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司令部,当梅津老鬼子得知温三的部队也将参与进攻北方三省的时候,心里就没由来的紧张了起来。
在与温三的交手之中,鬼子各军种几乎没有什么胜利的记录。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在温三的手下吃了大亏。
如果仅仅是对付北方军,梅津老鬼子还是有一些信心的。原因很简单,它们在北方经营了这么多年,这块地盘上几乎都在它们的掌控之下。
不但可以调集大量的兵力,还有成批的物资。
不管是地形防御,还是集结调兵,又或者后勤补给,它们都占着明显的优势。
北方军投入的兵力虽然不少,但却是无根的浮萍,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取得亮眼的战果,打到后面就会面临诸多困难。
就拿第一战来说,鬼子虽然丢了宛平城,但损失跟北方军比起来,小很多。鬼子部队退出宛平城之后,很是从容的组织起了第二道防线。并且抽调来了更多的兵力。
总体上来说,梅津老鬼子是不怕北方军的。
但温三加入进来之后,情况就变得不同了。
光是装备上的优势,就让小鬼子头皮发麻。看看那些新式装备,只有在欧洲打得风生水起d国军队,才能与这相比。
鬼子的装备虽然不差,可若是跟温三的主力部队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何况温三还是出了名的战术鬼才,这次参与进攻北方三省,让梅津老鬼子无比的重视。
早在温三主力部队到达北方前线之前,梅津老鬼子果断下令,调动防御毛熊的甲种师团南下,前来支援作战。
光是从各处抽调的兵力就超过了8万。加上原有的部队,总兵力已经超出20万了。已经接近关东军的一半兵力了。
这在鬼子侵华的战争中,也是少有的大场面。只有淞沪会战,徐州会战以及武汉会战,才动用过么多的兵力。
以前,鬼是都是进攻的一方。对面基本以防御为主,很少有主动出击的时候。
然而这次的情况明显不同了。
鬼子面临的压力也大不一样。
就在北方前线即将大战再起的时候,国府那边也有搞出了新的动静来。
【指挥官】公开通电全国,将投入15万精锐部队,向北方进发。
国府公开呼吁各方势力,向盘踞在北方三省的鬼子发起总攻,要彻底将驻扎在华夏土地上的鬼子赶出去。
很明显,国府的号召力还是有的。在【指挥官】激励之下,西北军,桂军都快速响应号召,集结兵力挥师北上。
当温三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脸上却是露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情。
温三的主力部队没有参与之前,国府只是冷眼旁观,看着北方军与鬼子拼命。
他们完全是装作没有看见,既不会在媒体上呼吁,也没有给予任何支持。
很明显,国府这是打算让两方势力先打一打再说。最好是打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他们再出手来收拾残局。
这才是最佳的处理方案。
然而温三率军加入进来,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最初国府以为温三只会抽调部分野战部队配合北方军的进攻。
哪知温三一下子动用了10万以上的兵力。不但有野战军投入战场,还有装甲部队,空军,以及舰队都上去了。
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指挥官】立马就坐不住了。
没有温三的投入的兵力,北方军想要拿下北方三省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算他们最后做成了,恐怕也会兵力大损。
这样的情况国府肯定是喜闻乐见,巴不得北方军损失大量兵力。
如果北方军拿不下关东军,则要根据战况来决定要不要参与进去。
可温三调动大批主力部队参与进来之后,国府的心态立马就发生了变化。
他们也意识到,鬼子的关东军恐怕顶不住这大势力的联合进攻。到时候整个北方三省都落入了他们的手中。
这损失可就大了。
要知道鬼子在北方经营了这么多年,被赶走之后,肯定会留下大把的工农业基础,以及各种物资。
北方军在得到这些东西之后,发展将会更加的迅速,到那时候,国府想要拿捏他们,将会变得更加的困难。
何况温三与他们交好,也会让北方军得到更多武器装备。
以温三所部现有装备,鬼子部队手上那些家伙,他们多半是看不上的。缴获过来之后,最后必定是便宜了北方军,给了他们迅速壮大的机会。
鉴于这种情况,国府哪里还能坐得住。
必须要参与进去,并且还要派出精锐部队,参与围猎鬼子的行动。
当然,战后的好处,肯定也是要分一杯羹的。
“这个大光头,还真是见了好处就上啊。生怕我们占到半点好处。”前辈得知这个消息,脸上浮现一丝玩味的笑容。
个个都是人老成精的政治家,这样的手段谁看不出来?
“他们愿意参与进来,或许并不是坏事。”温三的态度比较超然,不是他看不上北方三省的东西,而是不想跟两方势力去争夺。
反正他的部队冲在最前面,干掉鬼子之后,肯定会拿走最好的东西,这点不管哪一方势力都没有话说。剩下看不上的,由他们分了就算完事了。
“你是手上掌握着大量的好东西,志不在此,想法当然不一样……”前辈看向温三的时候,目光变得柔和了很多。
很多人并不理解温三在境外扩张地盘的事情,但是这些前辈们哪个不是高瞻远瞩之辈?
对于温三在外开疆拓土的行为,他们明面上虽然没有支持,但是心底里还是赞同这种行为的。
“不多,不多,跟设想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温三谦虚的说道。
事实上,温三也确实没有半点骄傲的意思。
二战之后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他们必须要积累到足够强大,才能在收尾的阶段获得更大的利益。
灭小鬼子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但绝不是他的全部。
“我们还是把目光放到战场上来,你们的部队已经部署到位了吧?”
前辈很快抛开了那些战场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