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先生,您弟弟的材料很齐全,”工作人员笑着把护照递回来,“签证下周就能下来,到时候过来取就可以了。”
“麻烦了。”顾从卿接过护照,照片上的土豆笑不露齿,笑容里满是青春的气息。
回家的路上,土豆还在兴奋地念叨:“哥,英国的学校是不是跟电影里一样,有大大的草坪?
他们上课是不是也像咱们这样,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
顾从卿揉了揉他的头发:“差不多,但那边更注重实践,比如上生物课可能会去野外采集标本,上历史课会去博物馆看真迹。”
“哇!”土豆眼睛瞪得溜圆,“那比咱们光看课本有意思多了!”
……
顾母把土豆的行李收拾得满满当当,大到换季的衣服,小到常用的感冒药,连筷子都塞了两双,嘴里不停念叨:“到了那边别挑食,跟你哥你嫂子好好相处,记得常给家里联系……”
顾父则把顾从卿拉到一边,塞给他一个钱包:“这里面是点钱,你拿着。
土豆还小,到了那边难免有要用钱的地方。”
顾从卿推辞:“爸,我有钱,您留着自己用。”
“让你拿着就拿着,”顾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带弟弟出去,责任重,手里宽裕点,办事也方便。”
顾从卿看着父亲,心里一暖,接过钱包揣进怀里:“知道了爸。”
“哥,我们什么时候走?”土豆跑回来,额头上全是汗,却一点不觉得累。
“再等一周,”顾从卿拿出日历,在出发的日子上圈了个圈,“我的假期还没结束呢。”
接下来,土豆几乎天天抱着英语词典啃,连吃饭都捧着。
顾从卿看他那股劲儿,心里踏实了不少。
至少这孩子知道上进,到了那边应该不会太让人操心。
顾从卿把土豆的签证放进抽屉时,顾母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活,听见动静探出头:“手续都放好了?”
“放好了了,妈。”顾从卿应着,靠在门框上看她择菜。
“齐了就好。”顾母把菠菜扔进篮子,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到了那边让他少玩,多背俩单词。
你爸单位新上了个项目,我最近也得加班,他不在家,我们倒能清静点。”
顾父从外面回来,手里捏着份文件,进门就喊:“从卿,帮我看看这个报表……哦对,土豆的机票订了?”
“订了,跟我们一个航班。”
“行。”顾父点点头,注意力全在报表上。
从头到尾,这两口子都没提一句“舍不得”,仿佛土豆不是去异国他乡,只是换了个胡同。
顾从清早习惯了父母这样——他们那代人,对孩子的爱藏在“不添乱”里,知道他能把弟弟照顾好,便把心放进了肚子。
周姥姥听见屋里说机票的事,头也没抬地喊:“土豆的行李我给收拾得差不多了,几件厚衣裳都放底下了,英国天冷。”
周姥爷“啪”地落了颗棋子:“让他自己记着换衣裳,别总指望人伺候。
咱们俩啊,等他们走了,天天来两盘,谁输了谁买菜,多自在。”
“那可不行,”周姥姥拿起棋子敲了敲棋盘,“输了的得给我捶腿。
我还想去北海公园划划船呢,以前总惦记着他上学放学,都没功夫去。”
“行,依你。”周姥爷笑了,“再去前门楼子底下听段相声,晚上回来焖俩肘子,不用惦记谁爱吃瘦的谁爱吃肥的。”
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眉飞色舞,哪有半分离别的愁绪。
刘春晓路过听见,忍不住笑着跟顾从卿说:“姥姥姥爷这是盼着咱们赶紧走呢。”
顾从卿也笑:“他们啊,这辈子为家里操的心够多了,该享享清福了。
土豆在身边,他们总惦记着,这下能松快松快,挺好。”
“知道啦姥姥!”
顾从清和刘春晓琢磨着,既然要带土豆去英国,不妨也问问刘春晓的弟弟刘春明,有没有出国留学的想法。
于是两人特意抽了个空,买了些水果点心,去了趟刘家。
一进门,刘父正坐在院子里的小马扎上,给刚买回来的花换盆,刘春明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爷俩配合得挺默契。
顾从卿说明来意:“爸,春明,我们打算带土豆去英国读高中,想着问问春明,有没有兴趣一起去?
那边的教育资源也不错,多出去看看总归是好的。”
刘春明闻言,放下手里的小铲子,摇了摇头,语气挺坚定:“哥,嫂子,我就不去了。
我早就跟我爸商量好了,等大学毕业,就去当兵,跟我爸一样,穿上军装。”
刘父也直起腰,笑着接话:“这小子,打小就崇拜穿军装的,一心想跟着我走这条路。
现在虽说还没多少大学生去当兵,但我估摸着,以后政策会越来越好,他这文凭到了部队,路指定能好走些。”
他看着儿子,眼里满是欣慰,“年轻人嘛,有自己的志向是好事,咱做长辈的,支持就完了。”
刘春晓知道弟弟的性子,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便笑着说:“春明有自己的打算就好,当兵保家卫国,也是件光荣的事。
以后到了部队,可得好好干,别给咱爸妈丢人。”
“姐你放心,我肯定行!”
刘春明拍着胸脯保证,眼里闪着对未来的憧憬。
顾从卿见他们态度坚决,也不再多劝,只是道:“既然定了主意,那就好好准备。
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那天在刘家待了许久,聊了些家常,也说了些各自对未来的规划。
距离假期结束已经没剩几天。
顾从卿把剩下的时间都腾了出来,一门心思陪着家里人。
他特意抽了两天,带着刘春晓和土豆去了顾爷爷、顾奶奶家小住。
老两口的院子还是老样子,葡萄藤爬满了架子,墙角的月季开得正盛,只是两位老人的脚步比上次见时又慢了些,头发也更白了。
顾奶奶拉着刘春晓的手,絮絮叨叨问着国外的日子,顾爷爷则坐在藤椅上,听土豆眉飞色舞地讲着对去英国学成以后的打算,时不时笑一笑。
这两天,顾从卿买菜做饭都包在了自己和刘春晓身上。
饭桌上,他给爷爷夹块软嫩的鱼肉,给奶奶盛碗温热的汤,听他们说些过去的老话。
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落在桌上,慢悠悠的,像老人们的日子。
顾爷爷私下里拉着顾从卿说:“人这一辈子,就像这院子里的藤,得往远处伸伸才长得开。
土豆这孩子,出去闯闯是好事,总比窝在家里强。
你多照看着点,让他长长见识,也别忘了根就行。”
顾从卿点头应着:“您放心,我明白。”
……
顾从卿回来后,许大茂带着孩子来过好几趟,每次都拎着不少东西。
他找顾从卿商量:“从卿,你见识广,又在政府部门上班,你说现在能不能做生意?
能不能当个体户?
我前阵子见有人躲着执法队摆摊,挣了不少呢,你说我能干这个不?”
顾从卿向来知道许大茂脑子活络。
只是这会儿改革开放刚起步,多数人还揣着顾虑,尤其在皇城根下,敢迈出这步的更是少数。
顾从卿看着许大茂眼里的急切,语气沉稳了些:“大茂叔,政策是越来越活了,但‘合法’俩字得刻在心上。
你要是真想干,就按规矩来,先去工商局办执照,该交的税一分不少,这样挣来的钱花着才踏实,夜里睡觉都安稳。”
他顿了顿,想起南边的活力,又补充道:“你说的摆摊确实能挣点,但总跟躲猫猫似的,不是长久办法。
不如听我的,先去广州、深圳那边转一圈,那边开放得早,小商品、电子表、蛤蟆镜这些新鲜玩意儿多,进价也低。
挑点四九城少见的回来,弄个小店铺,明码标价地卖,凭本事挣钱,不比偷偷摸摸强?”
许大茂听得眼睛发亮,搓着手直点头:“哎哎,你这话在理!
我就说你见识广吧!
那我明儿就跟单位请个假,琢磨琢磨去南边的事。”
顾从卿看着他摩拳擦掌的样子,又叮嘱了句:“记住,别贪多,也别卖那些来路不明的东西。
一步一步来,稳当。”
许大茂拍着胸脯保证:“放心!
你这话我记牢了!
等我挣了第一笔,先请你喝酒!”
顾从卿笑着接过来:“行,那我等着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