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奕?原本是个主战派。

贵为天潢贵胄的他,年轻且阅历尚浅,骄傲但对世界无知。直到清军屡屡惨败,他才渐渐的体会到了现实。

而在八里桥之战的下半场,商团的横空出世,带给了奕?莫大的震撼。并且重新燃起他心中,已近乎熄灭了的,试图重拾天朝颜面的火种。

可陈济方的一席话语,如一盆冷水,又再次浇灭了奕?心中的希望之火。并且,这些话还是从最具权威,最有发言权的人口中讲出的。掷地有声,无法辩驳。

如今,奕?身担重任,主持危局。战又不能战,那便只剩下委屈求和一条路了。他着实心有不甘。

其实在这方面,他反倒不如身在热河的皇兄明白。那位天子的目标明确且专一,尽管出发点只是为了尽快息事宁人,重回安乐。

在皇家的这些亲贵中,奕?的天资算是不错的,只是尚缺历练。而本应是他重要依仗的,他的岳父大人桂良,却只是个满洲老贵族,昏聩又懦弱,无法为他撑起一片天。

好在奕?身边,还有文祥,这位能干而且聪慧,正直又很勤勉的好帮手。

见到沉默中奕?那忧郁的神情,文祥叹了一口气,又替他问出了下一个问题,“唉,既是如此,敢问兄台,眼下的局面终该如何对策?”

这个问题对于陈济方来说,虽然不难回答,但答案却是不大方便说出口。一来,他绝不愿意搅和进和谈这趟浑水。再来,这差事是奕?的,他岂能随意发表言论。

陈济方沉吟不语,奕?却投来了恳切的目光。如此之下,陈济方才缓缓答道:“当速成和局,寸土不让。”

奕?等人闻言,面面相觑。那表情仿佛是在说:“就这两句?谁不知道这些啊。说的倒容易,做起难啊!”

陈济方当然知道这事难办,所以才惜字如金,不愿多讲。可在文祥的再三央求下,只得无奈的又多说了几句。

他告诉他们,洋夷索要的条件,一般可归为几类,即割地、让权、赔款、通商等。而带来的危害性,大体也是按照这个顺序从大到小的。明白了这些,便可在谈判时作些取舍。

危害大的要拼力相争;危害小的则可从权,甚至可用作交换其他条件的筹码。大多数条件,即使应允,将来仍有可能争取改约。唯有领土一项,一旦让出,再想收回,不见兵戈是绝无可能的。

总之就是要力保国权,绝不能割让国土!

他还告诉他们,商团可以为谈判壮声势。但决不能真的开战,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并且,由于弹药供应来源等原因,时间拖得越久,商团的战力就会越弱。所以谈判也须从速进行。

陈济方讲的这些,对于奕?等人来说,绝对如同上了一堂大课,受益匪浅。他们越听,越爱听。都觉得这次探病,来得太值了。

奕?在兴趣盎然之余,突发奇想,提出了打算向皇帝请旨,拉陈济方一同去和洋人谈判!

这可是骇得了陈济方一身冷汗。

真是怕啥来啥,陈济方就怕被裹挟进这档子事中,连忙推脱。他说自己伤势未愈,难以久持。又说,自己在战场上与洋夷杀得你死我活的,实在不适合再出现在谈判桌前。等等。

最后他说得激动时,没留神牵到了受伤的臂膀,疼得他呲牙咧嘴的。

奕?见状也就放弃了此念,这才让陈济方暗自长出了一口气。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看到陈济方毕竟有伤在身,已经屡次有了不适的表现。奕?等人,也就歉意的告辞离去。

当日傍晚时分,陈宅的下人来向陈济方禀报,说恭王府有礼物送来。说是这些东西既是给陈济方养伤用的补品,也是中秋佳节的一点心意。

还说为避眼目,东西都是从角门送进来的。陈济方略看了一眼礼单,瞧见都是些名贵之物。心想,看来这恭王是有意要结交了。

其实这都是文祥的主意。文祥私下里给奕?分析,从今日的高谈阔论,再加上商团的战力,都可见这陈济方是何等人才。为长远计,很是应该加以笼络。

此时的奕?,见识就只才那么些,骨子里也还未转变对满汉之间的成见。但他很聪明,也很知时务。他知道贤能的文祥是为了他好,便听从了建议。

对于奕?的主动示好,陈济方很是犹豫了一番。能与朝中权贵交好,倒不是什么坏事,陈家人以往也有过此类操作。而且对他来京想实现的目标,也是多有裨益。

就是这奕?的身份,实在是有些特殊,搞不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据说,在先朝时,奕?曾是先皇属意过的皇子,还差点被立作储君。后来不知怎的,先帝道光爷最终却选择了四阿哥奕詝,也就有了如今的咸丰皇帝。

或许是先帝有愧对奕?之意,竟在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鐍匣中,放进了两条谕旨:

“皇六子奕?封为亲王”。

“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大清国自雍正皇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以来,历次立储谕旨上都只有帝位继承这一项内容。这一次竟破了天荒。而奕?这恭亲王的爵位,便是咸丰皇帝,据此遗命封得的。

正是因为奕?曾在前朝参加过议储,等到新朝时就很有些尴尬了。咸丰即位后,兄弟俩之间的关系忽冷忽热,让人难以琢磨。因此若与这样一位亲王结交,风险定是极高的。

不过奕?怕引人耳目的做法,倒很是得体。这让陈济方对这位聪明的王爷,平添了几分好感。殊不知,奕?这么做,也都是文祥教的。

对于眼前的橄榄枝,陈济方再三思量。最后决定先接受对方的好意,至于以后如何,再走着看吧。并派人送去了谢帖,当然也是要悄悄的。收礼外加回帖,便是答应了对方,愿意交结。

陈济方又派亲信,给军营中的大哥捎了信,把情况做了通传。既是征询意见,也是让大哥对这些事情心中有数。