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784章 薛齐:我要置办产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4章 薛齐:我要置办产业!

“翊武将军,没想到真的是你啊。”

尽管二人甚至都谈不上相识,但毕竟都曾在蜀国为官,这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让薛齐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诸葛攀处事谨慎,怕被人听去会说闲话,于是赶忙说道:“以前的官职就不要再叫了,唤我子慎就行。”

“既如此,我也不见外了。”薛齐道,“我应当比子慎痴长几岁,你我不如就以兄弟相称.....薛齐,表字夷甫。”

“夷甫兄。”诸葛攀直接拱手,随后邀请道:“坐。”

薛齐坐下,捋了捋胡须。

诸葛攀让人上茶, 薛齐谢过后抿了一口,略感味苦。

但其实他心里更苦。

当初魏军伐蜀,兵至汉寿。

彼时还是巴西太守的他其实已经开始了观望。

结果就这么一观望却耽误了大事,阆中黄氏带着当地几个大族直接把他给绑了,向魏军交上了投名状。

还好黄氏没下黑手,并未杀了他。

但也正因为此,薛氏没有第一时间举旗归正,故而在战后被划到了“抵抗分子”那一类里,最终落了个举族北迁。

早知如此,学那庙堂里的谯周多好。

“夷甫兄何时来的河东?”诸葛攀开口打破短暂的沉默。

薛齐捋须回道:“也就比子慎早来十几日罢了,最近正在物色汾阴郊外的地。”

“看得如何了?”诸葛攀道,“我这里也刚刚安顿下来,打算置办点产业,只可惜....”

“可惜什么?”

“没什么....”诸葛攀欲言又止。

事实上,他没什么钱。

诸葛亮为官清贫,家里的用一直都维持在勉强够用的程度,从未有任何奢侈之物,至于产业什么的就更没有了。

到了他这一代,更是一贫如洗。

在成都时还可以靠着俸禄过活,但现在若不干点什么,肯定活不下去。

“子慎有什么难言之隐,但说无妨。”薛齐似乎看出了什么。

诸葛攀却不想欠人人情,很快岔开话题,看着茶碗中的茶叶,嘀咕道:“话说...河东这地方适合种点什么.........”

午时过后,用过饭的薛齐离开诸葛府,随后带着数十仆从,骑马赶去北郊。

今日他跟人约好去看一处产业。

这虽是一座荒废多年的庄园,但也还是有主的,据说主人家是河东大名鼎鼎的闻喜裴氏。

裴家在河东产业很多,汾阴这一片由于太靠近羌胡,故而家族不怎么上心。

但即便如此,眼前的庄园也是薛齐垂涎三尺的存在。

别看它现在破落,但只要花点功夫复修一下,不出两年定然是一片万物竞发,生机勃勃!

事实上,裴家主营的产业一般都在河东腹地,因为那里比较安全。

而这种与羌胡接壤的地区,裴氏有时会转卖给一些小豪族。

今年收成好了,小豪族们要给裴氏分润,如若收成不好,也得上交个保底数目,至于你交不交得起朝廷的税,裴氏不管。

总之,裴氏旱涝保收。

什么?为什么地都卖个给我了,还要给你裴氏交钱?

不为什么,你不要,我可以卖给别人。

经过中间人引荐,负责汾阴地区家族产业的裴乾赶来了庄园。

裴乾这人属于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因为实在是没有任何才学,故留在河东老家帮着管理点边角料家业。

见到薛齐,他先是问道:“你哪家的?”

“陈郡薛氏,薛齐。”

“什么郡?”

“陈郡。”

“什么齐?”

“薛齐。”

“什么薛?”

“呃...陈郡薛齐。”

“啧...没听说过有这号家族啊。”裴乾扭头对家令问道,“陈郡不是在豫州?”

这一下给薛齐弄得很是尴尬。

这时,裴乾一旁的家令对着他耳语道:“据仆所知,这是最近刚从蜀地迁来的。”

裴乾一听,大叫了起来:“搞了半天原来是外来户!还什么陈郡薛氏,不就是蜀人?”

薛齐脸色铁青,忍住暴起杀人的冲动,站在那一言不发。

中间人赶紧打起圆场,然而裴乾的态度却依旧很差:“这园子我不卖你。”

尔母婢的,不卖就不卖,拽个卵啊!

薛齐心里是这么骂的,嘴上却说:“看来我与此处无缘,那我再看看吧。”

闻喜裴氏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双方很快不欢而散。

回县城的路上,裴乾问家令:“这薛氏是朝廷让迁来的?”

“是的。”家令道,“若非朝廷旨意,他家岂会几千口尽数迁来。”

“这么多人?果然是不能卖他产业!”裴乾冷哼一声:

“且不说他是外人,容易向郡府嚼咱家的舌根。主要是他家人丁兴旺,一旦在河东站稳了脚跟,不仅咱家的产业受影响,郡里的入仕各种名额也要被他家分去。”

家令眼睛一亮,发现公子好像突然开窍了。

....

另一边,薛齐跟着中间人继续看庄园,路过某间庄园门口,他径直问道:“这不是裴家的吧?”

“不是,这儿的主人是解县柳氏的柳毓。”

“哦。”薛齐放下心来,总不至于柳氏的管事也是个神经病吧。

“我去瞧瞧。”

“哎,柳家这园子可没说要卖啊。”

“我就看看!”

薛齐走了过去,却见庄园门口正好走出几人,为首的是个家令打扮,而身旁则是一个穿着官袍的文吏。

“刘管家,你这让我如何交差?”文吏用略带埋怨的口气说道:

“三年前承武改元时清查户口,你家庄园便有三百二十五户.....可几年过去了,这些年河东风调雨顺,河西冯翊郡治安也不差,可你这户口不增反降?人去哪了?”

“死了。”刘管家淡然道。

“别跟我嬉皮笑脸。”文吏绷着脸,“上面最近管得很严,你给我注意一点!”

刘管家面色不改:“是是是,下次您提前知会我们,我们也好提前做点准备啊。”

文吏叹了口气:“下个月我可能就走了,以后再不管你们这些破事。”

“噢哟,那就祝您高升!”刘管家很会来事,接着低声说:

“我家主人之前在洛阳市场里弄了点蜀锦,我下午派人送到你府中,一点心意,一点心意。”

“不必,以后都别送了,听到没有!”文吏压低声音,严词拒绝。

虽然以前他确实收了人家的礼,但却全都藏在自家后院的仓库里,一匹布都没敢动。

实在是他祖祖辈辈都是平民,穷怕了!

他不敢得罪柳氏,虽然柳氏仅仅是个小豪族,但人家身后,是平阳贾氏。

远处的薛齐虽没听到二人的交谈内容,但看着两人态度暧昧,便猜了个七七八八。

这玩意他熟啊!

因为在蜀汉的户籍册上,他薛氏名下一共有三千七八余户,而此番被迁入河东的却有五千余户。

收起思绪,薛齐准备去问问对方卖不卖产业。

与此同时,刘管家正欲转头回庄园,却见一人骑马赶来。

那人是柳毓的亲信,只见他回头看了一眼尚未远去的州郡官员,皱眉道:“人已经走了?”

“走了。”

“刘管家,家主让我跟你说一声,近日的清查千万不要偷奸耍滑,朝廷此番非常重视,若是被查出来,家主很难保你周全。”

“什么?”刘管家一吹胡子,感觉天都要塌了,稍稍颓靡一阵,马上振作起来:“我这就去追他们回来!”

说罢,自己便先行一步。

恰此时,薛齐迎了上来:“敢问您这庄园是否有意变卖?我乃陈郡....”

“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