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苟在边疆当藩王 > 第110章 战略方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竞带着李福出城之后,径直来到了朝廷官军的大营,这个时候李奇还不在,正在镇东关返程的路上。神机营总兵汉中侯张留接待了燕王杨棣,燕王杨棣得知李奇不在,也不落实,直接带着李福,在张留的陪同下,沿着官道向镇东关方向疾驰而去。

在静海县,燕王杨棣和李奇碰上了,张留事先已经先行派了传令兵将情况报给了李奇,所以李奇心里已经有了准备。静海县西的十里长亭,李奇和沈自山翻身下马,主动向杨棣行礼,“下官等参见燕王殿下。”

“两位免礼”杨棣一愣,没想到李奇和沈自山能给自己这样的礼遇,不禁也有些感动。

“本王此番出城,是有两件事。一是本王幡然醒悟,自知罪孽深重,想去长安,向陛下请罪,还望英国公和沈都堂派员随行;同时派遣大军接管北平城;二是本王此前种种荒唐行径,皆是受智海贼子所蛊惑。本王已然将智海贼子杀了,人头在此,还请两位校验”杨棣平静的对李奇和沈自山说道。

没错,燕王杨棣最终还是选择投降了朝廷,投降朝廷,或许还能留有一命,负隅顽抗就是死路一条。杨棣吐血昏迷醒来以后,突然神智清朗起来。

“殿下能够迷途知返,臣等甚是欣慰”李奇真诚的说,“不过臣等有个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英国公但说无妨”

“臣以为,殿下还是在臣的大营住下,臣把此间种种行径向陛下做汇报,等待陛下的旨意。这样比殿下直接入京的好”李奇笑着说。其实李奇说的也有道理,燕王这个时候只有表现的足够谦卑,才能够最大可能的获得永安帝的宽宥。

“全听国公安排”燕王杨棣既然走到了这步,也不矫情,异常的配合,随后杨棣又从身上解下自己的燕王金印,递给李奇,“本王就在大营住下,这是本王的金印,凭借此印加上李福将军配合,您接管北平城会顺利一些,本王的两个儿子,还望国公照顾一些”

“这您放心,两位王子也是臣等的主子,臣等自然不会怠慢”李奇笑道。随即把金印给了聂宗,聂宗则是带着李福,去接管北平城。李奇则是陪着燕王返回大营。同时,向长安报捷的文书当夜就发了出去。

燕王直接投了的事情,属于是绝密了,军情司和政保司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不过魏远准备投辽的消息,政保司倒是及时传到了襄平。杨竞难得的把六部九卿的官员都叫来了。

“很久没叫大起了。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议一议大梁朝廷和燕藩战争的事情”这两个月,杨竞的确很少这么正式的把大臣们叫来议事。“江卿,你先通报一下战争情况,柳主事,你稍后汇报一下幽州官员投靠的事宜”

“臣等领旨”江水和柳依答应一声,江水先介绍了。

“大王,诸位大人,朝廷自两个月前,出动15万大军进入河北以来,英国公李奇已经攻占了幽州八郡中的六郡之地,而且据可靠情报,蓟州郡也即将被大梁官军被攻占”江水在内侍们搬来的舆图上一边指着、一边说着。

“这么快?”群臣都是一个反应,这燕藩号称幽燕大地千里、有兵10万,怎么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就丢到了绝大部分地盘呢?

“江大人,大梁朝廷的官军伤亡应该不小吧?”赵石立即问道。现在大家担心的不是燕王的死活,而是担心朝廷一旦平定了燕藩,就和大辽接壤了,大梁朝廷会不会顺势进攻山海关?

“赵阁老,很遗憾,据说军情司掌握的情况,大梁的朝廷官军几乎没有伤亡,除了攻打邯郸城开了几炮以外,其余诸郡都是燕王主动放弃的,燕王把九万燕军主力都集中在了北平郡和蓟州郡两郡,做最后的防御。大梁官军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六郡之地”江水解答的很详细。这个情报由于已经发生了一个多月了,以军情司的能力,掌握不难。

“那就被动了,也就是说,朝廷的15万大军,战斗力几乎没有损失,这是一股很强的战力”吴晋把众人的担心说了出来。

“这个稍后再议,柳主事,你说说幽州官员投靠的事情”杨竞把话题拉了回来。

“是,大王”柳依答应一声,“大王,众位大人,由于幽州部分官员担心大梁朝廷清算,加之政保司和四海银行的活动,目前已经有11名正四品以上的官员表示要投靠我大辽,其中品级最高的是幽州刺史秦霄”

柳依在朝堂上,更倾向余成,隐隐的与余成结为盟友的趋势。江水则是更倾向赵石,江水和赵石的个人关系非常好。大辽的两大情报机构和大辽内阁和六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杨竞支持何知远设置新锦衣卫的原因。当然了,柳依还有一个最大的杀手锏,就是和杨竞的暧昧关系。

“除此之外,更大的收获是,燕王的国丈、南郑侯魏远表示会投靠我大辽,并且带来的士兵不少于1万人。”柳依最后抛出了这个重磅消息。

“这南郑侯不是燕王的岳丈吗?怎么也投靠我大辽了?”底下的官员纷纷议论起来。

“这么来看,燕藩的形势的确不容乐观,连燕藩的核心人物都准备叛逃了”曾泰摸着胡子说道,“大王,咱们还是要早做准备为好,毕竟李奇的15万大军还保持着全盛的战斗力啊”

燕藩如果不是山穷水尽了,南郑侯不会想着叛逃大辽,如果南郑侯都叛逃了,燕藩的覆灭会尽在咫尺了。那么山海关面临的局势,就严峻复杂了。

“本王倒是有些想法,说出来你们看看可行不?”杨竞知道事情紧急,也不再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让大臣们查缺补漏。

“臣等惶恐”

“第一,军情司和政保司要加大在燕藩的活动力度,不管怎么说,第一手的情报还是很重要的,有了情报支持,咱们的很多决策就有的放矢。”

这是应有之义,江水和柳依都纷纷点头,现在秋华不怎么太关注政保司具体的工作了,只是进行宏观的把关。

“第二,组建一个前敌的班子,各部院调人,集中在山海关督师府,统筹负责对燕藩的事宜。曾泰接任王显任山海关督师,王显撤回襄平城。”

这种情况下,得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统筹各部门的力量、特别是军政双方的力量。王显就有些分量不够了,毕竟能够同时压制军政双方的官员的,除了吴晋就是曾泰了。他俩除了本身的官职以外,正好一个是辽王府左长史、一个是右长史。

而且南郑侯魏远还要带兵来投,曾泰枢密院枢密使的身份,正好主持降兵的整编。王显整编军队还真有些吃力。

“第三,燕藩投靠过来的官员,政保司要严加甄别,吏部参考其原品级,择优录用,这件事情由长平负责。燕藩迁徙过来的百姓,户部统筹安置,这件事情由鼎诚负责。”

“第四,工部加快锦州港水师码头的建设,一旦建设完成,水师一部移驻锦州港。同时工部尽快启动山海关加固工程,这个工作由正德牵头”

杨竞安排的这四件事,分别有内阁三位大学士和枢密院枢密使牵头负责,看得出来,杨竞对李奇率领的15万大军是十分重视的。辽藩的大臣们也感受到了杨竞的情绪,纷纷领旨。杨竞和群臣又商讨一些细节,才散朝。

散了朝的杨竞,直接换上了便服,带着侍卫统领刘林就来到了襄平城中的某处小院,李氏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王显就要回来了,杨竞这也算是忙里偷闲了。偷闲。

锦衣卫护送李奇的军报仅仅用了5天就传到了长安城,永安帝看了军报大喜,立即撞响景阳钟,召集群臣议事。长安城里的大臣都有些恍惚了,我没听错吧?陛下竟然撞响了景阳钟?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景阳钟响,就意味着有大事,群臣必须马上上朝。

大臣们也顾不得其他,穿好官服,骑马坐轿的来到皇宫,进入奉天殿。见永安帝一脸喜色的坐在宝座上,众臣知道,这应该是好事了。果然,没用大臣们多猜测,冯德宝的声音就传下来了:“前线军报,征东元帅、英国公李奇已经收服幽州八郡,燕王投降及6万燕军投降,朝廷官军几乎无损失。朝廷平叛幽州的战争,胜利了。”

“啥?李奇兵不血刃的平定了幽州?”群臣纷纷一脸见了鬼的表情?燕王这么脆吗?其实一开始永安帝也是这个表情,但是沈自山的密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说的清清楚楚,由不得永安帝不信。永安帝太需要一场大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了。

“军报已经确认过了,是真的。接下来的事情是,该如何奖励李奇?如何处置燕王?”永安帝威严的问,“还有,朝廷大军下一步是东进平定辽藩,还是南下平定齐藩,这些都需要议一议”。东进还是南下,这决定了大梁下一步的战略方向,永安帝也有些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