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李正华带着一伙人来到了酒楼和赵慧娘等人汇合后,交代几句就离开了。
他没有空手而去,而是提上了一个食盒。食盒里装的,是他一夜未睡思考出的良方!熬制的是一小锅“四神汤”。
这道汤用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四味药食同源的食材,配以瘦肉慢炖而成,健脾祛湿,性情平和,最适合脾胃虚弱的人作为日常调理。
这既是展示手艺,也是表达心意。
当然这几个材料在系统里合起来也才花费了30文钱。
李正华乘坐着李正勇赶的牛车,来到县令府邸门前时,轻车熟路的和门前的官兵打起了交道,让官兵替自己去通报一声,就说多财酒楼的李掌柜已经来了。
通报之后,昨日那名丫鬟很快就出来将他领了进去。
穿过几重庭院,李正华被带到了一个雅致的花厅。县令夫人早已等候在此,她今日换了一身家常的衣裳,气色似乎比昨日好了一些,见到李正华,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意。
“李掌柜,让你费心了。”
“夫人客气了。”李正华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一股清淡的药材和肉汤混合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夫人,这是在下特意为您熬制的‘四神汤’,有健脾安神之效,您不妨趁热尝尝。”
县令夫人闻着这股温和的香气,便觉得脾胃舒泰,当即便让丫鬟盛了一碗。
浅尝一口,她眼睛顿时一亮,汤味醇厚而不油腻,肉香中带着草本的清香,喝下去后,整个身体都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一碗汤下肚,她只觉得连日来的胸闷气短都缓解了不少。
“好!好汤!”她由衷地赞叹道,“李掌柜,你真是有心了。”
李正华见状,知道时机已到。他不慌不忙地从怀中取出一叠写得整整齐齐的纸张,双手奉上。
“夫人,这是在下根据您的情况,斗胆为您拟定的一份为期七日的膳食调理方子。食物调理,贵在坚持。若您能按此方服用,相信半月之内,您的胃口和精神定会有所改观。”
县令夫人惊讶地接过那叠纸,只见上面用潦草的字迹,详细罗列了七天二十一餐的全部菜品,每一道菜后面,都用小字标注了食材、做法和功效。
不过因为实在字迹太过潦草,县令夫人头疼的将其交给了身旁的丫鬟。
而一旁的丫鬟在看了之后和县令夫人一番交流完毕,也是令后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从“山药薏米芡实粥”到“陈皮鲈鱼羹”,从“白萝卜排骨汤”到“桂圆红枣茶”,安排得井井有条,搭配得科学合理。
这哪里是一份菜单,这分明是一份出自高明医官之手的食疗方案!
“李掌柜,你……你还懂医理?”
“不敢说懂,只是平日里喜欢看些杂书,加上祖上传的是关于这方面的,所以略知一二罢了。”李正华答道,“医食同源,吃得对了,身体自然健康。”
如果要张文白或者李家任何一人在这,都要懵逼,怎么祖上又传下来了个东西(我怎么不知道?)
“好一个医食同源!”
一个洪亮而充满威严的声音,忽然从花厅外传来。
话音未落,一个身穿官袍、面容方正、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正是川河县的县令,张敬德。
李正华心中一凛,连忙躬身行礼:“草民李正华,见过县尊大人。”
张县令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他走到自家夫人身边,拿起桌上那份膳食方案看了几眼,眼中也是浮现出一丝晦涩难懂的含义......
“夫人,这位李掌柜,就是你昨天赞不绝口的那位能人?”
“正是。”县令夫人笑着将刚才的“四神汤”和这份方案的事说了一遍。
张县令听完,看向李正华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和赞许。
咳咳,看来只有字是不怎么样的。
他身为一县之主,事务繁忙,最忧心的就是夫人的身体。如今见李正华如此有心且有才,心中已是十分满意。
他沉吟片刻,忽然开口道:“李掌柜,本官听闻,你的多财酒楼,不仅菜品一绝,为人处世更是有口皆碑,连福满楼的赵掌柜都对你心服口服?”
“大人谬赞,草民只是本分做生意。”
“嗯。”张县令点点头,话锋一转,“你可知,本官近来正在筹划,如何提升我川河镇的商贸地位,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前来?”
李正华心中一动,隐约猜到了什么。
“草民愚钝。”
“要引商,先安商。这些客商走南闯北,最重三件事:住宿安稳,货物安全,以及……饮食可口。简称'吃住行'”张县令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本官需要一个能拿得出手,镇得住场面,既能体现我川河镇待客之诚意,又能让各路客商品尝到宾至如归之感的酒楼,作为官府指定的接待之所。”
他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李正华的呼吸,不自觉地急促了半分。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躬身道:“草民愿为县尊大人分忧!”
“好!”张县令抚掌一笑,“本官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他转头对身边的师爷吩咐了几句。不一会儿,那师爷便捧着一块用红布覆盖的牌匾走了进来。
张县令亲自上前,一把揭开红布。
只见一块上好的金丝楠木牌匾上,龙飞凤舞地刻着八个烫金大字:
“官商指定,惠客之所”。
右下角,还盖着川河县县衙的朱红大印!
这块牌匾,就是一道护身符!是官方的认证!
有了它,多财酒楼的地位将瞬间超然于川河镇所有同行之上!
“李正华!”张县令的声音变得无比郑重。
“草民在!”
“这块牌匾,今日便赐予你多财酒楼。望你日后,好生经营,莫要辜负了本官和你这一身才华!”
李正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跪倒在地,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声音铿锵有力:
“草民李正华,必不负县尊大人所托!”
当李正华捧着这块沉甸甸的牌匾,从县令府走出来时,感觉脚下的步子都有些发飘。
这下好,正儿八经的有官方背书了,不过好像也是一块非常烫手的山芋啊?!
李正勇看到牌匾上的字和那方大印,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激动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李正华回到酒楼之前,就已经传遍了全镇。
当李正勇和李正文兄弟俩,在全镇百姓羡慕、嫉妒、震惊的目光中,将这块牌匾高高挂在酒楼门楣上时,整个李家人的腰杆,都挺得笔直。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多财酒楼,乃至整个李家,在川河镇的命运,都将彻底改变。
而就在牌匾挂上的那一刻,县衙的衙役再次前来传话:“李掌柜,张大人有令,南边来了一支大商队,明日抵达川河。他们,将是贵宝号的第一批官商贵客,望好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