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人会轮番上阵,进行高强度的谈话和审讯。

他们会利用心理战术,瓦解他的意志防线。

他们会拿他的家人、他的前途、他的声誉作为筹码,逼迫他开口。

他们会从最外围的线索入手,比如这次的小舅子胡凯案,将陈年旧账一件件翻出来,用放大镜去寻找每一个可能的污点。

证据链条是否完整,逻辑是否严密,在初期阶段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延长审查时间,不断加大心理压力。

在这个完全封闭的环境里,时间感会变得模糊,人的精神会变得脆弱。

再坚强的意志,也可能在日复一日的疲劳轰炸和心理暗示下出现裂痕。

只要他承认一件小事,专案组就能顺藤摸瓜,将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坐实他们的指控。

在官方正式公布调查结果之前,这个过程是绝对保密的。

这既是纪律,也是一种策略。

它给了高层博弈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让身处风暴中心的沈珉坤,彻底沦为一座信息孤岛,任人宰割。

他现在只是一个副厅级的干部,在庞大的省级权力机器面前,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

他目前没有一点能力,更没有资格,去撼动省纪委为沈珉坤量身定做的“双规”措施。

其实归根结底,他自己的处境,比文兴海描述的还要艰难百倍。

文兴海面对的有可能只是政治上的站队和利益的重新分割。

而他陆江河,却是真真切切的内忧外患,公事与家事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他牢牢困在中央。

陆江河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砰”的一声,他关上门,将走廊里那些或探究、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尽数隔绝在外。

他走到办公桌后,身体重重地陷进那张宽大的皮质座椅里。

他仰起头,望着天花板上冰冷的白色灯管,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那口浊气尚未在空气中完全消散,办公室的门就被人轻轻敲响了。

陆江河纷乱的思绪被这敲门声瞬间拉回现实。他坐直身体,脸上所有外泄的情绪被重新收敛,恢复了往日的沉静。

“请进。”

门被推开,市长办公室的秘书李珂走了进来。

“陆秘书长,文市长交代了个事情。”

“文市长说,前任秘书长工作交接的遗留问题,要尽快熟悉起来。眼下就有一件急事,需要开一个市长办公会,集中解决一下近期下面各局委办积压上来的问题。这是初步整理的议题清单,您先过目。”

李珂将文件夹双手递上,放在陆江河桌前,又补充道。

“按照咱们市里的老规矩,各部门的问题积攒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提请召开办公会。”

“这次提报的单位有十几个,涉及城建、交通、财政等好几个口子,问题都比较棘手。文市长把时间定在了后天,也就是周四下午三点,在市府三号会议室。请您牵头,让办公厅做好会务筹备工作。”

陆江河翻开文件夹,粗略地扫了一眼那些议题,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他没有去看那些具体的问题,而是抬起头,问了第一个关键点。

“后天下午?时间这么仓促?”

李珂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陆秘书长,这么定,确实临时。可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

陆江河看了看文件,皱了皱眉。

“这么临时的会,问题能解决多少?十几个单位,个个都说自己的事情急,个个都想在会上占得先机。分管的副市长们来得及跟部门充分沟通吗?议题的相关材料,来得及印发给所有参会领导提前研究吗?”

“如果只是到了会上,各家唱各家的调,领导们听个囫囵吞枣,然后把问题再批回给部门去‘研究研究’,那这个会开的意义在哪里?纯粹是浪费时间,走了个程序过场。”

这一连串的发问,让李珂的额头渗出了一层细汗。

“您说的是。每次开完会,办公室这边都要花大力气去盯后续落实,扯皮的事情很多,经常是一个问题反复上会,效率确实低了一点。但好在……最后也都能解决。”

陆江河把文件夹合上,往前一推。

“这么干,效率能高就怪了。依我看,从今天起,这个规矩要改。以后,不能再这么干了。”

李珂立刻点头。

“文市长其实也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好几次都想下决心改一改,但市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他实在太忙,事情一多,这事也就搁置了。陆秘书长,您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个流程理顺一下?”

陆江河的脑子飞速运转。

那些关于沈珉坤、关于周凯、关于整个家族命运的愁云惨雾,被这具体而实在的工作瞬间清空。

他现在是市政府秘书长,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唯一能抓住的立身之本。他必须在这里,做出成绩。

他的思绪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勾勒出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流程。

这套流程的核心,在于变被动为主动,用制度的刚性彻底取代过往的随意性。

首先,要建立市长办公会议题的月度计划和年度计划申报制度。所有市府下辖的局委办,必须在每月底、每年底,将计划在下一个周期内提请市长办公会研究的重大事项,以书面形式正式上报市政府办公厅。

这就从源头上杜绝了临时动议、突击上会。

第二,办公厅接到申报后,要建立专门的议题台账。对所有申报议题进行统一登记、分类、编号,并根据议题的轻重缓急,排出初步的会议序列。这张台账,就是未来所有会议安排的总纲。

至于最关键的一步,是前置审核程序。

所有列入台账的议题,在正式上会之前,必须先由其对口的分管市领导进行充分调研和前期协调。

分管领导要召集相关部门,把议题中涉及的矛盾、分歧、难点,在会前就进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