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席上王铁采纳了李子建的意见往陕豫交界处的卢氏县转移,第二天一大早便从这陆浑村往嵩县方向开拔,并在队伍的前面用杆子挑着那汤九州的人头。
那嵩县的守备和万胜虽然没有出城袭扰铁营行军队伍的胆量,但也准备在铁贼队伍从县城经过的时候开上两炮,好向上面表示他也“积极”的阻击铁贼从他的防区内过境。
这昨天孔尚兴回到县城的时候告诉这和万胜说汤九州可能淹死在了河里,当时那和万胜有些不相信,怀疑是汤九州吃了败仗抛弃营兵领着家丁跑路了。
因为这昨天跟着孔尚兴一块跑回县城的只有汤部的营兵,汤部的家丁不是被铁营打死俘虏那就是跑的不见人影,所以和万胜才有如此怀疑。
但当那和万胜瞧见铁贼队伍前面用竹竿挑着的汤九州人头之后,那在城头上的和万胜吓的那是两腿都在打颤差点瘫在城头上。
所以这铁贼吓的那和万胜别说是朝铁贼的队伍开炮,为了怕惹恼铁贼,这和万胜吓的把他的将旗都给从城头降他下来,以向铁贼表示他无意阻拦其从县城过境。
不过铁营也没有攻打嵩县的打算,毕竟这嵩县县城城池修的高大坚固且城内有不少的驻军,铁营即使把他打下来那肯定有不小的伤亡。
铁营从嵩县县城安全过境之后,一路往西水陆并进到距离县城有八十里左右的潭头镇,伊水河即是在这个地方改道往南流入到外方山深处的栾川境内。
同时伊水河在这个还有一条往西流入熊耳山名叫“小河”的支流,这条支流大概有一百多里一直流入到卢氏县境内熊耳山中的白土镇,过了这白土镇再往西走个一百二三十里的山路那就到了卢氏县城。
这条路线就是后世G344国道的原型,明代虽然在这条路线上修建有官道,但这明代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基础建设能力非常的差,再加上这些年来没有怎么维护所以这条路的路况非常的差。
这条路线的总长度加起来也不过两百多里,铁营硬是走了七八天的时候,从五月末走到六月初才抵达那卢氏县城,平均每天行军路程仅三十多里地。
之所以走这么慢,除了道路高低起伏崎岖难行之外,就是碰到了这夏季的山洪暴发季节,为了清理这道路上的障碍都花了好几天的时间。
...
这铁营抵达卢氏县城之后,这卢氏县城的地方豪强在城外那也已经是等候多时了,这些地方豪强准备好了酒肉粮草外加让铁营弟兄们乐呵的女眷来慰劳铁营的弟兄。
当这卢氏县的豪强打探到铁营在从嵩县往卢氏县进军之前,这群地方豪强便聚在一块商量对策,最后这卢氏县的豪强一致认为这铁贼虽然被卢老爷击败,但也并不是他们可以抗衡的。
所以他们一致决定打开城门迎铁贼进城,并奉上酒肉粮草女眷花钱买上一个平安,如此一来那铁贼也不好意思在县城内大搞零元购活动祸害他们的家产。
卢氏县豪强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向铁贼投降,主要还是这卢氏县城已经在事实上脱离了大明朝廷的掌控。
那卢氏县城隔壁的嵩县自从设立守备营之后那好歹有官员敢来上任,以县城为中心附近的一片区域基本上还处于官府的统治之下,也就那些偏离城区的乡镇被贼寇给占了去。
而这卢氏县城因为河南省的财政实在难以负担再设立一支守备营,所以这个陕豫交界处的山区县城在没有官兵保护的情况下差不多有十几年没有官员敢来上任。
就连本地官绅豪强也不敢到县衙当佐贰官,县衙的政务就靠几个胥吏撑着,县城的防务全靠这群豪强的家丁来维持,整个卢氏县从县城到城外的乡镇基本上已经是处于一个自治的状态。
那嵩县偏低城区的乡镇虽然处于土匪的势力范围之内,但嵩县的土匪慑于嵩县官兵的威胁,还是与传统的土匪一样把山寨设立在深山之中占山为王。
并没有下山到村里面插旗子占地盘公然与官府叫板,而是在乡村集镇里找几个话事人替他们收保护费养活山里的土匪。
但这卢氏县城的乡镇就不一样了,这县域境内的乡村集镇都插着各路土匪的旗帜,山里的土匪几乎已经全部下山与官府公开的叫板。
那有的一个村子里面插着两个不同土匪的旗子,村头一个大王村尾一个当家,场面相当的离谱。
稍微大一点的乡村集镇甚至还出现战国七雄三国志这种奇葩情况。
有一些在山区内封闭的村庄里,甚至还有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称王称帝的土匪。
这些草头王各种搞笑的操作那也是层出不穷瞧着令人忍俊不禁。
铁营这一路到卢氏县城的路上看到的景象那也是非常的热闹,这些土匪在山里的时候就经常因为抢地盘干仗,这下山之后那这干仗干的比在山里面还要频繁激烈。
这帮土匪白天一块下地里面去干活,等到了晚上抄家伙搞偷袭的情况那是比比皆是,一天到晚的整的那叫一个热闹,日子别提过的有多么的紧张刺激。
由于这附近的土匪那基本上也都是本地人,这些土匪下山插旗占地盘之后,那也分不清楚谁是土匪谁是老百姓。
因为这一片地方的人拿起锄头刨地的时候是老百姓,拿上家伙戴上头套那就是土匪,基本上已经是处于一个民匪不分的状态。
这卢氏县的乡镇土匪化那城里也差不多,控制县城的豪强自然也是土匪,不过就是挂着一个官方的头衔隐藏的稍微深一点。
这些豪强之间为了争夺利益那也是动不动就派出自家的家丁在大街上抡到开片,县衙里的胥吏看见了都躲着不敢管。
所以这卢氏县到现在从乡镇到城区基本上已经是土匪化,说上一句“匪县”那也不为过,总之从上到下那就没一个正经人。
这卢氏县之所以匪化,主要还是这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卢氏县的位置处于秦岭东段山脉之中没有一片平原。
往北是崤山山脉,往东是熊耳山脉,往南是伏牛山脉,往西则是陕西境内的商洛山脉。
这卢氏县那可谓是处于万山之中,道路交通极其不发达,进来不容易出去也难,这交通不发达官府的统治力量也就越是薄弱,一遇到这种乱世匪化那也就是转瞬之间。
对此洛阳官军也曾经组织了好几次对这卢氏县土匪的进剿行动,但由于这地方已经是民匪不分,这官军还没有打过来,那从老百姓到地方豪强就已经将官军的进军路线泄露给本地土匪。
所以这洛阳官军在经过几次进剿无功而返之后这河南官府那也就不了了之,等到农民军从河北渡河之后,那这河南官府也就更没有精力去管了。
完全任由这卢氏县的土匪野蛮生长,所以就导致了卢氏县境内如今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
这铁营抵达卢氏县城后受到了本地帮派的热情款待,对此王铁那也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不仅没有进城搞零元购活动,甚至连县城都没有进。
在县城外待了两天采购了一批物资之后,直接就从县城开拔往西继续开拔到距离县城有一百多里的官坡镇一带。
那铁营不进城待着也是有原因的,这地方民风过于彪悍全民皆匪家家户户那都备着刀枪,就连路边的孩童嬉戏打闹都拿着棍棒玩耍。
这王铁他们虽然浪迹天涯多年大风大浪见惯了,但当进入这卢氏县境内,也是被这里的人文景象也震惊到了。
所以王铁他们害怕阴沟里面翻船也就没有进城去休整,以免这城中的豪强动员城内的百姓合起伙来算计铁营,让铁营陷入这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无法自拔。
这铁营害怕这卢氏县的剽悍民风,那卢氏县的豪强也怕铁贼这帮凶名赫赫的流寇,毕竟这帮流寇下手实在是太狠,万一惹怒了这帮贼头,这贼头直接下令屠城那他们也难以招架,所以这铁营不进城那对双方也都有好处。
不过铁营不进城还有两个原因,那就是这卢氏县城所处的位置不太好,这县城在洛河的北岸,而这洛河一路直通洛阳府城,水路距离仅三百多里地。
这洛阳府城的官军要是从洛阳坐船几个昼夜行军就能杀到县城附近,到时候这城中的豪强与地方上的土匪配合官军围剿铁营的话,那这对铁营威胁那可就非常的大,搞不好还真有可能在这里翻车。
这地方上的土匪虽然与官军处于敌对状态,但这敌友往往是可以转变,就比如那嵩山的李际遇倒向了官府,这卢氏县的土匪被官府策反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所以铁营处于这安全上的考虑,也就往西一路转进到与陕西洛南县交界处的官坡镇,这官坡镇远离洛河且又处于陕豫交界处,不用担心被这官军和本地土匪内外夹攻。
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这官坡镇处于一个道路交通的枢纽上,从官坡镇往北有条长约三百多里地的官道穿过崤山出北朱阳关到灵宝县,这条路即是后世河南的S246省道。
从官坡镇往南也有条大概三百里的官道穿过伏牛山出南朱阳关抵达南阳府内乡县的西峡口(后世的西峡县),这条路线就是后世河南省的S328省道。
这从官坡镇往西到那陕西商州(商洛市)的洛南县也有一个大概一百五里左右的官道,即后世的G344国道陕豫交界段。
铁营抵达这这官坡镇之后,往北可以出北朱阳关到灵宝西进洛阳盆地,往南可以出南朱阳关进入南阳盆地,往西的话也可以经洛南至商州走武关道进入到关中平原。
等于说铁营到了这官坡镇之后,也就把握住了一定的战略主动权,同时也因为这地方交通发达可以派出细作去获取这几个方向的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