要将整个南亚次大陆都纳入棋盘的枭雄,只是郭昕一时的错觉。

“王爷……”

郭昕双手接过茶杯,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他纷乱的思绪稍稍平复了一些。

他依言坐下,但身子依旧挺得笔直,目光复杂地看着李唐,敬畏之中,又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狂热。

“不必如此紧张。”

李唐轻笑一声,自己也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淡然笑道:

“我刚才说的,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远景规划。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眼下,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消化、吸收、发展。”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那幅巨大的全息沙盘,眼神变得悠远。

“吐蕃是一头沉睡的高原雄狮,我们现在只是在它身上扎了几根针,让它暂时感到疼痛,无法安睡。但要真正驯服它,甚至让它为我所用,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力,更是水磨工夫。”

“藏玛是埋下的一颗种子,达玛是敲响的一记警钟,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颗种子,提供它生根发芽的土壤和养分。”

郭昕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王爷的布局,已经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范畴。他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相信,然后不折不扣地执行。

“微臣明白了。”

郭昕神情肃然地沉声应道:“王爷指向哪里,我安西军的战旗,便插向哪里!”

“不。”

李唐摇了摇头,放下茶杯,站起身来,“战争,永远是最后的手段。在拿起武器之前,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走吧,随我去一个地方。”

“去哪里?”郭昕下意识地问道。

李唐嘴角微微上扬,吐出了一个让郭昕既熟悉又感到一丝神秘的地方。

“船山书院。”

……

半个时辰后,一辆外形低调但内部舒适的越野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位于龙巢基地地表掩饰建筑群外围生活区的船山书院。

夜已深,但书院之内,依旧灯火通明。

与大唐任何一处官学、私塾都截然不同,这里没有摇曳的烛火,没有昏暗的油灯。一排排安装在屋檐下的“长明灯”,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白光,将整个书院照得如同白昼。

郭昕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但每一次,他都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一个个年轻的身影正伏案苦读。

他们使用的,不是传统的毛笔,而是一种被称作“铅笔”和“钢笔”的神奇书写工具。

他们记录的纸张,洁白平整,远非这个时代粗糙的麻纸、昂贵的宣纸可比。

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学生,不仅仅是汉人。

高鼻深目的回鹘少年,肤色黝黑的吐蕃青年,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波斯后裔……他们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学员制服,坐在一起,用流利的汉语,低声讨论着那些郭昕闻所未闻的学问。

“几何”、“物理”、“化学”、“经济学原理”……

这些古怪的名词,构成了船山书院的知识体系。

郭昕曾经旁听过一节课,只听了不到一刻钟,便觉得头晕脑胀,仿佛听天书一般。

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却学得如痴如醉。

在他们身上,郭昕看不到草原民族的桀骜不驯,也看不到中原士子的迂腐呆板。他看到的是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自信、严谨、求知、开放。

这,就是王爷一手缔造的,西北王府未来的基石。

车辆在书院中心广场的一栋三层高的主教学楼前停下。

李龙早已等候在此。

“校长,人员已经全部召集完毕,在三楼的大阶梯教室等候。”

“嗯。”李唐点了点头,推门下车。

郭昕紧随其后,心中充满了好奇。

王爷深夜到访,又召集了书院最优秀的学生,所为何事?难道与刚刚所说的吐蕃大计有关?

三人走进教学楼,沿着光洁如镜的水磨石地面,踏上宽敞的楼梯。

郭昕注意到,楼道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的画框。画框里的,不是什么名家字画,而是一些他看不懂的图画。

有标注着密密麻麻线条和数字的人体解剖图,有描绘日月星辰运行轨迹的宇宙星图,还有展示各种奇特机械构造的工程设计图……

每一幅图,都冲击着郭昕固有的世界观。

他忽然明白了,王爷所说的“新思想”、“新世界”,究竟是什么。

那是一个完全建立在理性、逻辑和实证之上的,一个与神佛鬼怪、天命玄说截然不同的世界。

而船山书院,就是通往这个新世界的大门。

推开阶梯教室厚重的木门,一个更加宏大的空间展现在郭昕眼前。

足以容纳三百人的教室里,座位呈阶梯状由低到高排列,确保每一个位置都能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讲台。

此刻,五十名最优秀的第一批毕业生,正襟危坐,鸦雀无声。

当李唐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所有人的目光,“唰”的一下,全部聚焦了过来。

那目光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敬仰与狂热。

在他们心中,这位年轻的校长,一手将他们从愚昧、贫穷、战乱中解救出来,给予他们知识、尊严和未来的“西北王”,早已是如同神明一般的存在。

“全体起立!”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五十名学员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身姿挺拔如松。

“校长好!”

整齐划一的问候声,在巨大的教室内回荡,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力量。

李唐微笑着走到讲台前,双手虚按了一下。

“同学们,请坐。”

待众人坐下,李唐的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脸庞。

他看到了人群中那个沉默寡言,但眼神锐利如鹰的吐谷浑少年慕容秋;看到了那个气质清冷,美得如同雪山神女,眼中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汉家少女杨文菁;也看到了那个英气勃勃,眉宇间自有一股勃勃生机的鲜卑姑娘林昭君。

还有那个永远带着一丝商人式精明笑容的太原王氏子弟王崇文,那个一脸正气、恪守礼节的范阳卢氏子弟卢思明,以及学院中人气直追慕容的大唐太子李恒等等数十人。

这些人,就是他精心挑选,准备播撒出去的第一批“火种”。

“同学们,深夜将大家召集于此,是有一项重要而特殊的任务,需要交给你们。”

李唐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在座的各位,都是船山书院第一批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你们学习了算学、格物、地理、历史,也了解了我们西北王府正在推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你们是新时代的先驱者,是未来改变这个世界的火种。”

他的话语,让在场的年轻人们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胸中热血沸腾。

“现在,我需要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去啃一块最硬的骨头,去攀登一座最高的山峰。”

李唐转身,身后的墙壁上,一幅巨大的光影地图瞬间亮起,正是那幅与他书房中一般无二的全息沙盘。

只不过,这一次的焦点,被精准地锁定在了那片广袤的雪域高原之上。

“这里,是吐蕃。”

李唐的手指,指向地图。

“一个与我们毗邻,拥有广袤土地和剽悍人民的强大王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曾是我们大唐最凶恶的敌人。而现在,它依旧是我们西北王府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的最大外部威胁。”

学员们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作为西北王府治下的子民,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吐蕃意味着什么。那是战争、掠夺和死亡的代名词。

“对付一个敌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李唐没有直接下达命令,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打败它!”一个性格急躁的契丹少年立刻站起来回答。

李唐笑着摇了摇头:“打败它,然后呢?占领它的土地?奴役它的人民?然后激起它永无休止的反抗,让我们陷入战争的泥潭,耗尽我们的国力?”

少年被问得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悻悻地坐了下去。

“校长,我认为,对付一个敌人,最好的方式是了解它,研究它,最后……改造它。”

清冷悦耳的声音响起,杨文菁站了起来。她的目光清澈如水,直视着李唐,没有丝毫的胆怯。

“说下去。”李唐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吐蕃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它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对手上。但我们对它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部族矛盾、经济模式,几乎一无所知。”

杨文菁的声音不疾不徐,条理清晰。

“只有当我们比吐蕃人自己,更了解吐蕃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它的弱点,利用它的矛盾,甚至引导它的发展方向。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我们的战略目的。这比单纯的军事征服,要高明得多,也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